语文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创建
2019-06-14柴柏清
柴柏清
摘 要: 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阅读活动。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阅读课堂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要落实到实际阅读课堂当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个人素养的提高实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智慧的传递,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念和行为习惯。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于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创建进行了探究。
1.注重朗诵,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发展学生的民族性。并且,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阶段。所以,让学生爱上汉字,体会到汉字的魅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美。古诗词、文言文中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美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文本的节奏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朗诵恰好能满足语文阅读教学的这种需求。并且朗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关键地位。朗诵是一门艺术,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能够收获极强的审美享受。所谓朗诵,实际上指的就是大声地朗读文学作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体会到朗诵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师要注重朗诵活动的创建,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归去来兮辞》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精神,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诵全文。并且,笔者明确提出朗读的要求:要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查询了《归去来兮辞》中的生字词,理解了其中字词的含义。其次,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了全文,并且,在不懂的地方做好了标记。这就为朗读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笔者指导学生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同时,在押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段落间的层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三拍节奏读的,这就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归去来兮辞》的节奏。最后,学生在朗读环节分析了个别字词和句子,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自然能有所增强。
2.指导技巧,发展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动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终极追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忽视阅读技巧的指导及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将阅读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使学生自主分析和感受文字表达的精准,感受文字表达的精彩,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文字表达的精妙,发展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智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文字出发,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文本内容,使学生在词句、句式、段落、篇章的布局中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到文章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部分,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规律,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语言运用精妙之处。
比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针对课文内容发表看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并且让学生探究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这是谁的葬礼?人们称他作什么?人们为什么叫他“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幸运的是,别里科夫终于死了,大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呢?学生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深入阅读文本,同时,还需要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产生理解,并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的学生提到沙皇专制制度没有被推翻,那么生活就还是老样子。从学生的回答能够看出,经过思考和探究之后,学生理解了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的道理。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分析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如果忽略沙皇统治的背景,文中“套子”又能够给人怎样的启示?有的学生就提到了套子是嫉妒、自私、虚荣等一切负面心理。可见,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文本、把握关键句子的阅读技巧。此外,学生在表达观点的同时,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3.培养习惯,加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个人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失去了阳光。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布置合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搜集和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不懂就问、不会就差查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身智慧和生活经验阅读文本,让学生从文章中获得一定的体验,同时,生成主观想法和观点。只有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的阅读活动才是有效的。此外,教师还要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当然,教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体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比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询和收集有关中国建筑物的资料,使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关于中国建筑物的知识。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典型的中国建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立体的构成部分、平面布局的形式、结构的方法、斗拱的作用、举架的作用及屋顶、着色、装饰、用材等方面的特点。学生不仅要生动形象地描述相关知识,还要实现理論层面的相关解释,按照从总体到结构到外部的顺序说明。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然有所发展。最后,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房屋或庭院的平面布置往往左右均齐匀称?为什么主要的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为什么一般房屋的窗户往东开?大建筑屋身的主要颜色为什么是朱红色?学生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文本,才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笔者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搜集资料,自主了解中国建筑相关知识,并且,在阅读活动中从整体入手分析中国建筑的特点,还要钻研文本回答细节方面的问题。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学生在分析和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有了发展和提高。
4.课外拓展,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理解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外阅读活动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当代社会,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不够的。如果单纯依靠教材中的知识,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进行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课外书籍的阅读中加深对教材课文知识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认知。
比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阅读本篇课文,还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同时,笔者提出问题: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你能够从中学到什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实际上,《水浒传》中很多人物身上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武松的勇敢、忠义,鲁智深的机智、聪明。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施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加深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学生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了解作者当时的背景和写出这本小说的原因。可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重视阅读课堂创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出发,注重朗诵活动的创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此外,教师要实现课外阅读活动的创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参考文献:
[1]李烈春.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52.
[2]陈涛,巩道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2018(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