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四步法让文明礼仪教学走向高效
2019-06-14刘从兵
刘从兵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依据个性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人的主体性理论以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构建了文明礼仪“起—承—转—合”四步法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立德树人特色。
关键词:“起—承—转—合”教学模式;文明礼仪;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C-0043-0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但大多数学校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课程设计忽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因此,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和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改革文明礼仪教学形式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就成为我们认真思考、探索的课题。
一、文明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个性教育理论
个性教育,就是对学生天性中真正擅长和感兴趣的特质加以尊重和引导,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和发展的教育,就是将学生的个性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在教育教学中尊重人的潜能、尊严和价值,重视学生的天赋、特长、需要、自由和创造。文明礼仪教育就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健全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面向学生整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精神,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和基本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还告诉我们,教育的任务仅仅在校园里,依靠教师是难以完成的,拓宽教育空间和教育渠道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因此,中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构建融于校园、融于家庭、融于企业、融于社会的立体化网络,才能收到实效。
(三)人的主体性理论
人的主体性理论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唤起人的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意识,这也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特点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能力的要求上,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能力主要包括自我修养与完善、自主创造与发展、自我评价等方面。可以说,没有主体意识与能力的人,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文明礼仪教学中,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更努力一点,做得更好一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一种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活动理论。教师应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把学科、社会发展、学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为学生创造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做”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学习和互相学习,从而让学生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在文明礼仪教学模式改革中具体呈现形式为“起—承—转—合”四步教学模式。
二、文明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运用
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在文明礼仪教学中以个性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人的主体性理论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等为指导,以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为核心,以做(即解决核心问题)为中心,以完善优化“做中教”“做中学”交互承转于课堂教学环节为导向,形成环环相扣的做中教、做中学为一体的“起―承―转―合”文明礼仪教学模式。
(一)起:以“做”激趣
“起”即开端,是课堂的开始。学生在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就是具有把自己当作参与者、发现者、探索者的潜在意识。因此,教者要紧扣教学目标,以学生生成性资源为导向,寻找学生共同关注的文明礼仪知识的具体问题作为突破口,尽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地切入教学的主题。在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把文明礼仪问题以课堂演练的形式“做”得热烈而起劲,“做”出绚丽多姿的过程与结果,达到以“做”激趣,以“做”起课的目的。如在学习《求职就业礼仪》时,可让4位同学(2位面试官、2位面试者)模拟求职面试,通过现场模拟,让学生初步感知求职就业礼仪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为后面评点打下基础。
(二)承:以“做”生成
“承”是“起”的延续。学生在文明礼仪学习中以“做”起课阶段生成的绚丽多姿的过程与结果,就是文明礼仪教学的基础性资源。教者需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做”而生成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积极主动的反思、评价、辨别、取舍,进而生成正确的解答、独特的观点、精辟的思路,达到以“做”生成,以“做”承课的目的。如在学习《求职就业礼仪》时,教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做”(情境模拟)起课后,可以播放求职面试礼仪视频短片,促发学生主动判断、探索求职面试礼仪,提高学生对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这个教学环节中,“做”是在老师相机而“教”之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资源生成之后的“做”。
(三)转:以“做”反馈
“转”是跟“承”有事实逻辑方面的关系,是做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而反馈则是课堂“转”向纵深的最重要的一步,是教师通过倾听、点拨、组织等方式,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组织课堂后续教学,实现高质量目标与学生交流、互动、深化的教学过程。当个别学生“做”出的过程和结果有价值时,要及时引导、启发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当不同的学生对知识“做”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思考时,教师要及时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提升。当课堂教学中发现有学生学出疑难,做出问题时,教师要把这新生成的信息作为教学的新资源,相机而“教”,教師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交流反馈将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和教学过程能否“转”向纵深的决定性因素。
(四)合:以“做”提升
合是總结,是揭示和升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总是要有结束。而总结提升是课堂教学开展和推进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堂教学交流互动中及时反馈“做”中出现的基本能力和知识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归类、概括、整理,且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梳理,指导学生开展拓展性的思考,生成延续性学习的新问题,同时安排提升性练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训练的“做”只能安排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认真完成。
三、文明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开发课程
根据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等岗位规范,学校在选择使用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4部教材外,还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要求和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实际,开发编写了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中职学生礼仪》,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提供课程保证。
(二)基地建设
围绕教学主题、项目任务等目标,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根据校情,依托社区建立文明礼仪教育长廊和文明礼仪教育基地,激发学生学习、践行文明礼仪的兴趣。
(三)教师研训
一方面,学校开展“同课异构”“青蓝工程”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从而催生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入神的精彩课堂;另一方面,立足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开展课例研究和课题研究,在课题和课例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还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开展文明礼仪专题讲座,并深入教学研讨活动中和老师亲密接触。
(四)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形成文明礼仪教学合力。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立体化的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网络、橱窗、广播、微信、QQ等方式展示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或讲述身边的文明礼仪教育小故事和先进事迹;组建德育名师工作室,对文明礼仪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等进行专题研究;构建以学校、家庭、企业、社会为一体的文明礼仪教学改革体系,推动多方协同育人。
(五)考核评价
学校立足教学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端性评价相结合,开发出反映教师的做案质量、操作流程、精神状态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言表达、交流讨论、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八个方面评价指标。在过程性评价中,注意师生关系和文明礼仪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协调,形成文明礼仪教学评价机制,促使教师在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上下功夫;构建以家长、企业、学校、系部、班级为评价主体,融学生课堂文明、寝室文明、课间文明、交通文明、集队集会文明考核等为评价内容的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百分制考核制度。学校综合各个层面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果,确定综合评价分并及时反馈。
四、文明礼仪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学生文明礼仪“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素养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社会效应也十分明显,达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学校除编写出版了校本教材《学生礼仪》外,还有多篇论文在《江苏教育研究》《华夏教师》《现代职业教育》等期刊上发表,有多名教师和学生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课题“中职学生‘一体两翼文明礼仪教育模式实践的研究”被立项为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自筹课题;有100余人次的学生作为礼仪人员先后参加了江苏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大联赛和江苏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受到好评。
总之,在文明礼仪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重视“起—承—转—合”四步法的科学调控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氛围,催生出“做字当头、相机而教、学贯始终”的精彩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章跃一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Jiangsu Bin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nstructs the four-step teaching mode, respectively, starting, inheriting, transferring and combining on the basis of personality education theory, quality education theory, the theory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theor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he teaching mod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which demon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ng people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starting-inheriting-transferring-combining” teaching mode; civilized etiquette;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