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伴奏的选择探讨

2019-06-14黄珊

艺术评鉴 2019年8期
关键词:芭蕾舞课程教学

黄珊

摘要:舞蹈伴奏在芭蕾舞课程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对激发与培养学生芭蕾舞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芭蕾舞动作理解与掌控能力,促进芭蕾舞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舞蹈伴奏选择为研究对象,就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伴奏选择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舞蹈伴奏选择方法,以期增强舞蹈伴奏选择科学性、合理性,促进音乐伴奏与舞蹈动作的相协调相统一。

关键词:芭蕾舞   课程教学   舞蹈伴奏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134-02

芭蕾舞具有一套完整的动作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基本动作练习要求高、量度大,学习者不可避免易产生枯燥、乏味等情绪。对此,教师可科学选择舞蹈伴奏,通过舞蹈伴奏与舞蹈动作的有效配合,调动学生课程训练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舞蹈动作要领的准确理解与掌控,从而实现舞蹈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伴奏选择的重要性

明确认知舞蹈伴奏选择在芭蕾舞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是芭蕾舞课程教学中保证舞蹈伴奏选择科学与合理的前提和基础。而关于舞蹈伴奏选择的重要性,可从其在芭蕾舞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具体体会。基于工作经验归纳与总结,发现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伴奏的科学选择具有如下作用:

(一)保证芭蕾舞课程教学的完整性

芭蕾舞作为一门集舞蹈、歌唱、音乐、戏剧、朗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形体美、表现美[1]。通常情况下,在芭蕾舞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舞蹈动作的训练,也需注重其他构成要素及相关知识的传递,从而加强学生对“芭蕾舞”这一舞台艺术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舞蹈伴奏不仅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舞蹈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乐礼》有言:“乐为舞之心,舞为乐之容”明确指出音乐与舞蹈之间密不可分、天然合一的关系,强调了音乐在舞蹈及其表演中的重要性[2]。而在舞蹈课程教学中,音乐与舞蹈的“心”与“容”关系以及音乐在舞蹈中“灵魂”作用的发挥,需依托舞蹈伴奏进行具体体现。

(二)助力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调动

由芭蕾舞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可知,当前多数学校的芭蕾舞课程教学多为公式化教学,即依据课程教材内容进行舞蹈基础动作训练与舞蹈伴奏应用。加之,芭蕾舞具备一套完整的动作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基础动作与基本技巧的训练要求高、量度大、重复性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影响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3]。对此,在芭蕾舞课程教学,尤其是基训课中需注重舞蹈伴奏的科学选择,通過舞蹈伴奏的有效运用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增强芭蕾舞基训课趣味性,助力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提升基本动作理解与掌控能力

由舞蹈内涵与特征可知:“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表演艺术”,舞蹈所具有的艺术美、形式美、表现美主要体现在动作形式的转变、动作力度的增减、动作速度的快慢中。而舞蹈动作的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规律,并使舞蹈富有节奏。当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相融合时,舞蹈将从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转变为能够反映人审美情趣且具有自身独特风格、气质的艺术表演。对此,在芭蕾舞课程教学中,根据芭蕾舞特征,为其配置合理的音乐伴奏,不仅能够化解学生舞蹈基础动作训练中所产生的烦躁情绪,促进学生舞蹈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也能够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使其通过音乐提供的情感与节奏,融入到舞蹈训练中,并实现对舞蹈节奏、舞蹈规律、舞蹈品格、舞蹈情感的感知与把握,促进舞蹈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伴奏选择的策略

(一)以舞蹈伴奏应用原则为指导,提升音乐与舞蹈契合性

在芭蕾舞课程教学中,为保证舞蹈伴奏选择的科学与合理,促进音乐与舞蹈的有效融合,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原则进行教学实践。

第一,简单性原则。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伴奏应用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舞动技巧的理解与掌握。对此,在舞蹈伴奏选择过程中,应明确舞蹈伴奏“辅助者”的地位。对此,舞蹈伴奏乐曲需简单、明了。通常情况下,过于复杂的节奏与音型容易使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无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从而使舞蹈伴奏由“辅助者”转变为“干扰者”,影响芭蕾舞课程教学效果。

第二,协调性原则。芭蕾舞课程教学中,为保证舞蹈伴奏应用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在明确认知与掌握舞蹈与音乐关系的基础上,以协调性原则为指导,进行舞蹈伴奏的选择。例如,教师根据舞蹈动作特征、性质、规律以及存在的变化,确定音乐风格与音乐节奏。以保证所选择的舞蹈伴奏能够准确反映舞蹈风格与特征,从而助力学生积极情绪的激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情感,把控舞蹈动作技巧与气息。

第三,多样性原则。在芭蕾舞课程教学中,单一舞蹈伴奏的长期应用,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但容易让学生产生音乐依赖性,不利于学生节奏感知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此,教师在舞蹈伴奏选择与应用过程中需以多样性原则为指导,赋予舞蹈伴奏与变化性、灵活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1.养成课前预习习惯,掌握芭蕾舞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依赖教材进行舞蹈伴奏音乐的选用。2.注重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丰富音乐知识与技能,从而在芭蕾舞基训课钢琴伴奏过程中,能够满足芭蕾舞课程教的需求,进行多风格、多类型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等的自由选择,以确保所选音乐有利于芭蕾舞技巧的理解与掌握。

(二)以芭蕾舞基础动作为切入点,进行舞蹈伴奏的科学选择

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训练动作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伴奏音乐的不同。对此,在舞蹈伴奏选择过程中可以以芭蕾舞基础动作为切入点,确定适宜的伴奏音乐。

1.以把杆动作为切入点,选择舞蹈伴奏

芭蕾舞把杆动作练习是芭蕾舞基训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Plié(蹲)、Rond de jambe par terre(划圈)、Battement Tendu(双手扶把)、Frappe(小弹腿)、Battement tendu jeté(小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é(大踢腿)、Adagio(把上控制)等一系列动作组成[4]。对此,可根据抱杆动作特征与技巧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舞蹈伴奏。例如,Battement Tendu作为芭蕾抱杆动作的第一个动作,规范性较强、要求相对较高,为使学生能够将脚进行良好延伸,提升脚尖力,可选择节奏均匀、旋律舒缓的4/4节拍乐曲作为舞蹈伴奏;Plié的动作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稳、准、连贯,对此在舞蹈伴奏选择过程中,可选择舒缓性、连贯性强的3/4节拍、4/4节拍的乐曲,以保证学生在进行腿位变化时,有一个呼吸的过渡,提升动作完成质量;Grand battement jeté的舞蹈伴奏相对Battement tendu jeté的舞蹈伴奏而言,节奏感需更强,更具张力,对此可选择风格轻盈、节奏明快的乐曲,如玛祖卡舞曲作为舞蹈伴奏音乐,而Battement tendu jeté可选择节奏感稍强一些的爵士乐曲作为舞蹈伴奏音乐。

2.以把下动作为切入点,选择舞蹈伴奏

芭蕾舞把下动作又被称之为芭蕾舞中间动作、芭蕾舞地面动作,主要由Battement tendu(擦地)、Adagio(把下控制)、Pirouettes(转)等一系列动作组成。其中把下擦地的舞蹈伴奏应保证节奏具有规整性、均匀性,并相对于把上擦地具备一定变化性。对此,可选用4/4节拍的乐曲作为舞蹈伴奏音乐。而Adagio要求动作表演更具优美性、流动性。对此,可选用音乐变化相对较大但控制力强的4/4节拍或8/6节拍乐曲作为舞蹈伴奏音乐。Pirouettes则多以即兴伴奏为主,通过伴奏老师观察,能够根据动作的变化进行乐曲变化。

3.以跳跃动作为切入点,选择舞蹈伴奏

芭蕾舞跳跃动作包括Pas saute(小跳)、Sissonne Foudu(中跳)、Grand jete(大跳)等几种类型。由于大跳的幅度相对较大,对跳跃速度与时间要求相对严格,对此大跳以及中跳可选择奔放性较强的3/4节拍乐曲,作为舞蹈伴奏音乐,而小跳则以2/4节拍乐曲为主。

三、结语

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密切关联。在舞蹈训练中,科学运用音乐,实现音乐伴奏与舞蹈教学的完美结合,有助于提升舞蹈训练趣味性、开放性,增强舞蹈学习者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与掌控。对此,教师在明确认知舞蹈伴奏选择重要性的基础上,应遵循和谐、创新原则,根据舞蹈训练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舞蹈伴奏,从而促进舞蹈伴奏应用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實现芭蕾舞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雪.芭蕾集训课钢琴伴奏若干问题探究[J].北方音乐,2017,(14):107-108.

[2]张羽.芭蕾基训课中钢琴伴奏与舞蹈的配合探讨[J].大众文艺,2016,(13):215.

[3]杨越.芭蕾性格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传承与创新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3):54-63.

猜你喜欢

芭蕾舞课程教学
家中的芭蕾舞学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试论芭蕾舞教学的创新策略
跳芭蕾舞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试析芭蕾舞基本功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