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

2019-06-14刘帅池张福贵

求是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

刘帅池 张福贵

摘要:针对网络小说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这一命题进行研究,是在网络小说20余年发展与“断代”时间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对网络小说自身价值定位、媒介定位与小说经典定位的整合,在中国小说的发展流脉与创作模式里,找到网络小说的时代节点与文学史价值。通过对网络小说“入史标准”的梳理和网络小说史学责任、文学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阐释,最终探讨在大众审美与经典价值之间网络小说创作与当今文学价值体系的融合。

关键词:网络小说;文学属性;时代特质;小说媒介;文学史定位

经历20余年发展至今,中国网络小说创作的绝对数量不断增长,创作人数稳步增加,总体的IP定位和流量发展趋势亦是逐年看好。一方面,我们看到在娱乐时代、快餐时代和IP时代发展中,分别缘起于泛娱乐文化市场发展模式和网络小说惊人体量与空前规模下的种种弊端和局限的存在,诸如模式化愈发严重,精品原创作品数量堪忧;断更现象严重,拖更、水文现象更是成了流量时代的创作常态;思想浅白、架构雷同,部分作品三观低劣等。而另一方面,我們惊叹于在这网络时代、媒介时代的小说创作方式所展现出的惊人的发展速度、完善的写作脉络与客观的发展前景。截至2017年,网络小说的在线阅读用户突破3亿人,其中95%以上为手机用户,年生产总值近百亿元。“洪荒流”“无限流”“盗墓流”等新的网络小说流派的产生与完善,更是极大地拓宽了小说的创作环境、背景铺陈与空间想象维度。拥有着最低门槛的创作难度与最适合当下小说阅读方式的传播媒介,网络小说的创作贴合时代的发展与媒介的进程,也必将最终形成自身的文学性架构、文艺性模式与文学史定位。同样是在2017年左右,学界、网文界开启了对“传统网文”的说法定位,这样一个原生概念的提出,与之后“二次元网文”的逐渐兴盛,给予网络小说创作历程中“终结”与“断代”的时间概念。在这个基础上,网络小说进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就当前时代而言,探讨网络小说应当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梳理过程,是在分类的同时规范、在总结的同时判断的选择过程,更是以小说本身为标准、以文学史为考量、以时代为蓝本的著作过程。

面对中国网络小说进入文学史的命题,基于网络小说自身的发展特性与文本写作,我们最先应当确立的是四个定位:首先是小说本身的特质定位,其次是小说经典的价值定位,再次是小说文本的概念定位,最后是小说的发展模式定位。从小说特质的定位来总结网络小说的创作宽度和写作方式;以小说经典的定位来定义网络小说的历史评价与文学性态度;通过整体的文本讨论和文本总结,来筛选网络小说文学史样态中的核心流派、核心篇目和核心价值;最后则去梳理20余年问的网络小说进程与几十年后网络小说发展的可能。只有在这四种定位之间找到网络小说自身的分类、自身的文学价值体系与自身的文字传播效果,才能进一步梳理、表达和确认,进一步形成中国网络小说最终入史的判定标准、选取标准与呈现标准。

所谓小说特质的定位,来自三个概念的综合:时代定位、媒介定位与价值定位。小说的创作过程既是文本的流传与概念的延续过程,亦是时代的体现和当下的阅读过程。不同的社会时期也拥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不同的写作方式。以时代产生媒介、用媒介传承传播,在文学、史学和社会学共同的维度下最终定位价值。因此在网络小说文学史写作的过程中,小说特质的定位是前提,同时也是脉络的初探。立足于网络时代,宏观看来,从情节、人物与环境等大要素而言,网络小说创作的初衷更多集中在文字的广泛传播和相对吸引力,以及受众的阅读快感上。网络小说的整体创作,既是必须融入时代文学阶段的整体小说脉络,也是独立媒体平台的类型性创作过程。故此,从核心要素衡量来说,快餐阅读、文字爆炸时代的网络小说创作,不可避免地在人物丰满程度和情节逻辑架构上存在整体趋弱、笔力不足甚至是情节过度模式化、注水、浅白单薄等情况,动辄上百万字的文字创作,定期、大量的更新追求与产业化时代的商业价值、娱乐价值体现,使得单一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笔下人物、情节重复,整体创作套路化严重。但与此同时,网络时代也开启了最低门槛的全民创作模式和最直接的碎片化连续阅读过程,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多元发散的创作,使得网络小说在环境背景的描摹和创作维度构建上彻底突破了之前小说的想象空间与创作基点。在网络小说20余年的创作历程里,无数流派纷纷涌现,大量体系重新界定,行文逻辑之间小说内部的背景铺陈、逻辑建设、力量体系表达和时代环境层级亦有了重新的定位。定位于时代,依托于媒介,网络时代产生的定时更新的连续性小说创作方式与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受众阅读方式,在网络媒介赋予的大流量的信息表达与即时性的体验的基础上,成就了当下不同以往的网络小说创作方式与阅读方式。网络小说的文学史写作过程也必然是媒介与时代、文学与娱乐的综合考量,并最终定位于小说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定位,发端于小说创作至今的时代价值,从全民创作到全民阅读,从多元发散到整合梳理;传承于发展至今的媒介应用与社会考量,一方面网络小说是所有小说模式的延续,另一方面网络小说也是网络时代独有的建构与表达;最终立足于中国小说发展至今的文学标准,网络小说自身的说理方式、展开模式与表达样式,也都承载了小说固有文学性的体量。

由此,在明晰特质之后,网络小说文学史写作的核心则在于小说经典的确认上。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创作中,梳理流派、整合标准、凝练框架、选取经典,才能最终支撑起网络小说史的内容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所谓小说经典的认定,既有我们一贯的文学审美标准与评论标准下的历史经典定义,亦有立足于当今时代的综合了时代影响、时代认知与时代表征的经典概念。当然,最终我们也应当在这二者的综合考量中去发掘当今中国文学发展中所涌现的最伟大的小说作品。历史经典的评判,既是一个恒定的标准,也是一个变化的标准。其恒定在于中国小说在自身发展与融入世界的整体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传承性的文学底蕴,以最经典的“四大名著”为例,有着《三国演义》式结合了历史厚重与主观情态,描摹了人物继承与人物重塑,形象鲜活、文笔卓绝的历史小说模板;有着《西游记》一般杂糅着宗教与社会,体现了现实与玄幻,格局宏大、意蕴众多的玄幻、社会小说雏形;有着类似《水浒传》从庙堂到市井、从义气到江湖,发端于不同阶层、体味于人物命运,多线并行、殊途同归的武侠、市井小说定位;亦有着《红楼梦》那种人物命运交纵,家族兴衰起落,人性多元揣摩,命运多维塑造的史诗、言情小说概念。可以说,从小说的产生到小说史的写作过程中,经典的确认直到名著的产生,存在着深植于根骨中的中国文学整体意蕴的判定与因循小说发展阶段的逐级考量。同样,历史性的流变,其基础也在于社会审美与文字样态的流变过程。从文言小说到文白参半,到白话小说的应时而生、精彩纷呈,再到今天小说发展的多元并包与网络小说的虚拟时空,历史经典的传承,一方面是文学长河中去芜存菁、经典流传的思想传承,一方面是应时应世、自成体系的文字传承。而时代经典的评判,则是一种顺应潮流、顺应媒介,亦强调时代影响与现实作用的阶段性定位。但同时,我们也必将承认,文学的时代与时代的文学在并行发展,经典的定位与小说史的传承也不可能消亡。时代的经典更大程度源于时代的思想意识、文字的表达方式、媒介的传播方式、社会的说理形式与受众的审美模式。和平时代的正能量表达体现于大国情怀、责任意识、努力精神等的传播与表述,足够快捷的网络媒介传播形式,足够数量的手机用户与网络受众,直接交流的文字写作方式与思想表达态度,日常阅读、思考、娱乐、消遣的网络小说浏览形式,以及延伸出的大量动漫产业、娱乐产业、电影电视剧周边等,共同构成了20余年来的网络小说接受范式。“大神”式的写作者定位与超级流量IP的涌现,也展现了流量时代背后持续走高的文字更新表达与网络时代碎片化的小说写作。而在这两者的结合中,中国网络小说的文学史写作过程就是在时代经典中勾画文学样态,在历史经典中找准典型作品,在媒介和社会意识下选择切入点,最终在多元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史家的标准与小说定位的表达。

在经典确认之后,我们进一步去关注网络小说的文本概念,则是在客观看待网络小说的经典写作与自身脉络之后,针对网络小说的写作习惯与入史要求,来看待网络时代的小说写作过程。如前所述,文学史的表征中有着一以贯之的历史定义与变革发展的时代表达。我们所谓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其源起可能就在于每一个时代有着自身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稳定程度、社会娱乐需求与社会审美格局,这也是之后需要我们展开讨论的。从道德文章到诗词曲赋、从八股格调到文白参半,文本概念的定位过程本身也伴随着文化普及、文学普及与文字普及的过程,伴随着千年问的小说发展与百年间的社会启蒙过程。不同于此前千百年问的小说发展,网络小说“持续更新”式的写作过程给了这种小说模式更多的可能与更大的隐患。旧有的小说从写作到校对修改,到整体发布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考量与反复雕琢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整本发布、整体评价的文字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小说的创作周期是完整的,小说的整体评价是清晰的,小说的购买与阅读也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给了小说创作者们更完整的大纲表达、更精准的文字沉淀与更自我的整体创作和更直观的写作评定,但也给了小说的即时传播与受众的完整阅读以极大的限制,在小说的实时性与思想性上亦是更加的自我。而网络小说的写作过程则是一个更加发散的过程,持续更新的写作模式造成了今天的碎片化、休闲化阅读方式和“全民阅读”的娱乐形式。一方面,流量时代的直观阅读和连续跟进日趋发展完善,“追更”模式下的小说阅读给了小说更多的读者参与和更大程度上读者的包容度与完整阅读的可能,也成就了在不断创作过程中更天马行空的小说想象力与更不可思议的背景、情节架构;另一方面,连续写作、连续讨论和连续架构的过程是对作者写作能力更大的考验,而其中不可避免的商业考量和可能出现的灵感枯竭与小说“注水”,也造成了大量让人惋惜的“断更”“停更”和情节拖沓与创作初期大纲的面目全非,网络小说的更新形式产生了大量的超长篇作品与大量的未完成小说,也对写作者的文本把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什么方式写作、以什么概念界定,用什么方式说理、以什么模式展开,正是时至今日网络小说自身发展与文学史写作过程中需要被最终衡量的问题。

最终,则是网络小说的发展模式与未来趋势定位。“网络文学应有文化自信,更关怀人文、更关注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实,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网络文学不能缺席。”中国网络小说相对于之前千年的小说创作历程来说,具有自己不容忽视的“媒介化”与“市场化”特点,在这方面面对具体的小说写作与发展,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不同的创作时代有着不同的传播媒介、不同的受众审美与不同的阅读方式。身处信息爆炸、全民阅读、娱乐至上的网络时代,网络小说的写作流程、文字架构、周边发展与市场化态度相较之前不同时期的小说发展过程,都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与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自然不能忽略作为受众最多、阅读最广泛、发展最多元的时代文学的中国网络小说自身的小说系统传承与“文学性”特点,不能忽略一以贯之的中国大众文学发展脉络与中国小说写作流脉。网络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是进一步完善于媒介、服务于社会的意识,是进一步经典化与大众化并行的维度,是进一步突出自身高速发展特点、完善自身文本的考量,是立足于思想、立足于时代、立足于中国社会,完善与表达自身价值的过程,是在定位中成熟、在历史中完善的小说史思考。

在具体的定位解读之后,接下来则是在小说历史中进行具体的梳理与概括,在当下展开讨论,为未来提供可能的网络小说写作维度。也即是说这是一个我们在梳理了小说史的发展写作过程,整合了当今时代的小说定义之后,在历史和时代经典的共同标准下,界定网络小说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是一个回溯发展,形成参照,观照中國小说史整体进程;回归当下,立足媒介,确定网络小说标准并最终完成定位的过程。

网络小说进入文学史的过程,首先在于千年来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学判定标准在当前时代的显性与变量的结合;其次在于几十年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学氛围与文字创作模式的映射;最后也在于我们当下文学史的认证标准与百年后下一个时代的人们对我们的筛选和认同、定位和总结。所说的标准是双向的、多元的,也是同一的:是之前我们提到的在历史与时代经典并行下,大体量文本筛选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的典型作品选择和典型IP认证;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写作模式与网络小说创作流派中,在多样性的小说写作里,有因循、有独创的进行宏观范畴的写作模式界定和细节化的写作角度选取;最终以同一化的时代视角、历史维度和传播范畴整合,形成网络小说史的核心架设。而由此来看待当今时代的社会文学氛围和文字创作模式,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同时和平稳定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民启蒙同时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既需要浩大的文字底蕴亦需要进一步去芜存菁的时代,我们有着网络时代独有的文字写作方式,也有着千年来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字审美态度。最后,今天的总结、记录与网络小说史的写作,也是今天文学时代和网络时代发展的一角,是对未来小说发展的总结与前瞻,网络小说入史的过程,也是中国小说史传承与流变的整合过程。

“小说”这个概念,在中国最初形成的历程里,本身就承载着更大程度上思想性的或反讽、或赞扬、或猎奇、或记录、或理想、或现实的意味,与更大意义上市井文化、传播文化与社会发散的特征。可能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所言:“人希望有一个世界,其中的善与恶泾渭分明,因为人心里有一个天生不可驯服的欲望:在理解之前进行判断。”换句话说,小说艺术的呈现就是从情感表达到判断依托,从内心呈现到思想传递,直到最终形成一个小说中的世界,并将这种世界观融入媒介传播、时代表达和社会娱乐中的历程。在早期种种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的整合,以及各类野史和故事的流传之后,我们归纳最早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过程,大概是从魏晋的《搜神记》《世说新语》至唐代《传奇》、宋代《太平广记》的完整发展历程。中国小说在千年前就已经具有独立故事的形成,独立思想的表达与独立人物传记、情节发展的书写等特征,而最早的小说远祖,在那个以道德文章、诗词曲赋为主流的时代,其基调似乎总离不开茶余饭后、边角余料。在形式上,从早期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到最终宋代白话小说、话本的形成;在内容上,从神话故事到野史杂谈,从《传奇》这部被看成通俗武侠小说最早发端的传奇故事合集,到《太平广记》千余篇故事中志怪、神话的主题,兜兜转转千余年问,未尝不能说当下网络小说光怪陆离的创作与天马行空的想像,似乎亦是这种小说发端意识形态的传奇、志怪在娱乐意识与小说空间上极限的扩展与描摹。在小说史的发展中,我们总是有根可循、有迹可述的。也恰恰是回溯历史,在这个时候,纵观中国小说史的发生和发展,小说的文本性、社会性、传播意识和通俗表达已经最初成型了,尤其在唐代最终隐约发端的小说话本,也促成了中国小说之后千年内的整体发展与周边完善。而之后到宋代话本的正式出现与完善,再到明清小说的整体定位、发展、繁荣,与今天我们定义的大量小说名著的产生,虽然世殊事异,虽然时代、主流、媒介和平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小说的整体传播模式与周边方式,以及其中小说史的演进过程,却似乎总是在不断的流变和时代的发展中有着自己依循的脉络。如果说此前是“小说亦如诗,至唐有一变”的文言短篇小说流传于市井,见录于合辑,将传奇志怪与神话野史的传播与记述逐渐成型,走出了最早的文言小说风格的话,那么到了宋代,伴随着手工业萌芽、笼袖骄民的城市文化圈出现,以及才子风流、儒冠多彩的士大夫文化的整体格局,则在文言小说的基础上又通过小说话本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白话小说的演绎模式。一方面是传奇、笔记、志怪的文言短篇演绎,一方面是话本、表演、成型的白话小说传承,中国古典小说史由唐奠定、由宋转型,至于明清最终大成。

这种“大成”最终彰显出的是中国长篇小说写作系列的出现与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溯源。这种创作系列最核心的代表,就是以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源头的中国历史小说、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的创作模式,与清代开创“谴责小说”范式的《儒林外史》与奠定小说脉络、小说影响和自身“红学”流脉的《红楼梦》。其中我们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典型代表《三国演义》以及其引起的“三国”系列为例,来看待小说体系发展至今,网络小说的传承模式与时代定位。作为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从面世之初就已然成为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典范,其依托于历史的主观创作方式与“演义”式的历史改编形式,以及在正史、野史、通俗小说与民间演艺的集成之上结合主体思想创作的成书模式,都为其后无数的历史小说创作开辟了以人物为主体框架,以时间为叙事脉络,以英雄价值、主题思想贯穿始终的系列风格。其后诸如清代褚人获以人物事件为依凭,通过隋炀帝与朱贵儿、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世姻缘的大框架,以秦琼、单雄信、李靖等英雄人物的经历为依托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就可以看成这种创作模式的发散与延续。到了新时期,姚雪垠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则是在这种演义小说系列创作的传承中,将李自成、刘宗敏、李双喜、袁宗地等一系列英雄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异彩纷呈,更在整体布局和节奏把控上做到了扣人心弦又浓淡相宜,很好地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过程。同样在网络小说的创作进程中,当年明月于2009年创作完成的长篇连载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则是在旧有的模式中又独到地加入了激动人心的描摹过程与风趣幽默的语言方式,以时间为轴、以史料为基,以具体的年代、人物为主要线索,为我们串联了大明王朝的政治官场、经济体制、历史人物与人文思索。可以说,从《三国演义》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历史小说创作,中国历史小说在写作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架构模式与处理方式,同时这种创作过程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体制的不同、社会审美的时代差异性而每每推陈出新,或宏观于时代、或直观于人物,或重人文、或重政治,或以人物为序、或以事件为基、或以时间为轴,形成了中国历史小说创作主流的写作模式,也拥有着无尽的扩展空间。同样,从《水浒传》的传奇开端到网络武侠小说的格局、从《西游记》的神魔定位到网络玄幻小说的兴起、从《金瓶梅》的世情写作到网络现实题材的传承、从《儒林外史》的谴责题材到网络官场小说的分类叙事,还有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整体中国小说艺术传承与各流派小说的溯源与发展,中国小说的创作模式、文学模式和小说流脉铺陈,一直是有迹可循的。

当我们站在时代的尽头去反思小说,不论是从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到几十年问小说主流的蓬勃发展,还是今时今日网络小说的多元写作与整体讨论,我们小说格局的种种创作、想象的种种展开、套路的种种演进、情节的种种铺陈,似乎都能在明清小说中找到模板,而明清小说的各类创作形式也都能在今天的小说创作尤其是网络小说创作中找到变体和延展。这恰恰是小说史一以贯之的种类延续与多元整合,是从名著演绎到网络时代的整体过渡。而伴随着社会启蒙和白话文运动,小说在百年问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最基础的文学范式与最广阔的文学样态。之后几十年问不同定位、不同阶段的小说发展,在整体上完善了小说范式与小说品类,直到最终伴随着媒介的革新与社会的发展,开启了今天的全民阅读时代。市场经济的确立、网络时代的兴起,延续至今的一方面是非意识形态写作与阅读的多元表征,另一方面是主体人文精神价值的强化与发扬。从明清小说的定型发展,到五四多角度、多主题的小说创作,又经历了不同时代不同主流文学的多样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港台通俗小说的扩充与建构,到今天的网络小说发展过程,也正是从平台到主体、从媒介到小说史、从类型小说到整体延续、从小说想象到小说思想的完善过程。网络小说创作的初始概念与创作基础,源于历史小说的多样传承与时代媒介的跨度发展,而网络小说的经典之路,亦将是其体量达到顶峰之后,为了传承、为了文学、为了思想的表達过程与依托于时代、定位于媒介、发展于社会的传播过程。所以当网络小说进入文学史,也必然会经历一个多元考量与同一标准结合的过程,最终成就一个同时立足于历史与文字、时代和媒介的小说史概念。

最终,在自身发展完善的进程里,网络小说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历程,也是网络小说体现史学责任、文学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历程,是网络小说在发展写作中形成范式、形成概念并最终承担时代小说发展、完成整体意识建构的历程。在这期间,网络小说自身源于媒介,源于发展和源于流量化、娱乐化时代的小说定义,造成的其文学史书写的优势与劣势都同样明显,而网络小说文学史写作的意义,也恰恰是在其中进行反思与整合,进行传承与延续,并最终上升到社会媒介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作为当代大众文学在媒介、社会与受众传播上跨度最大、流量最高、周边最多元的典型代表,网络小说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劣势其实是统一的:“大众文学最常被人诟病的‘熟悉感与公式化……是它‘作为文化商品的属性决定的。不能在轻车熟路的阅读中满足读者预期的阅读快感的,就无法在消费市场上得到肯定。”诚如上文所说,网络小说持续更新的创作方式与直观阅读的网络传播,成就了今天网络小说的大IP时代与超量的受众经济和流量经济,中国小说史发展至今,确乎其实在某种领域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碎片化的快速写作与快速阅读的时代,这其中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媒介价值与娱乐价值和其中延伸出的社会价值。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越是提升阅读快感与阅读速度的小说创作,其本质上也越是难以兼顾整体的情节逻辑与思想深度,大部分网络小说本身的思想传递与情节展开,也基本上是直接通过人物对话和旁白讲述的浅层表达直观进行的。庞大的受众体系、多样的媒介扩展和高效的媒介传播,赋予当今时代的网络小说“大神级”作品此前从未有过的读者人群、时代销量和媒介影响力,我们不难在其中逐条整理、逐本归纳出具有鲜明时代经典和时代影响特征的小说作品。可与此同时,不完整的更新式创作过程,流量时代影响下的大长篇、大IP创作,大部分作者兼顾读者感观时笔力不足或者文风浅白的情况,也使得网络小说历史性经典、传承性经典的梳理过程愈加需要得到重视。在网络小说的文化样式下,既要承担文化商品属性的媒介传播与社会影响,也要承担其自身小说文化定义的思想深度积累与意识形态表达。而网络小说文学史写作的过程,恰恰是凝聚时代经典、回顾历史传承、抵定判断标准、建构媒介形态的过程,是在其中进行选择与分类,完成整合与提高的价值判定。

最后,小说或者小说史到底在记录着什么?一方面,小说史记录的是历史的延续。中国历史上千余年来的小说创作与小说阅读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分割的文学分支表达与文学情态记录过程,小说通过故事性的创造、戏说式的表达、传奇式的架构和类型化的写作,蕴含着思想的表达与时代的特色,体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媒介、社会与价值观的发展延续。中国网络小说作为20余年间急速发展的媒介化、社会化的小说创作方式,已经形成了极其庞大的社会影响力与深具潜力的媒介发展状态,网络小说史也必然是当今时代小说史最具特色、最鲜明也最自成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记录的是时代的发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承载着中国文学传承的阶段性定义与自身所处时代的审美态势表达。这其中,小说的创作通过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与背景的铺陈,进行着一个立足于时代、延伸于媒介的思想表达、情感体现甚至是独立世界的创作过程。与此同时,网络小说有着自身与以往小说创作不同的、极其鲜明的媒介性特点与平台化定位,网络小说的文学史写作,就是要在这种媒介态度与社会传播中找到网络小说自身的发展过程与定位表达。而最终,小说史也在记录着社会审美、社会传播、社会娱乐与社会价值的整体表现。中国网络小说发展至今,或者说中国的大众文学发展至今,从来不曾对抗过精英文学,或者说所谓大众和精英的关系本身就应该是互为补充、互为借鉴、整体包容的。网络小说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以更加轻快的文字表达和更加简单的小说阅读,来传递思想、娱乐大众、传播正向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故此,网络小说文学史样态的定位其实亦是网络时代大众文学历史定位的讨论与时代文学社会发展的探索。

[责任编辑 马丽敏]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干预策略浅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小说的阅读现状分析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剧热播现象探析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