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太空旅客》的存在主义心理内涵分析
2019-06-14欧胜虎
欧胜虎
摘要:科幻电影《太空旅客》讲述了一个在人类未来发展的背景下,在漫长的星际旅行飞船上,两个孤独而陌生男女旅客的爱情故事。然而在科幻爱情故事的外衣下,影片讲述的却是一个关于人类存在的悲剧故事。本片充满了对人类存在心理的思考,隐含了大量的存在主题,深刻刻畫了人类无法抵挡的存在孤独和死亡焦虑,也呈现了人类面临存在困境时的解决之道:把握有限自由,勇敢去爱,追寻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科幻电影 存在主义心理 存在孤独 死亡焦虑 生命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156-02
《太空旅客》是2017年唯一一部双入选第89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原创配乐两个重要奖项五强提名的科幻片,由奥斯卡奖最佳导演莫腾-泰杜姆执导,电影剧本曾入选电影工业最佳未拍摄剧本清单。
然而在华丽的科幻外衣下,在感人的爱情故事背后,实则是一个悲剧故事——关于人类命运的悲剧,影片展现了丰富的存在主题:孤独、焦虑和意义。本文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对该影片进行存在心理内涵分析与价值进行分析。
一、深刻刻画了人类的存在孤独
人类常常面临三类孤独: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1]。《太空旅客》开篇整整用了30分钟来表现男主角吉姆的孤独[2]。在飞往殖民星球的休眠途中,因遭遇陨石撞击,导致飞船机器故障,机修工吉姆意外提前了90年从休眠仓中醒来,在巨大的飞船上,发现空无一人。对于成为飞船上唯一一个因意外醒来的旅客,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深陷在寂寞、无助和无根感中。虽然可以享受高级套房,品味异国美食,进行各式娱乐……看似活在当下,但是丧失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失去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导致了虚无主义表现:不修边幅,醉生梦死,赤身裸体,并试图自杀。
吉姆穿上太空服,飞身跃入浩瀚的太空,融入一望无际的星空时,这是人类孤独的表达的第一个高潮[3]。在这个骤然被剥夺幻想与光明的太空中,吉姆已然成为世界的局外人。当我们发现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被放入自己无法选择的存在时,这种强烈的孤独和无助感的情绪状态,可以用海德格尔的“被抛入”来描述[1]。
女主角奥罗拉身为作家,在追寻其父亲的脚步,力图做一个内心丰满而有故事的人。她和吉姆的爱情发展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从走出人际隔离,到克服心理孤独,努力避免存在孤独的过程。从一开始,奥罗拉仅仅视吉姆为一个与自己完全无关的陌生人,对其进行采访,了解对方的人生故事,而在与吉姆相爱后,她在生命中第一次体会到不再孤独。而对吉姆心存怨恨时,约定分别使用酒吧却意外相遇,两人擦身而过的那个镜头,成为凸显了人类存在孤独的第二个高潮,即使曾经彼此互相深爱的两人,也无法逾越这种扎根于心的孤独。意外醒来的第三人——船长,一眼就洞悉了他们两人的关系状态,在得知吉姆曾经一个人独自生活长达一年后,意味深长又极其精炼地说了句“still……”,意思是“现在也是如此”,表明即使两人共处狭小空间,仍将体验孤独。
二、细致描绘了人类的死亡焦虑
当吉姆意识到自己无法避免要走向死亡,无法再在“家园二期”体现作为人——机修工的价值后,他自我存在最为核心的信念和价值受到了威胁,焦虑就产生了[4]。然而,即使在发达的西方世界,死亡仍然是一种禁忌,他曾数次试图谈论死亡,但都回避说出“死亡”和“自杀”这些字眼[5]。在发求救信息回地球时,欲言又止;在通过广播向奥罗拉道歉时只说是你拯救了我。奥罗拉了解到自己将在飞船上孤老终生,永不可能再有机会写出人类星际旅行的故事后,数次崩溃到难以自持。就吉姆和奥罗拉而已,死亡焦虑在前者身上显得隐晦而深沉,在后者身上却体现得更为激烈和淋漓尽致[6]。
另一方面,觉察死亡是一种边界处境,会使生活观发生彻底的改变。马丁·海德格尔认为,世上有“忘失的存在状态”和“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两种基本存在模式。忘失是存在的日常模式,人通常活在忘失状态中,也就是活在事物的世界里,沉浸于日常琐事。在该模式中,人意识不到他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世界,他们倾向于“逃避”“沉沦”和麻木,通过“随波逐流”来回避选择。而在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人着眼于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它应该的样子[1]。吉姆和奥罗拉,作为飞船上仅有的苏醒者,从拒绝接受,再到接受现实,最终学会活在“此时此地”,享受当下的星际旅行,进入了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死亡观念的整合拯救了他们,死亡焦虑像催化剂一样将他们拉入了更真诚的生活状态中,增加了生命的乐趣。因此,直面死亡焦虑和焦虑背后的威胁,直面存在困境,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三、追寻自由、爱和意义
人是自己的创造者。在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飞船上,犹如活动的监牢,电影主人公丧失了部分自由,失去了实现最初梦想和目标的机会,但仍然拥有最后的自由——如何选择度过自己余生的态度,以及为自己命运负责的自由[7]。自由使得人们在面临险峻,甚至是威胁生命的状态下,能够坦白直率地面对悲剧事实,用自己基本的自由,最终使自己的自我意识得到扩展与充实,成为一个完整的人[6]。而船长的视死如归、安之若命的态度也给他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罗洛·梅认为人存在原始生命力,即以推动每一个存在肯定自身、维护自身和发展自身的内在驱力,这种驱力和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有所不同,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爱是一种独特的原始生命力,是人存在于世的一种结构。爱推动人与所爱的人或物相联系,结为一体,但具有善和恶两面,它既能创造和谐的关系,也能造成人际间的仇恨和冲突。当吉姆准备自杀的那晚,看到了奥罗拉,唤起了心中的爱,了无目的的人生突然有了活下去的意义[8]。但是吉姆对奥罗拉的爱拯救了对方,让奥罗拉打开心扉,过上了真诚的生活模式。奥罗拉曾怀有梦想,曾计划未来,以为自己是命运的舵手,然而却成了无法到达终点的太空乘客,在该语境中,乘客就具有了双关含义,她不只是飞船乘客,也成了命运的乘客。但因为有爱,令其继续写作,重新真诚地认识吉姆,令其理解了吉姆的孤独,原谅了他的“自私”。他们知道受难已不可避免,只有勇敢接受挑战,生命才会充满意义。度过难关后,两人最终将飞船打造成了与人更能连接的“飞行的大自然”。
本影片传递了“英雄和懦夫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主动选择的结果”的观念,相信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行动与价值负责,勇于去追寻自身的生命意义。尽管追求意义意味着要面对人类生存的两难处境,但这也为人生提供了除了仅仅完成责任之外的动机,学会接受人性的局限性,让一个人活得更加真实而热烈,让生活更具价值。
四、电影存在主题的价值思考
《太空旅客》以太空探索与星际移民为背景,实则映射出人类的死亡焦虑和存在困境,男女主角在飞船上孤独的存在,就是一个悲剧。而悲剧本身体现了存在主义的中心主题——生活就是苦难,人生就是要在苦难中追寻向上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对自我存在的发现,往往不是身处蜜罐中的快乐感,而是悲剧性事物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震撼和抑郁感[7]。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只有沉醉在生活之中,才能继续活下去。直面死亡焦虑、参与生活、追寻意义也是心理治疗师处理无意义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美]欧文.D.亚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M].黄峥,张怡玲,沈东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魏宏波.试析欧文·雅洛姆的存在精神动力学理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03):38-39.
[3]柳鸣九.论加缪的创作[J].学术月刊,2003,(01):57-66.
[4][美]科克.J.施耐德,罗洛·梅.存在心理学——一种整合的临床观[M].杨韶刚,程世英,刘春琼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夏烨,丁建略.罗洛·梅的焦虑理论述评[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07):71-72.
[6]唐桂丽.生存论意义上的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15-19.
[7]王晶晶.论罗洛·梅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探索[D].长春:吉林大学,2012年.
[8][美]罗洛·梅.自由与命运[M].龚卓军,世明译.台北:立绪文化事业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