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物质文化构建实践路径

2019-06-14廖丹萍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物质文化构建路径幼儿园

【摘要】本文基于广西多元文化背景,对幼儿园文化构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基础的探索,论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物质文化构建的重要价值,园所文化体系构建的经验及园所文化理念下幼儿园物质环境建构的实施路径,依据南阳镇中心幼儿园“禾合文化”典型实践案例,提出“禾合文化”学习环境、运动环境、生活环境、游戏环境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物质文化 禾合文化 南阳镇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09-0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可以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的价值,感受祖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还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回归田园文化,拉近儿童与自然环境的距离,引导儿童接触身边真实自然环境的教育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成立伊始,笔者带领廖丹萍特级教师工作坊团队对其园所文化构建方面投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多次交流、走访、驻地诊断指导和合作共建等多种途径,廖丹萍特级教师工作坊团队对南阳镇中心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进行梳理,形成了具有幼儿园特色的田园文化——“禾合文化”。在“禾合文化”的物质构建中,我们进行大量尝试,积累宝贵的可行性经验,希望通过典型案例的形式加以说明和分享。

一、幼儿园物质文化构建的重要价值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我们应遵循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方式,做到坚持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和地区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建设好自己的园所文化,真正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优秀的文化环境浸润人、塑造人。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物质为载体,传递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和价值追求,体现着幼儿园文化构建与地域文化的联结,是幼儿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其中,幼儿园的物质文化主要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创设来实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感知信息的窗口,也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并存共生,无论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还是社区文化,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园物质文化构建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尊重地域文化特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构建健康、和谐、美好的物质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价值,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有意义的教育环境,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物质文化构建的典型案例实践

(一)走进校园文化

南阳镇中心幼儿园是南宁市青秀区第一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3134平方米,地理位置上与南阳镇中心校相连,又有连片稻田环绕,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幼儿都能看见窗外风吹稻浪,闻见泥土夹杂着的稻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廖丹萍特级教师工作坊团队以及南阳镇中心幼儿园,就在这一方热土上思考“文化立园”的根本。为幼儿园建立校园文化,首先要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廖丹萍特级教师工作坊团队为南阳镇中心幼儿园带来大量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资料。团队通过多次交流培训、不间断的园所互访,让南阳镇中心幼儿园的教职工对文化的认识,逐渐倾向于著名作家梁晓声关于文化的诠释:“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由此可见,一所幼儿园所构建的文化特色是树立幼儿园独特形象,促进园所个性化发展的助推力和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充分挖掘,设计出能代表当地文化底蕴和教育情怀的幼儿园文化体系,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儿童看得见、摸得着、能明白的环境中,感受来自当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感悟到生活其中的幸福和自豪感,并激发幼儿产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这也是团队在构建幼儿园文化体系时追求的价值取向。

从他人的文化回归自身,对于文化育人的核心价值,我们不断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儿童?谁来培养儿童?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儿童?凭借什么途径培养儿童?如何整合要素达到育人功能最大化?幼儿园发展要走向何方?”一连串问题放在每个人的心上,触动着每个人思考。有了这样的文化思考,我们团队进行了下一步的文化挖掘。

(二)地域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文化体系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摸清南阳镇中心幼儿园现有条件和当地的文化背景,我们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全体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发展进行规划和分析,对幼儿园地理环境、性质、规模、硬件设备,及教师、幼儿、家长资源进行系统剖析。最终,我们了解到南阳镇建于明朝,已有400多年历史,以农业种植为主。南阳水稻远近闻名,稻作文化在当地根深蒂固,人们习惯以稻作为中心形成自然和谐稳定的生活。幼儿园处在一片四周环绕稻田的环境中,幼儿都是本地儿童,他们从小受本地农耕文化和稻香文化的熏陶,幼儿园里“禾合精神”无处不在。为此,在幼儿园办园理念讨论中,对以当地独有的稻田文化为背景的“禾合文化”,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扎根传统地域文化,打造富有南阳镇特色的“禾育教育”,借南阳水稻知名度,团队将儿童化作“小禾”,教师不是“揠苗助长”,而是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释放幼儿天性,让幼儿健康成长,形成了“稻香南阳,禾合育人”的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培养目标和团队目标也顺势而出。

(三)以“禾合文化”为中心构建幼儿园物质文化

秉承对“禾合文化”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我们走进南阳镇中心幼儿园,就能感受到南幼人在实施校園文化理念转变为物质文化呈现时,倾注的极大热情和创造力。

1.“禾合文化”下的学习环境构建

根据笔者提出的“尊重、自主、开放、真实”理念,结合园本“禾合文化”建议,廖丹萍特级教师工作坊团队对幼儿园班级区域提出了“保基本、创特色”的目标和“三寓”的原则要求。“保基本”就是在创建班级区域环境时,力求从生活出发,基于幼儿角度、幼儿需要,每班以“家庭区、玩具区、积木区、艺术区、图书区”为基本区域,要求按照材料来布置。“创特色”既根据班级需要、教师特长以及幼儿兴趣需求自创特色区域,展现不同于其他班级个性化的区域布置。除此之外,在保证班级基本区域的基础上,为给幼儿的学习更多自由选择、更充分表达和创造的机会,以挖掘幼儿潜能,幼儿园结合优势条件创建了“建构室、绘本馆、创意馆、游戏一条街”等功能室,让幼儿能按照喜欢的方式学习和游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

“三寓”的原则即寓教于乐、寓教于“土”、寓教于“无拘束”,也就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化学习,将课程游戏化落实到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材料来自于本土稻作文化,发掘于儿童身边常见的土色土香的生活物品,做到接地气、有“土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主管教学的领导不拘泥于既定的教学方式,能让教师百花齐放,充分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教师不拘束于教材和材料,接纳儿童在与材料互动过程的各种表现,不拘束儿童的行为。最终,儿童在学习中享有无拘无束、肆意发挥和创造的学习状态。

基于对保基本、创特色的“三寓”学习环境的思考,团队提出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中至少具有四个要素:开放性的土味材料、灵活性可变通的空间、归属性的情感羁绊和连接性的文化纽带。

(1)关注主题文化融合,植根土味材料

幼儿生长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具有个性化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幼儿产生独一无二的影响,而来自于生活中承载着文化的物质表征,就是课程实施的最佳支撑物。南阳镇中心幼儿园在开展大班“丰收的季节”主题活动时,教师融合当地稻作文化,发挥园所临近稻田的资源优势,将儿童带入稻田,并将活动中收集的稻杆、稻穗、稻米、稻米壳、叶子、玉米粒、花生等带回教室创造性地运用于区域中,将这些真实的“禾合文化”素材,经过加工处理投放于区域,成为儿童个性化学习材料,让儿童在区域中直接感知农作物的特性,并借由这些鄉土材料亲身操作获得学习经验和知识技能。班级内根据当季“禾合文化”材料,配合提供生活中常见的辅助工具,便于儿童动手感知农作物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符合办园特色中“尊重孩子自然的天性,促进孩子自主的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幼儿提供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材料,开放地投放在学习区角之中,幼儿在参与互动时能最大化地促进自我发展和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发展自信心和独立性,同时增强了生活的必须技能和习惯的连接。

(2)关注学习过程,立足课程实践

依据《指南》中年龄段目标和发展建议,团队罗列出幼儿在“禾合文化”所蕴含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包括初步了解水稻生长的规律和必要条件、家乡水稻制作的美食和做法、常见的特产,利用水稻材料制作工业品等,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收集、感知、操作、品尝等活动,让儿童对本地的稻香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并在班级主题墙的布置中展现出儿童田间探索、社区实践等多元活动,通过多样的物化呈现方式,将课程内容和实施途径加以展现,让幼儿的视野越过园所回到活动的广阔天地。

正如瑞吉欧教学法所倡导的利用空间记录和展示儿童的成长的观点,“我们的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我们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儿童走进稻田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再配以教师的记录和说明,不仅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归纳和梳理,也是儿童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记忆,更是家长对幼儿园“禾合文化”的直观感知和文化感染。

2.“禾合文化”下的运动环境构建

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需求、兴趣喜好及材料器械的不同特点,在户外设置若干个运动区域,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内容、器械,自主摆放器械,自主结伴进行户外活动。在户外运动场地的设置中,我们把场地多样化、器械陈列有序化、空间布局可变,兼具游戏性作为主要原则。经过户外环境探查,创建团队发现幼儿园存在户外场地零散,坡地倾斜度大,部分场地面积较小等问题。幼儿园将“因势而创”作为主导思想,始终以“禾合文化”中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促进孩子自主发展的理念为依据,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兴趣、游戏与环境的互动,为幼儿创设爱玩、好玩、会玩的运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根据幼儿园的地势环境条件和理想目标,团队依势而建,把户外分成七个部分:意趣广场、坡岭冲、骑行大道、勇者天地、溪水渠和种植园,幼儿可以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和学习。在沿教学楼的硬化场地,投放了适宜小班幼儿的大型户外玩具,让小班儿童走出教室就能近距离来到运动场。另外,还放置了适宜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大型塑料积木块、轮胎等低结构户外材料,分别按照材料的类型和颜色,整齐地叠放在场地外围。值得一提的是,场地内侧放置在四层架上的塑料电线集线器,是创设团队慧眼识“玩具”为儿童淘回的宝贝,这些来自于生活的未加装饰的土色材料,深深获得儿童的喜爱。这块月牙状集合多种低结构材料,满含儿童们创意和乐趣的场地,被我们称为“意趣广场”,正是契合了南阳镇中心幼儿园“禾合文化”健康快乐的培养目标。

“意趣广场”设计理念:在球场四周摆放低结构的搭建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玩积木、玩插塑玩具,进行各种操作练习。他们运用拼插、垒高、砌接等方法搭建物体,不仅能丰富感知和亲身体验,还可以发展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幼儿在轻松自然、平等友好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与他人一起分工协作完成活动,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了幼儿与他人合作、不怕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设置在主干道旁的骑行区车辆停放混乱,骑行通道交错,幼儿需要穿过骑行区交换场地等,在我们苦于没有适合的场地之时,幼儿园大门外宽敞的通道进入大家的视野。幼儿园的场地不应该被围栏所局限,只要满足幼儿安全的要求和活动的需要,就应该积极地对外部场地加以利用。幼儿园将骑行区外移,在园内主干道能够正常交通的同时,骑行的儿童也开动脑筋,在教师的帮助下增添了车库、交通指示灯、道路标识等自制设施设备,越来越完善的骑行区渐渐步入正轨。我们将它命名为“骑行大道”。“骑行大道”设计理念,是利用幼儿园大门外长形道路设计符合社会真实场景的交通环境,提供各种交通道具,供幼儿模拟开展骑行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利用墙面的延伸,设计与真实社会情景相同的停车位,摆放整齐有序的幼儿用车,让幼儿从小懂得遵守秩序。

4.“禾合文化”下的游戏环境构建

受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的影响,幼儿的游戏环境常常就是他们的学习环境,区别在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中要求和幼儿与材料互动的状态。除了前文在班级区域和功能室物质文化环境创设中提到的做法,我们在室内游戏环境中更加关注当地民间游戏,及可用于游戏的生活材料的开放和投放,例如石磨、木舂、花生壳、稻穗壳、玉米棒等。在室外游戏中,我们不拘泥于场地的特质,因势而创,保留场地原有特性,还自然给儿童,在原有的特性之上加以调整和改善,让游戏场地更加多样化,更富有创造性,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自主游戏,培养了健康的体魄和自信的心理。这样的环境就是有游戏“生命力”的环境,是幼儿能应对自如的环境,也是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环境。

积木玩具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积木玩具是孩子游戏的亲密伴侣,在玩中学对幼儿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玩积木的经验,将是很大的遗憾。孩子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和构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幼儿右脑的开发。创意美术室设计理念,是利用个性化的美术创意环境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内心感受,展现独特的视觉艺术。传统的美术功能室大多是开展集体美术教学的场所,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自由”“自主”地在美术室进行创造活动,尝试按照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把美术室进行了水彩、折纸、缠绕、扎染、陶艺吧等分区。美术室的创新分区,不仅满足了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而且尊重幼儿的个体区域活动的需求,让幼儿能够充分自主、自由地在美术室里创意创作。美术室有了新的定位—— 一个孩子自由探索、创造、游戏的空间。

游戏室即“南阳小镇”,南阳小镇是因幼儿园坐落的地理位置南阳镇而得名。“南阳小镇”分成了小医院、娃娃家、小超市、美发屋、表演区,并根据当地特色设立了农贸市场。禾趣园的设计理念是通过种植水稻、蔬菜、瓜果,让幼儿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与需要,感受生命的意义。

种植是常识教育任务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科学领域教育的一个小分支,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种植美化环境,幼儿园充满生气,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植物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使幼儿的认识更深刻、全面,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更巩固。

三、形成的经验

(一)幼儿园文化理念下的物质环境创设应重视幼儿的参与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乐园、学习的天地和游戏的海洋。幼儿天然接受来自地域性文化以及民族性文化的感染,对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幼儿园园本文化,具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理解和诠释。幼儿也应参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是观赏和单纯操作,更应该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带领儿童一同布置,使儿童从布置环境之中认识四周环境中的事物,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幼儿在参与物质环境的设计和亲自动手布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当地文化、民族文化和园本文化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幼儿对于自己通过劳动,用自己的作品装饰环境会更加爱护。

(二)提高教师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师虽然身处文化之中,但许多教师仍然对幼儿园的文化体系和幼儿园外部的多元文化不甚了解,缺乏理论和经验,在物质环境创设中常常捉襟见肘,不知如何是好,这直接降低了班级幼儿从环境中获取文化启蒙的程度,没能发挥好环境育人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才能創设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物质环境。首先,教师应该通过查阅文献、浏览网络、参加培训等多个途径学习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在环境创设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其次,教师还应该具备钻研精神,既要挖掘多元文化中的可利用元素,更要探索易于幼儿操作的方式、方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挖掘地域文化中对幼儿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将教育内容与环境结合在一起。最后,幼儿教师自身要能做到真正欣赏与热爱本土、本民族、本园优秀的文化,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情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多元文化精神,激发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三)构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主题学习环境

近年来,主题式学习逐渐成为幼儿园学习活动的主旋律之一,而环境作为“隐性”教学资源,既能支持儿童的自主探究学习,也服务于主题课程。幼儿园教室内外的主题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幼儿开展主题探究的过程及教师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学习的动态过程,以更好地支持幼儿对整个主题教学活动的了解、回顾和规划;教室一角投放幼儿学习所需要的材料,以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索;在楼道、走廊或其他场所,教师会投放一些学习性材料,如古诗文化、礼仪文化及地域文化相关的材料,隐性的文化环境给予幼儿相关的经验。

基于广西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幼儿园物质文化构建处在积极探索时期,实现因地制宜地建构物质文化,充分体现物质文化特有的内涵性、延展性,让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中学会感受生活、关注现实,享受文化的魅力,无论对广西本土幼儿园的内涵式发展,还是地域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强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芳.当前民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学前教育研究.2015(6)

[2]丁桂苏.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J].科教导刊.2012(4)

[3]侯莉敏,吴慧源,傅小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选择、利用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 J].学前课程研究,2008(5)

[4]陈凤兵.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J].荆楚学术,2017(7)

[5]周生灵.对徐州市市区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6]周侨丽.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4

[7]廖莉,吴疏影,袁爱玲.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廖丹萍,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副高级教师,南宁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西特级教师廖丹萍工作坊”主持人。曾任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内地优秀指导老师(2019—2010)、国培计划(2016—2017)示范性高端工作坊坊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县域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项目(2011—2013)广西指导专家、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评估专家、国培广西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和转岗教师培训讲师。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物质文化构建路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