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2019-06-14吴孟洋

艺术评鉴 2019年8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动画电影

吴孟洋

摘要:“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这句话出自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起风了》。从通常意义上看《起风了》不是一部用解构主义方式创作的作品。故事情节松散,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线,而影片一直在努力打破中心对叙事的束缚,打破中心化的结构所产生的确定性在场和对实在意义的寻求形成的那种关闭。整部影片在保罗·瓦勒里的《海滨墓园》(Le cimetière marin)的这句诗中不断地转换与交织不同的情节。在秉承了宫崎骏一贯的以沁人心脾的田园牧歌式画风里,影片并不是在诗与意象的二元对立等级结构里,不断地接近和追寻“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的本源,而是将诗置于叙事的不同向度里,和不同的主题相互交织,在对不同的延异的補替中,一次次变换重构自己,在对中心与边缘对立的消解中一次次张扬对丰富多彩、活泼强劲的感性生命的呼唤。

关键词:动画电影   《起风了》   解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153-03

一、诗与意象的二元对立等级结构的消解

一个符号的含义不是由它自身决定的,而是与其他符号的差异化运动中体现的。离开了其他符号,离开了差异化,符号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在《起风了》中每一次出现这句诗的地方,并没有为赋予诗的隐喻将意象拔高,而是在叙事情节上下关联的语境中建立起特定的意义,消解了语言与在者之间二元对立的等级关系。影片第一次出现这句诗是在火车上,菜穗子在二等车厢、掘越在一等车厢,起风了,风刮飞了掘越的帽子,穗子伸手去抓帽子,险些跌下火车,掘越越过两节车厢的空隙,扶起穗子,穗子说:“起风了”。事件是因为起风了,这是日常的生活逻辑,描述发生了什么导致帽子飞起来了。然而,此时对话使用的是法语“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两个人第一次的对白,紧随其后的地震,“让唯有努力生存”自然地联系到在大自然面前的存在,使用法语营造出的特定情愫,让对话的所指又不止于对话。

第二次出现是在魔山疗养胜地。被描绘时是关于爱情,掘越向菜穗子承诺等治好病对待生命的信念“唯有努力生存”;在恬淡安宁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品质之间是“唯有努力生存”的技术理性,直到影片的结束,菜穗子并没有逃过死亡的厄运,传统的善与恶的伦理主题不是在二元的对立的中心与边缘得出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已故的菜穗子在掘越长达十年的梦里终于幻化成风,这一次的“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生存的意义不再是“存在”,她终于从掘越的梦里离开,释然,释然才能生存,像风一样消失才能“生存”,“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被影片构建成为一种新的秩序——当“起风了”所代表的厄运袭来,唯有用顽强的生命意志去抵抗。但在故事的最后却是以故事的核心人物菜穗子的死亡和消散,以及掘越以飞机为代表的技术只是美丽却受诅咒的梦想,在战争结束,所有的一切也都终被天空吞噬的虚无来结束,“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在这里“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文本长度的隐喻, 在这个隐喻当中, ‘生存是字面的指涉框架, 而对它的种种可能的阐释则处于隐喻的指涉框架中。这两个层次的指涉框架不是被清楚地阐明的, 而是被播散在影片当中”①。

作品通过形式上反复出现的诗句历时性的延宕,让意义不断地被拖延下去,永远也不能抵达稳定,从而虚化和打破诗与意象之间存在的二元对立等级关系,颠覆了逻格斯中心主义对本质和确定性的解释。在文本意义上通过消解二元对立中心-边缘的善恶观,继而揭示出现实的虚构性。

二、符号延异的迷宫

传统文化中利用语言中能指与所指的“在场/不在场”的游戏,进行各种知识和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在影片中“风”也被用作一种意象符号,在《起风了》中在面对“结核病”死亡的时候,疾病被看成不可避免的,菜穗子于是只能接受命运。知道自己时间所剩不多,菜穗子选择默默地离开,桌子上留了三封信,仅用了一句黑川夫人压抑着巨大悲伤而平静的:“让最爱的人,只看到最美的一面”来说明。加代捧着信,追出去几步,停在泪水里。“让最爱的人,只看到最美的一面”。唯美的告别,轻轻的、浅浅的,像风一样。同样的场景在《蝴蝶夫人》送走自己的儿子之后,然后毅然刨腹自杀的情节,也是平静的望着远处洁白的大雪覆盖的富士山和窗前缤纷落的樱花,也是唯美的告别,轻轻的、浅浅的,像风一样。观众也许会想什么构成了这里的“美”,是自我牺牲,是纯粹坚韧,是最终以自我牺牲获得超我的完满;是在被(男权伦理价值定义的)观众审视和观看的,这一被努力压制的性别权力扭曲……“让最爱的人,只看到最美的一面”。影片以最少的文字去弥补文字的瞬时性和美的瞬时性,通过延异形成文字的意义不固定,每当人们试图寻找一个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稳定性结构时,就会发现陷入到更多的能指中,封闭系统并不存在,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差异”。意义的不固定让语言在时间的延宕和空间的分延中形成一种游戏。观众会随着注意力的停留不断地改变对其形象的把握。

以“零式战机”为代表的技术理性永远也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本质,但庞大的机械却以存在物的意义不断地去进入具体的关系中,不断得到意义的说明,不断去靠近问题的解决,形成了一个个延异的补替,技术在与现实分离而超越现实之时,却正是我们与现实的联系最密切之际,因为这种超越揭示了现实的存在,从而最为接近它。“工业资本主义在人类与世界之间所开拓的鸿沟为一种永恒共生的幻想所遮蔽。存在本身变成了一种偶然。存在所立足的‘基点正是这种对自我自由超越的永恒波动,其本身就是一种虚无”②。影片将卡普罗利先生的梦、掘越的执着,在梦境里像海底生物漫游一样的飞行器,叠置、拼凑在一起,一方面是高仿真的工程机械图纸,一方面是动物拟态的蠕动的飞行器,在后科技时代,技术对人本身存在空间的压抑,在一些系列对叙事整体性解构的图像中,为我们揭示现代性虚构,延异使终极意义成为不可能。

影片意义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叙事符号元素的选取上,伴随着法国香颂舞曲轻快的旋律,天空中出现黑色的圆筒形张着翅膀、张着嘴的飞行器,少年掘越从被摧毁的飞行器上掉下来,镜头的视角是从天空俯视掘越坠落,下面是一辆冒着黑烟的疾驰的列车,掘越安详地睡在温馨的梦里,在前结构的一段稳定的铺垫里,在一个连续的叙事逻辑链中不再能闭合起来,“狰狞的飞行器”“疾驰呼啸的列车”画面中每一个充满符号意味的元素蓄势待发,却被安详的睡梦封闭了观众在影片中寻找意义的通道。在疗养胜地提起托马斯曼恩的《魔山》、在德国回家的路上舒伯特的《冬之旅》,许多西方的文化符号被迅速的闪过,电影里没有一个惊心动魄的紧张场景直接地逼迫我们联想起战争就在身边,而矛盾冲突一直横梗在那里作为一种间接的反作用力,正是这些西方文化符号的缔造者(德国)同时缔造者主人公所处的国家(日本)对自身存在的极大的危机感、恐惧感和焦虑感。影片将这些文化符号自由的渗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里,毫无违和感,伴着一丝向往和憧憬,打破了中心对其他叙事内容的束缚,实现在不同结构和不同文本之间的自由穿梭。

三、在建构中对内在秩序的不断瓦解

虽然电影以二战为背景,但影片一直没有正面出现过战争,而是被清新唯美牧歌式的爱情、堀越二郎关于飞行梦想的执着与坚守所笼罩。宫崎骏的温暖纯净的叙事风格,透过电影既显示又隐匿的描叙方式将残酷的生存竞争、惨烈的战争,遮蔽在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品质之间,电影一直在建构着一个通过技术进步而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未来。明线的故事结构中一直隐含着一个主导的秩序存在观,而另一条线每次起风了,每次对话人物内心的线索都在对技术理性自欺欺人的荒谬性进行冷落与嘲讽。剧中人物每次拿起望远镜侦查远方的敌机的时候,眼睛都会变成螳螂复眼的样子,暗喻着我们在简单执着不断地追求高性能、轻快稳的战斗机杀伤力之时都是将我们自己推向昆虫界残酷争夺斗争的非人化趋向,我们通过技术获得的无异于昆虫间杀戮的伦理,人性被图像符号的隐喻解构。影片在自己建构的参照系之间不断地播散意义的延宕,在建构性地不断瓦解中揭示所描绘存在的荒谬性。

《起风了》将诗句置于敘事的不同向度里,和不同的主题相互交织,在对不同的延异的补替中,一次次变换重构自己,从而使作品的意义保持一种不稳定的,无限衍生状态,在不断地播散意义中揭示现实的虚构性。

注释:

①刘辉:《从<白雪公主>看巴塞尔姆解构文本意义的策略及意图》,《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4期,第39页。

②[英]特里·格伊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傅德根,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03-304页。

参考文献:

[1]彭峰.重回在场——兼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J].学术月刊,2006,(12):46-52.

[2]陈晓明.起源性的缺乏——论德里达的“补充”与海德格尔的“在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3]陈晓明,“药”的文字游戏与解构的修辞学——论德里达的《柏拉图的药》[J].文艺理论研究,2007,(03):51-60.

[4]陈永国.文学批评中的结构、解构与话语[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56-63.

[5]童燕萍.谈文学批评中的意义不确定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64-68.

[6]刘辉.从《白雪公主》看巴塞尔姆解构文本意义的策略及意图[J].当代外国文学,2007,(04):38-46.

[7]李慧红.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J].长春大学学报,2018,(11):58-61.

[8]黄其洪.德里达论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9][英]罗杰·弗莱.弗莱艺术批评文选[M].沈语冰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10][英]特里·格伊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傅德根,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美]罗伯特·威廉姆斯.艺术理论(第二版)[M].许春阳,汪瑞,王晓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陈建男,吴海青.舞蹈批评方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13]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动画电影
解构主义对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基于解构主义的非常规结构服装设计探究
动画电影《阿里巴巴与神灯》9·5开画
动画电影
重塑与解构
3D动画电影的发展与美学构建研究
有修养,不任性
动画电影中文学成人化错位与劣化趋势解析
疯癫亦梦幻
具象诗:文字的张力或诗性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