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互联网+”智慧教学文化

2019-06-14李真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

李真

近年来,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思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事业发展也因互联网思维的渗透而发生巨大改变,正走上一条智慧发展之路。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各地各校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实现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优质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近八年的实践探索,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信息技术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与学的模式创新等逐渐融合。2016年,我校申请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研究院“广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验研究”项目的“互联网+现代学校发展”专项课题的子课题——“以应用驱动撬动智慧课堂文化建设研究”,以此课题为引领,深挖课堂文化内涵,努力建设智慧校园文化,有效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内涵发展。

一、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改革

教育者面临的永恒课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必然要走向社会,担当各种社会角色。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大数据和信息化成为推进社会发展重要工具及动力的当下,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合格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校提出了“把学校办成智慧至美的学园,让教师成为化育至美的教育专家,培养清新、乐学、至美且有文明素养的‘育才小能人,让每个孩子都能‘智慧成长”的办学愿景,以“应用驱动”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构建智慧校园文化。

(一)相关概念析解

所谓“应用驱动”,可从应用和驱动两个方面来解释。“应用”即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运用,具体说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大数据资源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驱动”即以信息技术为推动力,在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实现智慧发展。“应用驱动”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目的是推进学校教育发展。

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的场所,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智慧课堂理念来自美国,它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智慧课堂倡导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载体,以教师、学生及学习载体三者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创设富有活力、富于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智慧、全面、多元地发展。推进“应用驱动”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建设智慧课堂文化,进而带动智慧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的课题研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媒介,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学校资源库里的丰富资源,通过不断扩充学科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打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空间和思维,着力建设“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文化。

(二)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炼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方法的不断积累最终可形成一种文化形态。经过近三年的摸索,我校已经总结出“互联网+微课+课堂教学”的智慧课堂构建思路,形成了“阅·悦·跃”三步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是,智慧课堂建设不会止步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的目标是以模式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最终提炼出智慧课堂文化建设的五个重要“支脉”(如图1)。这一文化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本身,还包括教师发展、资源库建设、学生成长等方面,从搭建文化网络到教师提升、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向外延伸,这些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生共长,构成了智慧课堂文化的统一整体。毋庸置疑,学校要创新发展机制,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改变课堂结构,落实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学习反馈的渠道和学习评价的方法,这才是智慧课堂文化的根本要义。

在建设智慧课堂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一步构建促进学生绿色发展的智慧校园文化。我校以“育才”为办学目标,早已形成了“真爱尚善,化育至美”的学校文化理念。在智慧理念的助推下,这一文化理念滚动发展,不断融入愉悦、和谐元素,发展出课堂如今的教学样态:尊重个体、民主和谐,激发自信、善思会疑,探索进取、合作赏识,最终目标是培养清新、乐学、至美的学生(如图2)。

二、打出“组合拳”,建设内涵丰富的智慧课堂文化

在“智慧”背景下,构建适合教师的教学机制和利于学生的教学生态,是我校“应用驱动”课题研究重要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凝练智慧课堂文化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内驱力,我们始终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为课堂教学的旨归,通过采用信息化应用驱动,充分挖掘师生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为建设智慧课堂文化筑基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应用驱动全面进课堂的必要条件。我校依托桂林市七星区教育系统建设的“三通两平台”,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已建成独立的校园网络中心机房,中心机房内配备4台专用服务器和多台计算机服务器,可满足数据实时备份和高速存储的需求,并确保各种教学系统的稳定运行;已配备1台H3C企业级三层核心交换机,内置硬件防火墙,保证校园网络系统安全;另拉进一条130M的移动光纤,将校园网络信息节点覆盖至所有教学场所,实现了校园网络的全覆盖。此外,我校各项现代化教学设备也已配套齐全,36個教学班全部配有70寸交互式智能一体机,每个会议室及美术、音乐、科学专用教室都配备了投影、展台和计算机,建成了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能够满足正常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数字化语音教学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需要。利用城区的“三通两平台”和校内网,在有线、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下,我校搭建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平台,确保了校内优质资源的共享,方便教师运用数据共享资源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落实具体的教学工作。

硬件设施的改善,校园网络的全覆盖,为我校实现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网络信息化,为我校进一步开展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和探索,为我校构建智慧课堂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以应用驱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变教师发展样态,为建设智慧课堂文化保驾护航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着力点,是智慧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笔者以为,只有改变教师培训单一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途径,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师建设智慧课堂所必需掌握的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才能推动智慧课堂文化建设向纵深处发展。为此,我们以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将教师队伍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对教师培训的格局、项目、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努力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性转变。目前,我校主要通过建设“1+N”点对点领航教师成长平台,打造“育才教师文化”,以榜样的力量、相信的力量、成功的力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所谓“1+N”点对点领航教师平台,指的是我校的“1+N”点对点领航教师工作坊,“1”为一个工作坊坊主,“N”为数名工作坊坊员。我校聘请校内骨干教师担任坊主,坊主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定期给坊员答疑解惑、传经送宝。在工作坊平台中,坊主施展所长,引领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实现教师“点对点”协同进步、协作发展。从2017年至今,我校成立了1个特色教师工作坊及若干语文、数学、班主任骨干教师工作坊。

为了用好“1+N”平台,我校实施了两个教师培训工程:

一个是“互联网+‘1+N点对点领航教师成长”工程。该工程基于互联网背景,采用“互联网+专家导师引领、同伴互助”的形式,发挥互联网在教师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我校利用“三通两平台”建立了网络培训机制,要求教师每月开展两次以上网络培训,科研处认真指导、督促,确保网络教研“天天有研讨,月月有主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拓宽教师的科研视野。我校还在网上开展“学校论坛”活动,教师针对学校教育的热点话题每月进行研讨,畅谈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

另一个是“基地校+‘1+N点对点领航教师成长”工程。这里的基地校是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我校与该校联合实施“目标导向、骨干引领、校本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由该校教师与我校教师联合开展“1+N”点对点领航式培训,促使我校骨干教师在与该校教师共同引领本校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引领、反思、学习,再引领、再反思、再学习”,切实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

“1+N”点对点领航教师成长模式,是我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教师内涵发展的一种成功尝试,有效提升了我校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我校还利用互联网构建了“携进互动”三层次、立体化的集体教研模式。“携进互动”三层次立体化集体教研,即“互联网‘三通两平台教研十QQ平台教研十EEPO现场互动教研”。这一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教研的互相补充、互相推动,实现了育才教育集团四校区的学科资源共享、教研共进,实现了集团内教师队伍的协同成长,是我校打造智慧教研文化的一种尝试。

(三)建设信息资源库,开发智慧校本资源,改变教师以教材为本的备课形式,为智慧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智慧课堂之所以称为智慧,最重要、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笔者以为,如果简单地将网上资源据为己用,这无异于“拾人牙慧”,最终结果未必能有效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校在利用“三通两平台”及校外资源库的同时,也在着力研发校本智慧应用资源库,建立起了校内网资源平台,主要用于发布校本培训资源和我校教师研发的微课。这样一种校内校外联通、线上线下联动的资源库,打破了教师单兵作战的教研状态,促使教师转变已知已会的教育经验和方式方法,形成一种共享协作、合作研讨的新思维。如今,我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库进行备课、教学已成常态。

我校还倡导教师以自我教学实践为研究内容,立足于课堂、网络、新课改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校本资源,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设计或案例的二次开发,研发制作自己的微课、课件,逐步建立起个人的资料库,并通过校内网资源平台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料,以实现教师间双边或多边互动,突破时间、空间和容量的限制,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师都已经能够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学资源,熟练使用新配备的交互式一体机进行课堂教学,把现代教学手段和资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创新能够融于一节课中,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智慧课堂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

(四)建构“阅·悦·跃”三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生成和谐生动的智慧课堂文化,让生命在课堂中飞扬

智慧课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智慧的课堂教学生态及策略,转变课堂中师生“教”与“学”的方式,进一步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往往会出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不为主体”的情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组织教师研发了教学微课,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进行预习。预习中,学生不是简单地看一下课本、提出一两个问题,而是通过微课学习完成相关作业单,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可利用微课反复学习、探究直至學懂弄通。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在预习中便可解决大部分问题,并能够对第二天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则在第二天上课中由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加以解决。

如今我校已形成“阅·悦·跃”三步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如图3)。“阅”指的是在课前的线上线下阅读中自学吸纳,消化吸收;“悦”指的是在课中的对话中愉悦交流,探索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跃”指的是课中的训练巩固、课后的拓展创新有个质的飞跃。

如执教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可操作如下:课前,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资源研发微课,让学生依据微课自主阅读、学习、吸纳,完成课前小研究,这是第一步“阅”;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当的方法(如猜测法、画图法、假设法、抬脚法等)展开交流,先完成小组内探讨,再进行小组间交流,教师在关键节点点拨引导,这是第二步“悦”;之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碰到的问题等进行归纳总结,将之凝练为学科学习方法和思想,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解决的模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第三步“跃”。

在“阅·悦·跃”三步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跃”的目的是让学生“跃”出教材,形成更广阔的学习视野。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采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如在复习课中,过去我们常常陷于“做试卷—讲试卷—再做试卷”的单一评价怪圈,这种评价方式所关注的是一次性、终结性评价、反馈。智慧课堂则不然,它既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并且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如我们上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词语复习》课,便将复习过程进行了量化(如表1、表2),分别指向学生的独学和合作学习。

“阅·悦·跃”三步式智慧课堂形成了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中,精神得到涵养、思维变得活跃、情感得到释放、生命得以飞扬。这就是我们着力构建的智慧课堂文化。这样的课堂文化是“学、活、升”的文化:智慧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堂”,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吸纳,是学习的主人;智慧课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堂”,学生不仅能够随时听课学习,还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智慧课堂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升堂”,是学生交流对话后产生新思想、发展新思维、生发新创意,生命质量得以提升的课堂。

三、未来实践研究的方向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目前的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设施已配备到位,初步建成了数字教学资源库体系,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但教育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我们将秉持着“在反思中探索”的心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直面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推进以下研究工作。

首先,推动智慧课堂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更加重视在不同学科课堂文化中突显学科特点。

其次,继续加强“阅·悦·跃”三步式智慧课堂的评价研究,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的研究,促进学校发展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我校利用网络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搭建更多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思想转化为智慧、将道理转化为实践,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超越、飞跃发展。

最后,助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名师培养的结合,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尝试通过网络把更多优秀教师请进课堂,在网络平台推出更多“育才名師”课堂范例等。

总而言之,我们将与时俱进地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牢牢把握住智慧课堂文化这条主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建设为学校发展铸就新的辉煌。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