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皖北民间工艺的制作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以亳州“五彩香包”为例

2019-06-14陈海燕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香包亳州缝制

刘 爽,陈海燕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香包,中国古代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顾名思义,香包是指内里填充丁香、雄黄、艾叶末、冰片、藿香、苍术等具有芳香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粉末,外表绣以各种图案的实体造型工艺品,因其外形似包,填充物又有香味而得名[1]。

1 亳州“五彩香包”的历史渊源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是清代诗人刘开对亳州的描述。亳州又名“药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亳州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种植地及批发地,便利的条件造就了亳州香包的代代相传[2]。亳州香包五色具备,色彩斑斓,因此被称为“五彩香包”。

相传,“五彩香包”的出现与神医华佗有关。古时候,每到端午时节,经常有小孩被虫子叮咬皮肤或钻入耳中,苦不堪言。此事传到了华佗的耳中,便命人取些杀虫力较强、气味较浓的驱虫草药,叫徒弟将草药放在惠夷槽内碾碎制成药粉,又差夫人缝制些小布袋或小布包,将药末放入小布袋和小布包内,系在孩子的三脖(颈脖、手脖、脚脖)上,结果发现凡是戴了药袋或药包的孩子整个夏季都没再出现被蚊虫叮咬的情况,从此,五彩香包便传扬开来,成了端午时节亳州人民必做的手工艺品。

随着手工技艺的提升及人们要求的提高,五彩香包中加入了散发芳香气味的草药来掩盖药粉的中药气息,使气味更加芳香怡人,人们缝长条系在颈脖上称为“脖香”。因为这个方法是在五月端午时节兴起的,在亳州一带,五月被称为“五毒月”,因此,每年到农历的五月都给孩子缝香包或脖香来驱毒,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民间习俗。相比较亳州剪纸、刺绣等其他民间美术作品,亳州“五彩香包”因其制作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泛,至今仍是端午节家家必做的手工艺品[3]。

2 亳州“五彩香包”的制作工艺

五彩香包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内容物填充使用的药粉在亳州更是唾手可得,制作工艺相比剪纸、刺绣来说更加简单易操作,整个制作过程可分为材料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

2.1 材料准备阶段

2.1.1 布 匹

亳州五彩香包多采用家中或裁缝店里的零碎布头,以五美段、高级绸缎面和无纺棉布为主,首选为色彩鲜艳的布头,这样制作出的香包五彩斑斓,佩戴起来更具传统特色。

2.1.2 毛 线

毛线在五彩香包中具有重要的装饰作用,用亳州本地话来解释,是要做“毛缨子”。毛线要选择偏细的棉质毛线,因为布匹的颜色不同,所以要尽量多准备几色毛线用来搭配。新买来的毛线是成匹的,不方便使用,所以还要缠线,缠成线团备用。

2.1.3 药 材

买来的香料有草本和木本之分,草本香料多是干叶子,木本中树枝树皮部分为切片,花朵果实多是完整状态,所以要把它们打磨成粉状[4]。一般情况下,亳州民间艺人在缝制五彩香包放置的香料和药材是从中药房直接买来的,已经研磨好的粉末。常用的香料和药材见表1。

表1 五彩香包放置的香料和药材类型

3 亳州五彩香包的工艺制作过程

五彩香包的五彩得名于其色彩使用的多样性,就是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长辈也会尽量选择色彩鲜艳的布料给孩子们制作香包,在人们的印象中,鲜艳的色彩可以驱凶避灾,为以后的生活带来好运,小小的香包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5]。在众多的香包造型中,因制作工艺的制约,最常被人们缝制的有 “鸡素香包”和“搬脚娃娃”。

3.1 “鸡素香包”的缝制过程

图1 “鸡素香包”制作分解图

鸡素,意为盛物的小荷包,因造型类似于鸡嗉囊而得名。鸡素香包因其制作工艺简单,材料易寻,是人们在端午节最常缝制的香包造型,制作过程也非常简便(见图1)。首先,需要寻找一块正方形的花布,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孩子们多喜欢色彩艳丽的绸布,选择好后,将其反面沿对角线折叠,走针缝边,针眼要细密匀称,缝至边线三分之二处,将布从接口处翻转过来,将需要填充的香料,药粉等放入缝好的布袋内,封口,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后期的工作是对做好的药包加以装饰,使其更具有观赏性,首先用较大的针脚缝制边线并抽紧,把尖角撮成花状,然后用毛线缠在拇指和食指上打缨子,打好缝在撮角处,左边同理,最后穿上黄绳,便于孩子佩戴。这种香包在端午时节的制作频率最高,是最为常见的香包造型。男孩子们佩戴制作好的鸡素香包,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玩耍,女孩子们则会在一起,评选出最漂亮的香包。

3.2 “搬脚娃娃”的缝制工艺

搬脚娃娃是小人偶香包,形状酷似一个穿着花花衣服的白胖娃娃在搬起自己的脚丫正往嘴巴里送,很形象地表现婴儿的行为活动,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幼儿的喜爱之情。这种造型的香包在端午节前期亳州的街头巷尾也是非常常见的,是亳州五彩香包造型的代表,缝制步骤与鸡素香包相比略显复杂,需要有一定的针线基础。首先,需要取方形高级缎子面一块,反面朝外,将相邻的两条边缝在一起,缝好后将其翻转至正面向外,这种缝制方式可以避免针脚外漏,翻转后,在留口处填充丝绵和香料,之后,选取不同花型的绸布,将留口封住,制成肚兜样式,相对的两个角缝合,并缝上缨子,此时,针脚娃娃的身体部分就已经完成。接着,就是娃娃脑袋的制作,剪一小块圆形白布,缝成圆形做脑袋,用黑色细线在白布上端缝制头发,画上五官,搬脚娃娃的香包的缝制就已完成。这种造型的香包更具观赏性,可放置家中作为装饰(图2)。

图2 “搬脚娃娃”制作分解图

4 亳州“五彩香包”的种类及造型分析

五彩香包是在端午时节佩戴在孩子们的身上防蚊虫、避凶邪的,寄托了父母长辈对孩子们深切的关怀与爱意,因此,在造型上多采用可爱的娃娃、健壮的动物或象征吉祥的事物等,最具有代表性的除了“鸡素香包”和“搬脚娃娃”以外,还有一些深受大家喜爱的香包造型。

4.1 莲花童子

莲花童子的造型别致,人们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工艺品放置房中,制作工艺与鸡素香包相比略显复杂,步骤也相对烦琐,需要先缝制好一个小娃娃布偶,一般用抓髻来表现娃娃,然后再用布片缝制出荷花,荷花的布料多选用色彩鲜艳的粉色绸缎,缝制的针脚要精密流畅,最后将缝制好的童子造型放至荷花中间,缝合完成。莲花又名荷花,取义和和美美,童子象征多子多福,质朴的外形,鲜艳的色彩,细密的针脚凝聚了亳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4.2 小虎崽

小虎崽小巧别致,造型为一个娃娃骑在老虎身上,娃娃的造型和莲花童子中的童子相似,这种造型的香包多是缝制给家中的小宝宝,老虎在人们的意向中是壮实勇猛的象征,长辈们都希望家中的小孩可以像小老虎一样长得结实健康,简单的外形中承载了父母对孩子们的浓浓爱意,在医学并不发达的时代,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人最大的心愿。

4.3 柿 子

这种造型的香包多以柿子作为设计题材,使用黄色布料缝成柿子形状,上面再用绿色布缝制柿蒂,寓意“事事如意”。外观小巧,便于拿捏,色彩鲜艳,也可缝制多个放在家中作为装饰使用。

4.4 缝春鸡

立春,民间又称为“打春”,作为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古代人们往往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人们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春鸡”饰品,戴在小孩的衣袖或者帽子上,为儿童祛病禳灾,祈求儿童茁壮成长、吉祥如意。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5 亳州“五彩香包”的艺术特色

亳州地区民间工艺造型朴实,贴近生活,香包多采用五美绸、无纺棉和高级缎子面等材料制作完成,五色具备,色彩斑斓,表达生活的情趣,寓意吉祥[6]。亳州香包造型多样,有粽子香包,用稍稍偏硬的纸板折叠而成,并且用金纸包裹,再以彩线缠绕,下面用细麦秆做穗子,还有传统的鸡素形香包、红辣椒香包、小柿子香包、茄子香包、草莓香包、寿桃香包、春燕子、春鸡以及搬脚娃娃。

5.1 寓意性和象征性

寓意性和象征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亳州五彩香包的造型多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如柿子香包取谐音表示事事如意,春燕子象征人们对春天的期盼,红辣椒寓意生活红红火火,搬脚娃娃祝愿宝宝健康快乐,春鸡寓意逢凶化吉,吉祥如意,小老虎香包象征着虎虎生威,鸡嗉子是鸡脖子到胸口那里一个暂时储存食物的囊,所以鸡嗉香包则寓意食物丰足。每一件香包都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5.2 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

亳州“五彩香包”布艺是出于实用目的而缝制的。它所遵循的规制主要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香包的制作者多为民间艺人,他们既是物件的创作者,又是他们的消费者。艺人的缝制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以现实生活和美好期盼为出发点,构想缝制香包的造型和样式,以满足需求。

5.3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五彩香包可以实现实用的功能需要,又可以体现艺人的审美追求。五彩香包的多种形式因人们实际需要的多样而生。香包艺人是以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自己心中的希冀,为每一物件寻找最为合理的创作样式,以达到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在众多传统的五彩香包中,可以发现,实用是最初的目的,在后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香包的缝制慢慢地不再以单纯的实用性为目标,而是结合生活实践增加了很多富于形式美的造型,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超越了传统的使用功能选择,实用性和艺术性更好地紧密结合[6]。

5.4 传统五彩香包的色彩特点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鲜艳,热烈,亳州地区也不例外,亳州香包以五彩著称,色彩鲜艳繁多。亳州香包色彩鲜艳,造型生动自然,古朴大方,香味浓郁,针脚细密,藏线精巧,无论布匹还是装饰毛线都以大红、粉红、翠绿、草绿、金黄、柠檬黄、橘黄色为多,以纯色为主,注意对比色的运用,比如红底(红色香包)多搭配绿色缨子,俗语说“红配绿,一块玉”,大红大绿图个吉利;黄底(黄色香包)多搭配红色缨子,“红配黄,亮堂堂”,或者紫色缨子,“紫配黄,金满堂。”草绿底(草绿色香包)多搭配粉红色缨子,反过来也是如此,更显得“绿色绿的翠灵,红色红的娇贵”。香包上的五彩缨子,水晶珠子,细长流苏,光彩夺目,让人爱不释手。

6 结 语

亳州五彩香包在造型和风格上和河南地区的香包造型较为接近,制作工艺也很相似。亳州五彩香包和现代香包相比,造型更淳朴和贴近生活,色彩的搭配富于民间特色。现代香包的造型取材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艺术,简洁、时尚,色彩搭配以素雅为主。文化没有高下,只有不同。在手工业中所凝聚的勤劳、执着和坚守是我们民族维系千年的品格,其最终是以人为载体,沉淀在人自身。这些渐行渐远的民间手工艺品,无论曾经载负着多少祝福、希冀和爱,终有一天它们都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者成为纯粹的工艺品。但是香包所蕴含的祝福、希冀和爱会凝聚在香包中,这里面一针一线的踏实和心灵的富足是传统工艺传承和创新的灵魂。

猜你喜欢

香包亳州缝制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端午香包
蟾蜍的大帽子
缝制香囊小记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萌萌鸡小香包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居·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