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学术类图书版式设计的若干原则

2019-06-14顾杰珍

出版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版式设计

顾杰珍

摘 要:本文分析了社科类学术图书版式设计的一些难点,总结了学术类图书版式设计方面的四点原则,即强调版面的平衡、注意风格的变化、赋予版面以弹性、重视内容的契合。结合前辈出版家在图书版式设计方面的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要在非对称平衡上多花心思,要通过改变版式设计的细节将学术书的版面变得更为生动,要通过留意版面的非文字位置的处理增强版面的弹性效果,要将作品内容了解得更为深刻以增进版式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版式设计 学术图书 非对称平衡

怎样才能做好学术类图书的版式设计,可以说是让许多设计师头痛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学术类图书品种很多,但变化不大,特别是社科类的学术著作,通常只有标题和正文,除了文字还是文字。这类书往往还是黑白印刷,设计师能够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周而复始地工作若干年后,一种黔驴技穷、枯燥无味的感觉油然而生。

事实上,这和王羲之要求儿子写干八大缸水的道理一样,写干一缸水时感觉枯燥乏味,写干两缸水时若有所悟,写干八缸水时醍醐灌顶,都是个磨炼和领会的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可见学习、思考、行动,自古就是成就一切功业的必由之路,版式设计当然也不例外。

经过自己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认为学术类图书的版式设计并非死死板板、毫无生气的重复性劳作,同样也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一项事业。笔者以为以下的几点原则,是应该牢牢把握的。

一、强调版面的平衡

版面的平衡,通常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对称平衡看起来比较庄重和稳定;非对称平衡是通过对比体現的平衡,更具现代感和活力。这两种平衡在社科类图书的版式设计中都有体现,当然前者更普遍一些,特别是在学术类图书的设计实务中。对称平衡无疑会让学术著作显得更为规范和庄重,随便翻开一本学术类的著作,大多会是对称平衡类版式;同时,当设计师拿到一部学术类书稿时,脑海中本能反应出来的,也会是“对称平衡”四个字。不过,时间久了,面对大同小异的此类版式,难免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连设计者本身,也会隐隐有种厌倦之感。所以,设计师应该更多地运用非对称平衡,在书眉、标题、正文、注释、文献、页码的布局上,通过不相似或不相等要素的合理安排,创造新的秩序和平衡。

老一辈出版人说过,版式设计是“通过技术编辑的构思、标注和计算,把一些杂乱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联系起来,绘制成一幅蓝图,就像建筑一所楼房前的施工蓝图一样。”[1]组织的方式种类很多,尤其体现在非对称平衡设计上,这样能够有效地克服版面呆板、令人厌倦的问题。当然,非对称版式虽然发挥空间更大,但对设计师的要求会更高,需要设计师大力提高自身修养、增加美学知识。

非对称平衡的构图其实很多,比如对传统的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其实就是进行非对称平衡设计的一种常用手法,将版面按照黄金分割律进行区分,无论是分栏还是分区设计,都能在看似不对称中又体现一种布局的合理性,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因为在版式设计的表相背后,存在美学规律,所以标题、文字、插图的各版块会让人感觉左右呼应,高低顾盼,疏密有致。此外,书眉设计也是实现学术类图书版式设计非对称平衡的重要手段,设计师可以采用书眉交叉倒错的方法,把双页书眉放在地脚,单页书眉放在天头,先地后天,左右交错。整部图书能给人一种高低起伏、延绵不绝的印象。这样的设计,一改学术类图书左书名右章题的对称设计常规,全书给人感觉书眉间隔倒错,动感十足。

二、注意风格的变化

学术类图书的版面设计风格,通常以简洁、严谨、工整为主要特点,这种基本的风格取向,恐怕很难改变,否则就不像学术著作了。但是,在这些既定的特点之下,设计师仍然可以给予个性的变化。学术书的书眉设计不宜过分花哨,注释内容又必不可少,似乎再想有些风格变化是强人所难,但只要肯开动脑筋,就总会有些与众不同。比如书眉线的设计,中信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六卷本《新编中国史》,就采用了单双页书眉均在下切口的设计方式,既节省了版面,又让天头显得极为舒展;大量注释全部以小字附于书后,既不失其学术性,又便于一般读者阅读。

现代制版技术为版式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就正文的主力字体而言,除宋、仿、楷、黑四大基础字体,新推出的许多字体同样可以作为学术著作的正文或标题用字,就算宋体本身,因为笔锋、粗细、宽窄的改良,也有了更多种优化的字型。这些都为学术书的版面风格提供了多种方案。还有古籍中的文武线、书耳、黑口、白口、鱼尾、象鼻,西方著作中的经典标识,带有文明标志性的器物外形等,如活用于学术著作的版式上,也可平添一股温文尔雅的书卷气。

在力求风格变化的种种尝试中,纸张和开本的选择也是设计师应该考虑的因素。同样是16开的学术书,成品170mm×240mm的开本显得端庄大气,而成品152mm×222mm的开本则突出了精巧别致,类似的常用开本应以十数计,将适当的开本辅之以适当的版式,是设计者创造力体现的重要方面之一。

三、赋予版面以弹性

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当然要尊重阅读视觉的规律,因为书是用来看的,学术类图书更是如此。不过,书籍的版式设计,既是技术设计,也是艺术设计。通过技术设计实现读者的知识获取,通过艺术设计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笔者认为实现后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赋予版面以弹性,或者说,要主动给版面留下喘息的空间。传统上来看,插图、插页、篇章页的设计,都能达到这个效果,就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觉得到必要的间断和休息。但是,如果这些都没有,怎么办?那就要在空白、行距、装饰上想办法。比如订口留空一定要比切口大些,这样书翻着才不费劲;比如适当调整行距,使正文显得更疏朗;比如改变留白的空间、添加横线、改变行长和对齐方式,产生正文的某种对比效果,使版面更容易阅读。学术类图书正因为内容比较单调,所以在设计时更需要赋予这种弹性。

此外,还要注意掌握弹性的空间。设计师不能只将眼光局限在一个页码的版面上,至少应当把视野放宽到双、单两个对页,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这样设计的弹性空间就大大增加了。但这还不够,还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拉伸页的设计,比如有些地图、表格、插图面积较大,那就不要把它们局限于当前版面之中,干脆做一个展开页,这样不仅会让读者感到阅读的方便,而且会让设计显得有种大气魄的整体感,对视觉会带来某种新鲜的刺激。

四、重视内容的契合

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曾说,“设计者要读懂书的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可见完全不关心书稿内容的设计师,是不可能做好版式设計的。只有透彻了解书稿的内容包括作者背景,才能选择做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因为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更为赏心悦目的组织形式来更好地突出主题,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这也就是著名装帧设计家宁成春先生所始终坚持的“量体裁衣”的设计理念,即版式设计要与图书内容相协调。

同样是学术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作者,设计就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将一本研究古代史著作的书眉,设计为三条长短不一的竖线加一条较长的横线,这既可理解为中国古代的书简,也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兵器戟,充分象征了中国古代历史;而将研究欧洲文学著作的版面背景上,虚虚地加上一支羽笔,则平添一丝理解与同情。更深入一些的话,设计师可以与责编及作者相配合,在版式设计上加入更直观的辅助元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术作品。设计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全书的内文安排标题的字号、题花,通过形式意味的美感给予文字内容以某种暗示。

对于学术类图书的标题字体、正文字体、注释字体、参考文献字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现在方正、汉仪等字库的可能性,选择最有利于烘托书稿主题的字体,加诸适当的字号、行距及其他修饰,使整部作品显得更为疏朗而可读。

以上四原则,是笔者的一点心得,不揣浅陋,就教方家。唯愿同仁齐努力,让学术类图书的版式设计,能有一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曾彦修,张慧卿,等. 编辑工作二十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14.

[2]范用.叶雨书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24.

(作者单位系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版式设计
浅析版式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
App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与探析
版式设计应符合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