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和苏教版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材内容比较

2019-06-14陈志浩梁宇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六年级综合与实践

陈志浩 梁宇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领域教材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该领域内容数量和内容选材两个维度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个版本教材“综合与实践”共同存在的编写问题,为教材编写者进行“综合与实践”文本部分的编订提出建议。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六年级 教材内容比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36-02

本研究选取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领域教材内容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对有关“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对国内几个版本教材中该领域的比较研究也较少,而以苏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为例,“综合与实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比较研究更少。同时,新课改实施多年,“综合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可圈可点。因此,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来看,本研究均有一定的价值。

一、“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数量的比较及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综合与实践”领域在一学年中最少有2次,也就是该领域内容每学期至少出现1次。但在实际情况中,各个版本教材的专家和编者们对该内容的数量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通过翻阅相应教材,笔者发现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个版本的教材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单元专题数量差异明显。由于该领域涉及的知识点和学生已有经验不同,因此该领域设计的数量也不同。笔者认为,必须先对两个版本教材的专题数量进行内容提取、整理与总结,便于对比分析。在专题总数量上,苏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3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个相关的小内容;下册安排了4个单元,其中包含总复习2个单元,一共涉及7个单元。而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2个单元,下册安排了7个单元,其中总复习有4个额外的单元。(如表1)

从表1可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2个活动单元,而下册有6个活动单元,一学年共8个活动单元;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有3个活动单元,而下册有4个单元,一学年共7个活动单元。苏教版教材六年级每学期都设置了3个活动单元以上。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上学期布置了2个单元,较少;下学期则是由6个单元组成,其中总复习中涉及4个活动单元,较多。和苏教版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的活动单元设置上不太均衡。数学课程标准在对“综合与实践”领域数量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應结合单元设置灵活确定领域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选材的比较及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书本知识内容要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就是源于生活的。笔者以学生生活为主体,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选材来源分为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其中,实践内容以学校为主要环境或与之有关的统一归入学校,内容与学生家庭有关的归为家庭,以社会为背景的则归为社会。当然,也少不了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的选材,这一类即为自然。有关这两个版本教材的对比如表2、表3。

由表2可知,苏教版教材在该领域选材来源相对较广,4个来源都有所涉及。可是,我们很明显能发现来源于家庭的素材偏少,只有1个;而其他素材来源都有2个,较为合理。高年级教材中社会方面来源应该更多,且家庭方面来源过少也不合理,应适当增加选材来源。人教版教材在选材来源方面以社会为主,达到6个,而在学校和家庭方面很少,其中来源于自然的素材为0,“偏科”较为严重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缺点,应该均衡编排来源数量。

从表3可以看出这两个版本教材“综合与实践”领域选材来源有着一定的共性和各自的优点。共性在于,选材类型都较为广泛,基本覆盖大部分类型,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两个版本教材的特色也显而易见,苏教版教材选材最全,四种选材来源类型都已涉及,有助于学生多角度体会数学的魅力,但高年级社会实践不多,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发现能力的发展。人教版教材在高年级对于社会实践方面侧重过多,强调从社会中去发现数学,这有一定的好处,但忽视了其他三个选材来源的作用,尤其是大自然的作用。而“综合与实践”本来就是一个颇具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偏科”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需要适当调整。

三、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编者的建议

(一)领域数量与分布的恰当性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上述两个版本教材的对比研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笔者认为“综合与实践”领域苏教版教材选取的数量和分布都较为合理,值得提倡。这两个版本教材中领域数量都有安排,都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的是数量与分布的位置。苏教版教材在六年级设置了7个活动领域,并且每一学期领域位置分布比较合理,在课本的前段、中段、后段都有所涉及。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上学期设置的数量较少,仅有2个;而六年级下学期有6个之多,虽然有4个属于总复习阶段,但数量依旧偏多,且分布不合理。教材中领域数量应考虑到学生此时的学习能力,符合他们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具体的量,保证一学期的前段、中段、后段都能有“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出现。定时定量的内容呈现会给教材的使用者以教学提醒,引起其对“综合与实践”的重视,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教授和学习。当然也需要根据教材具体安排数量,并且有目的地均匀分布,让学生在知识教学与活动体验的过程中交叉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爱上这一过程。

(二)选材来源途径与种类的合理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该领域选材既要和生活息息相关,也要方便教师借此开展各种数学活动。社会、家庭、自然和学校是“综合与实践”的4个选材来源,编者应该合理选取这些类型,缺一不可。选材的来源要多样化且数量不唯一,可适当在一个活动单元选择一个或多个选材来源,体现综合性。且在设计活动时,编者首先要对自己的选材进行实验,并进行不断改良、尝试,由此设计出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可操作性,才能确保各种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六年级综合与实践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方法的探索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