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土司城的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2019-06-14向倩倩

艺术评鉴 2019年10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土家族文化传播

向倩倩

摘要:恩施土司城距离恩施市中心约4.5公里,位于恩施城区西北角,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发展战略而建造的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外观最壮观的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2005年底,恩施土司城景区开始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6年初,土司城与一支民间艺人组成的表演队签订协议,由这支表演队担纲土司城的文艺演出,2015年3月18日,土司城与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成功签约,联手推出全新文艺演出节目,对景区自身的消费升级和土家民俗文化的传播作出创新尝试。

关键词:恩施土司城   音乐表演   土家族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0-0034-02

一、恩施土司城及音乐表演情况概述

(一)土司城简述

恩施土司城景区内现有30多个观赏点,2002年正式开始接待游客,2007年正式开始举办歌舞节目。

2006年,恩施州委州政府将恩施土司城定性为恩施旅游的核心景区,并设立景区管理处以建设经营。

2007年,恩施土司城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共同授权的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评为“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进一步扩大了其知名度。

2010年以来,恩施土司城进一步完善景点旅游基础设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土司城的企业管理也日趋规整。至此,恩施土司城从筹备建设到走上正轨,向文化与市场相结合的目标迈进。

(二)恩施土司城音乐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变迁

表演的地点位于恩施土司城九进堂的第二进堂——“曲尽妙里”。音乐表演作为土司城的一张名片,致力于再现土家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增强游客对于土司城和土家文化的印象和兴趣,从而达到宣传土司城旅游资源的效果。

1.改版前

2006年,恩施土司城将艺术部的节目表演承包给恩施经纬文化有限公司,由此公司驻派表演队在恩施土司城进行专职歌舞表演,表演队共29人,时长为30分钟,表演内容有撒叶儿嗬舞蹈、吹打乐、民歌对唱三种。

2008年,表演队由恩施土司城投资15万元,重新组织编排了有剧情发展的、展现土家文化的旅游演出——《王府乐舞》。

2.改版后

2015年,恩施土司城与湖北民族歌舞团正式签约并推出全新音乐表演节目。改版后节目时长为60分钟,加入了音响、灯光等演出设施,节目类型也有所增多。

与改版前相比较,在节目衔接方面,增加了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在内容安排方面,增加了土家民歌、摆手舞、等元素。在形式分配方面,新加入了独唱、合唱、情景舞蹈等节目形式。然而,最大的不同在于加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现场互动。笔者发现,改版后的音乐表演共有四次现场互动,分别是土家语互动、土家民歌互动、恩施方言歌曲和摆手舞。

二、音乐表演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播

(一)表演内容与土家文化

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的节目演出,其内容与土家文化息息相关,有些甚至可以在恩施土司城景点建筑中找到依据。

情景舞蹈《bia一口》,讲述的是土家姑娘和小伙通过木叶山歌传情,互生好感的故事。在土司城核心景区——九进堂的入口处,大门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土家姑娘和小伙的石雕,小伙在左,姑娘在右,两人互相隔门而望,这种建筑体现了土家族文化中的自由婚恋观。

情景舞蹈《土司祝寿》,土家族敬仰鬼神,“梯玛”是旧时土家族祭神驱鬼巫术的从事者,“梯玛”在土家人看来,既能向神表达人的祈求,又能向人转达神的旨意。土司城九进堂里的第八进堂——崇银堂里,就陈列着一整套“梯玛”的衣饰装束。通过演员的表演,让土司城里陈列在展示柜里的文物出现在舞台上,不仅再现了土家巫术文化,更让游客对于土家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二)表演形式与土家文化

摆手舞,土家语为“舍巴”,是土家族的一种劳动祭祀舞蹈。土司城音乐表演中的摆手舞互动教学,演员们集体从戏楼上下来,在摆手舞互动中吸引游客参与互动。笔者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大部分外省游客对于土家摆手舞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在亲身经历了土司城里现场摆手舞互动后,在觉得惊讶有趣之余,对土家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旅游表演对土家族文化带来的变化与思考

(一)“一加一大于二的变化”

在改版前,土司城的音乐表演仅仅就是一场单向的“才艺输出”。尽管其内容也是有关于土家文化,但在土司城景点中,作为一场旅游表演,并未能够将表演核心与土司城建筑群体很好的连接起来。

在改版后,对土司城的音乐表演进行了很好的定位,即“景点建筑+音乐表演”。笔者认为,土司城的土家文化由土司城的人文建筑和音樂表演的内容、形式等共同组成。音乐表演作为“非物质”的旅游资源,是对土司城土家文化的二次再现,不能脱离整体传播环境,而土司城作为土家文化传播这条传播链上的“媒介”,它的运营、结构和宣传等方面是进行旅游音乐表演的物质基础。两者互为不同,又不可分离。此外,增加的互动环节,实质上是一种在专业剧院或者单向才艺输出中不可能达到的互动式传播模式。在艺术传播论中,艺术传播是一种互动性、双向性的行为活动,传播者往往处于主动地位,被传播者也会在被动接受之余作出相应反馈,笔者认为,改版后的土司城音乐表演,可以理解为达到了一种演员和游客双方的意义共通,这也达到了“景点建筑+音乐表演”所带来的“一加一大于二”的传播效果。

(二)对于土家族文化传播的思考

恩施州作为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地,承载了很多优秀的土家文化,但由于前些年的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土家文化的传播面临着现实桎梏,以至于造成了传播范围狭窄,传播效果浅薄的局面。随着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开通,恩施被连接在了一个交通要道上,以旅游业为依托,土家文化为内涵的恩施特色文化旅游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一个传播环境下,笔者认为,土家文化的传播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扎根继承,力求真实。土家文化是土家族民众多年以来从劳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积累的非物质瑰宝,对于土家族历史的研究和传承,对于艺术世界的二次创作,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土家文化传播中,应杜绝虚假文化再现,保留土家文化的纯真。

2.协调商业,避免同化。商业是手段,特别是旅游业的繁荣,很多恩施本土旅游周边行业一味为了吸引游客而将土家文化肆意宣扬成其商业利益的噱头。如“摔碗酒”,很多商家将其定位为“土家酒文化中的经典”,这种行为极大曲解了土家文化,使其沦落为商业的附属品。

参考文献:

[1]郑勇.从目的论谈旅游文本翻译——以恩施路由文本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龚志翔.恩施土司城开发经营调查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田勇.乾州古城旅游演艺《格朗渡》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4年.

[4]胡舰.土家音乐虚拟文化长廊的构建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李清.民间艺术团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土家族文化传播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土家风情惹人醉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