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哀江南赋序》 中境遇与境界的交融

2019-06-14赖冠洲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庾信境遇境界

赖冠洲

摘    要: 《哀江南赋序》做到了自身境遇与作品境界相互交融,具有现实主义的思想。庾信将自身的经历写进赋中,描写自身的悲惨际遇与国家灭亡、民众流离失所的家国情怀,增添了主题上的庄严、手法上的成熟与视野上的开阔,极具文学境界。与庾信前期作品及大部分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的抒情小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也体现在后世抒情小赋的创作当中。

关键词: 庾信    《哀江南赋序》    境遇    境界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为庾信《哀江南赋序》中“哀江南”的出处,因故国梁朝的地理位置位于江南地区,作者借此哀恸身世之悲。该赋的序文,“将‘悲身世和‘念王室结合来写”①,以自身遭遇为线索,叙述了梁朝的兴亡与人们遭遇的痛苦,叹诵古今之比,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国运衰落与民生疾苦的哀叹。

在《孟子·万章下》中,孟子提出了文学批评原则:“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②在孟子看来,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需要知其人、论其世,对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此,对文学作品的思想、主旨、内容才能深刻把握。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提到了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哀江南赋序》中作者境遇与作品境界的分析正是基于此观点,探讨《哀江南赋序》中境遇与境界相互交融的体现与意义。

一、《哀江南赋序》展现的个人境遇

在开篇,庾信便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个人的遭遇。“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交代了故国灭亡的时间及经过。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的阴历十月,侯景窃国篡位,梁的首都金陵溃败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因此庾信逃匿江陵,公室私门皆陷于困苦之境,犹如陷于淤泥炭火之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此时乃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但使命还没有完成之时,西魏大军便已攻下江陵。庾信于长安羁留,迫于重重压力,不得已而屈身仕于西魏、北周。从《哀江南赋序》的这一部分,以及结合庾信的生平经历,可知庾信的生平正遭受着重大的转折。

纵观庾信的一生,前半生在梁朝时期享有盛名,在生活中尽显荣华。出使西魏但国家灭亡而遭受羁留后,庾信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漂泊,尽显萧瑟。庾信的创作随之进入了后期,在北魏凭着出色的文学才能,庾信受到了统治者特殊的恩宠礼遇,并且官位亨通。但即便如此,庾信此时的创作基调依然是“魂兮归来哀江南”的羁旅之愁和乡关之思。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这一段很明确说出了庾信当时的境遇与心情,他刚到头发灰白的年纪,国家离乱,流落他乡,流亡到了老年。然后一连用了南山玄豹、申包胥、伯夷叔齐等典故强调自身际遇的不幸与悲哀,只能回忆过去,做成这篇赋,暂时用来记录当时的心境。

同样羁留北地的王褒曾在《寄梁处士周弘让书》自述道:“上经说道,屡听玄牝之谈;中药养神,每禀丹沙之说。”在佛、道的幻境中,他的家国之恨已经消失殆尽。同时,在庾信当时作品中也不难发现诸如酒、仙等逃避现实的意象。两者相较,面对现实,庾信依然能发出“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的感叹。由此可见,乡愁与国恨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③。

二、《哀江南赋序》体现的文学境界

“境界”这一概念与王国维的文学研究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人间词话》开篇就点明:“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④后来编入《人间词话附录》之《人间词·乙稿序》中也提到:“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深,或以意深,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⑤

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分析王国维“意境说”的三层含义:一是情景、意象、隐秀的交融统一;二是对真景物、真感情,即对再现的真实性的强调;三是文学语言对于意象的充分传达,即强调文学语言的直接形象感⑥。

在《哀江南赋序》中,第二段作为后世称赞的片段,能高度体现作者在赋中要表达的情感。首句“日暮途远,人间何世”作为整段的开篇,一语道出了作者內心的感受,仿佛呈现一个场景:作者在夕阳下望着眼前的漫漫来路,对天感叹着世道的艰辛。如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传达的情感一般,“日暮”二字既透露出作者年事已高,又以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作者压抑的心境。“途远”,意味着作者的处境,任重而道远,还有漫漫长路要走,但道阻且长,看不到终点,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人间何世”,作者直抒胸臆,直接呼出心中的块垒,这究竟是什么世道?从第一句来看,将作者哀愁的场景呈现,奠定了全段感伤的基调。接下来便是多处用典,接连用了大树将军、荆轲刺秦、完璧归赵等典故,将一系列与庾信心境相关的人物或事例列举出来,借以抒发内心的惆怅。

回到《哀江南赋序》的意境表达,下面将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在情景、意象、隐秀的交融方面,如果我们把这一段赋逐句拆分,就会发现这段赋是由不同的典故组成的,而且每一个典故都能对应形成一个场景。“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仿佛让我们看到冯异将军离去之后,剩下的大树黄叶纷飞,只剩下枯枝败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骆宾王曾写道:“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在庾信的笔下,写出荆轲与燕丹道别时的萧瑟场景,传达出易水边的阵阵寒意。庾信心中的惆怅悲恸随着典故的铺展抒发开来。文中的景物如“大树”“易水”等,在后世都成了著名的意象,传达着内在的意蕴。

其次是再现的真实性的问题,表现为《哀江南赋序》对真景物、真性情的强调。王开志先生在《抒情文学作品教学关键的一环:谈谈意境的鉴赏和把握》⑦中给出了见解:“‘境也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景物,还包括作品的境界、景物、形象。”因此,结合这种观点、文中的典故,当吟诵之时,冯异将军、荆轲壮士、蔺相如等人都会呈现在脑海中,如历史画卷般徐徐铺开,形成了一个个形象,真情感自不待言,《哀江南赋序》作为一篇抒情作品,自是将作者内心忧心国运、感叹际遇的感情抒发出来。

最后是文学语言的直接形象感方面,即在《哀江南赋序》中文学语言对于意象的充分、完美传达。境界感染人的秘密就在于它能够以有限的画面、场景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体味,给人们以启迪和感悟。归根结底,境界还是生活的反映,是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加工改造的艺术表达方式。意境的品格,意境感人与否,除艺术技巧外,最根本的是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境界而成高格”,对于抒情作品来说,有无意境可以说是衡量其生命的重要标准。对庾信来说,他的人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南朝的时候,当时身居要职,享受着荣华富贵,第二个时期是出使北朝却被囚禁的时候,身居北地,去国万里,而自己的国家已经衰败不堪,转眼就走向灭亡。在这样一种转变之下,庾信的风格有了重大的转变,从前期的绮丽靡艳到后期的成熟沉郁。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将自己的感情熔铸在《哀江南赋序》中,让读者感染其中,由此达到了直接形象的效果。

三、《哀江南赋序》中境遇与境界融合的体现及意义

结合庾信的生平与作品,可以明显发现作品的风格随着自身经历的增加而转变。在《北史·庾信传》中,庾信早年“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⑧。因为庾信早年富足的生活条件与尊贵的地位,影响了庾信的文风,偏向于绮靡艳丽,多写男女私情,逃不出宫体的范围,后世称为“徐庾体”。

但随着出使西魏、国家破灭、被迫羁旅他乡,庾信身处的环境及个人遭受的境遇的改变,他的文学作品风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在庾信的后期作品中,春花秋月、香软婉媚等景象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树飘零、日暮乡关等景象,由辞藻秀艳、音调婉转的绮丽软靡,变得顿挫沉郁、格调雄放,并带着些许苍茫与悲愁。

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做到了自身境遇与作品境界相互交融,这一点在赋的创作上體现出了现实主义的思想。庾信在本赋中也说道:“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这与钟嵘的诗论有共通之处:“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戌,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盻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

庾信将自身的经历写进赋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自身的悲惨际遇与国家灭亡、民众流离失所的家国情怀,增添了主题上的庄严、手法上的成熟与视野上的开阔,极具文学境界。这也与庾信前期作品及大部分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庾信抒情小赋中的现实主义思想,将自身境遇与文学境界相互交融,具有极高的创造性,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也体现在后世抒情小赋的创作当中。

注释:

①刘燕歌.庾信《哀江南赋序》的艺术魅力[J].名作欣赏,2016(15):121-122,132.

②朱熹.孟子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③冷卫国.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0-74.

④⑤王国维,著.周锡山,校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384.

⑥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621.

⑦王开志.抒情文学作品教学关键的一环——谈谈意境的鉴赏和把握[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76-78.

⑧李延寿,撰.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猜你喜欢

庾信境遇境界
尺子在量人的时候别忘了量己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境遇与对策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220kV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境遇与挑战
论庾信礼学观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