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公英”的梦想

2019-06-14蒙秀溪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毓秀历史课蒲公英

蒙秀溪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几百年来,拿破仑这句名言激励着无数有志之人。对于目前已是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的张冬森来说,尽管这么多年来从未想过做“将军”,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步步从“小兵”的位置成长起来。若问有什么成功秘籍,她总说:“无他,唯有做好自己,站好每一班岗。像蒲公英一样,即便渺小,也要时刻准备绽放。”

不待扬鞭,乘风起航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用臧克家这句名言来形容张冬森再贴切不过了。一者,多年来她始终以之勉励自己;二者,从她多年的成长经历来看,这两句诗正是她成长历程的最好总结。

1995年,张冬森怀揣着少年时代的梦想,到玉林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玉林三中)就职,但由于自己所学专业与学校当时师资配备情况有差异,她未能如愿执起教鞭,而是作为一名档案干事进入学校工作。这好似一盆冷水泼在她满怀激情的身上。“毕业时就想着怎么上好课,做个好班主任,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张冬森说。当时的工作安排一度让她感到丧气。

张冬森曾想过下海经商,但每每念及自己的初衷,看着朝气蓬勃的学生,她逐渐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只要坚持下去,像蒲公英一样蓄势待发,梦想定能实现。”此后,她在做好档案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理论,不仅订阅了大量教育类刊物,还购买了一本又一本教育类书籍。只要学校里有公开课、接待课、研讨课,她都从头听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有用的点,尤其是评课环节所讲的内容,她都会详细记录下来。

听课后,张冬森常思考:“这节课,如果是我上要怎么教学才更好?”“让我来评这节课,我要从哪个点切入?重点评价什么?”她利用休息时间,制作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就连评课环节也做了多次“演练”。“那时候做这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上课,就是觉得努力应该能实现梦想。”她说。

1998年,张冬森终于等到了人生转折的机会。那时,玉林三中历史组有一位老教师生病了,该校领导问她敢不敢去代课,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虽然只有两周时间,但她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征服”了学校领导和学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终于,她正式走上三尺讲台,不久又接下代理班主任的任务,如愿以偿开始班主任工作。

“张老师的班级管理很民主,我们有很多锻炼的机会;张老师的课堂很有趣,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很喜欢。”张冬森的学生梁建强说。经过两年“蛰伏期”的张冬森,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对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对教学投入更多心血。“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蒲公英,虽然微小,但只要有风,就能飞翔。”张冬森就这样乘风而起。

十年耕耘,静待花开

何曾雯是玉州区城北初级中学的一名学生,与张冬森产生交集是在2016年。当年,张冬森到该校支教,成了何曾雯所在班的历史教师。何曾雯是个偏爱文科的学生,却对历史提不起兴趣。“所幸,张老师来了,她拯救了我的历史学科,她让我爱上了历史课。”何曾雯说。

何曾雯回忆,张冬森给他们上的第一节历史课是《谈谈历史》,这样一节枯燥的课,经张冬森的生动讲解、有效组织后竟“变得妙趣横生,让同学们难以忘怀”。课堂上,张冬森没有跟学生大谈特谈历史的概念、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几个重要历史节点的重要事件,将泱泱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简洁明了且鲜活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她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学习历史、如何看待历史等问题。

“没想到历史课也能这么有趣!以前,我对历史课的认识就是一堆时间、事件和人物,然后就是背背背,所以我对历史没什么兴趣。但是,张老师教我们之后,我慢慢喜欢上了历史,张老师总是能够把枯燥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何曾雯说。

1998年正式走上讲台后,张冬森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學研究与实践中。她大胆创新,不断尝试、完善学校历史组沿用的“五步教学法”,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即“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完成要点填空—分组积分抢答—练习巩固提升—梳理总结回顾”五个环节。

“五步教学法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分组积分抢答环节中,我没能很好地把控学生的情绪和节奏,课堂吵闹声太大以至于干扰到其他班级上课。”张冬森说。面对诸如此类问题,她又开始摸索新的方式,但总不得要领。直到2004年,玉州区引进MS-EEPO有效教育模式,她开始接触这一模式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那时虽然是在“偷师”中学到了一鳞半爪,却极大地改变了她的课堂形态,过去种种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不久后,玉林三中举行毕业班复习研讨课比赛,张冬森执教的专题课《改革的力量》获得很好的反响,学校便安排她参加玉林市历史教师优质课比赛。比赛中,她采用有效教育的平台互动课型方式,凭借活泼有序的课堂、生动高效的教学而获得第一名。此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11月参加广西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

从1998年到2007年,张冬森不断学习、探索,并主动加入有效教育实践队伍,逐渐形成了朴实灵动、丰富有效的教学风格。

怀揣梦想,播撒希望

2007年,是张冬森教育工作生涯的第二个转折点。当年,玉州区教研室第一次公开遴选教研员,同事都鼓励她参选,可是她犹豫了,因为考虑到自己还比较年轻,担心不能胜任,更重要的是舍不得学生。时任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德庆的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你在学校,惠及的是一个或几个班。但在教研室,你所做的可以惠及千家万户。”

经过一轮严格的笔试、面试,张冬森成了玉州区教研室的历史教研员。新的环境、新的平台、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她思考的不再局限于一个学科的教学问题,而是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问题。2009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有效教育发展,张冬森再次主动请缨,从各学校中遴选69位教师组建了“毓秀班”,由她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和该班教师们共同研究、一起打磨、抱团成长,培养了一批有效教育本土专家。

“不管是做‘毓秀班班主任,还是做教研员,她仍然坚持回校上课,还去支教、到薄弱学校挂职。而且,学校的许多教研活动,她也会参加,带领我们做课题、搞研究,我们都叫她‘铁娘子。在她的引领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成长很快。”我区首批正高级教师林裕坤说。

张冬森带领的“毓秀班”取得了成功,吸引越来越多教师报名参加,如今已由原来的一个班发展到五个班,成了玉州区教师队伍培养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毓秀工程”。该工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其中不少教师成了有效教育地方咨询培训专家,他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播撒着教改的希望。

进入玉州区教研室十余年间,张冬森始终不忘初心,站在区域教改的高度,为培养当地优秀教师、促进教育公平而努力着。“冬森就是这样,她总是在工作着,白天进学校搞教研,晚上加班做材料。而且,她乐意分享。她要是有一杯水,就愿意拿出一杯水与你分享。她还很乐观,感觉她总是有着源源不断的干劲。”与张冬森相识二十多年,在“毓秀班”中获得巨大进步的玉林三中教师李卫红说。

进入教育行业二十多年来,张冬森就像蒲公英那样,从学校档案室飞到课堂、飞到教研室,每一次飞扬,都洒下新的希望。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毓秀历史课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可以吃的蒲公英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