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路径探讨

2019-06-14周文君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安徽省服务业

周文君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1 相关研究与提出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个机遇及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被冠以“世界工厂”的代号。我国制造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在“第一波全球化”时代取得极大成功,但处于价值链低端、获取低附加值并非最终目标。“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十九大”报告中政府一再强调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问题,在“第二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应是先进制造业与高级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1]。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了些许,从目前来看,东部江浙沪地带生产性服务业在全国占比均超过6%,而身处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却未及3%。为更好地参与“第二波全球化”分工,推进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以安徽省为例,总结分析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结构变化,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深度融合等重要举措,提出促进安徽省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各国参与全球化分工的模式发生了转变,“去工业化”转向“再工业化”,“制造外包”转向“服务外包”,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其间所起作用不容小觑。生产性服务业这个名词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被明确地提出。然而,学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尚未统一。尚于力等主要利用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将中间需求率大于50%的行业界定为生产性服务业[2]。亦有学者指出,多数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并非仅仅属于生产性服务,同时也属于消费性服务,在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界定时有客观计算法和主观判定法[3]。目前,学术界众多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主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GB/T 4754-2011)标准,选择6个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将其中的批发和零售业(F 51-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 53-60)确定为传统产业,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M 73-7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 63-65)、金融业(J 66-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 71-72)作为新兴产业。

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研究,学界更偏重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文献的研究层面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省市级层面(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4-5]),对于安徽省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在全省[6-7]或皖江城市带视角[8]。王海杰和陈稳利用2010—2014年中部六省18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差距较大,其重要原因在于科技落后、人才短缺[9]。潘伟娜则着重比较研究了广州与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总体来看,深圳的发展速度更快、发展水平更高,并且开放程度较深[10]。与此同时,为更好地从GVC视角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程度,王爽和于明远等从生产性服务如何推动制造业向GVC中高端延伸出发,分析了我国该产业的发展特点与国际竞争力现状[11-12]。还有学者总结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13]。

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选取数据区间为2011—2017年,行业分类以GB/T 4754-2011标准执行,对中部的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现存问题,并探讨良性发展路径。

2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2.1 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与加入WTO,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发展中找寻最优化点。2017年安徽省GDP为27 018亿元,相较于加入WTO前增长了8.31倍。2011—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最低且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总值中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在2015年首次跌破50%;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态势明显, 2016年已超过40%(见图1),然而这个水平仍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1.63%)以及江(50.55%)、浙(51.00%)、沪(69.78%)。可见,安徽省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产业部门仍偏向于第二产业。然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间的相关性较高,根据2011—2017年两产业增加值,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5。因此,在发展经济时,应注重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图1 2011—2017年安徽省生产总值构成[注]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

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为更好地总结分析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特征,本文从规模与速度、结构变化、劳动和资本要素等角度进行分析。

2.2.1 发展规模与速度

由图2可知,2011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 739.8亿元,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至6 411.6亿元,7年间平均增长了19.15%,高于浙江的12.28%[注]注: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另外,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分行业增加值仅有2017年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数据,而其他三种类型产业增加值为作者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计算得到。,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的地位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2.5%左右;并且,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已达到23.73%,7年的时间里上升了5.8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较好、发展速度较快。

图2 2011—2017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2.2.2 行业结构分布

从生产性服务业具体行业结构来看,7年间,安徽省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增加值有所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较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近年虽有波动,但幅度较小。相反,一些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则基本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三者占全省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为7.96%、25.95%和18.23%。行业构成及年平均变化情况如图3和表1所示。

图3 2011—2017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年平均变化率

表1 2011—2017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变化

注: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

2.2.3劳动要素需求变化

同其他省份,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省服务业总就业中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0~60%,并呈现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749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1 049万人,总体增长40.05%(见表2)。其中,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就业人员在6年间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7个百分点;科技类、信息技术类新兴服务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增长率超过200%;另外,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也出现剧增;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数则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从专业技术劳动(熟练劳动力资源)需求来看,2016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37.37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45.93万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省科技、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占比非常低,远远小于制造业的比重,具体如表3所示。

表2 2011—2016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情况万人

产业部门分类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增长率批发和零售业481.5509.0501.5506.7478.5469.7-2.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171.7181.531.7331.7362.1365.1112.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332.993.393.44.797.3243.82%金融业21.726.225.626.028.731.04.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339.439.340.748.654.546.1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512.919.424.632.131.4269.41%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合计749.0801.9992.81 2321 044.71 049.040.05%全省服务业就业总人数1 483.51 568.21 6371 684.6221 713.91732.4—占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50.4951.1460.6560.7460.9560.55—

表3 2016年安徽省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人员分布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2017安徽省统计年鉴》。

2.2.4 资本要素供给变化

与第二产业类似,在服务型行业,除劳动力外,资本同样是另一项关键要素投入。2011—2017年,安徽省总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外商企业年末投资额均呈上升态势,2017年二者分别达到3 868.86亿元、1 533.98亿元。对于具体行业而言,2017年租赁和商务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2011年增长倍数旗鼓相当;外商投资企业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等新兴服务行业投资数额增长率均超过2 000%,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36.18%和500.75%)。另一方面,安徽省实际对外投资额近年波动性较大,同比增长幅度呈现“过山车”式变动。2017年实际对外投资额为92 712万美元,仅为浙江省的1/10,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2011—2017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固定投资与外商投资、总实际对外投资情况

3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通过深层次研究发现其间尚存在一些问题。

3.1 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仍有差距

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相互影响,第三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逐步显现。近年来,安徽省也在服务业的发展上发力,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江浙沪等沿海发达省份扩张更迅速。从横向比较来看,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的地位波动较小,但相较于江浙沪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注]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仅公布了2016年分行业的增加值情况。安徽省占全国比重为2.61%,浙江为6.86%,上海为6.50%,江苏高达10.53%[注]由于江苏省和上海市2018年统计年鉴信息暂未在网上发布,此处上海和江苏占比为2016年数据。,是安徽省的四倍多。当然这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亦有较大关联。由此可见,要实现十九大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要求,安徽省有向这些省份取经的必要性。

3.2 行业结构升级,但总体分布仍不合理

安徽省在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分布上有所改善,但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为集中,而一些技术禀赋、知识禀赋较高的产业,如科技、信息技术类服务业发展仍较缓慢。2011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为59.87%,到2017年下降为43.45%,降幅达27.43%;而其他新兴服务业占比从2011年的40.13%上升为2017年的56.55%,增幅主要源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与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升幅度甚小(2.95%)。行业内部结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第三产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功能,这方面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仍需进一步合理优化。

3.3 就业需求较大,但高素质人才仍短缺

为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人才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经济学中将劳动分为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根据行业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对劳动要素的需求层次也有所偏向,主要有劳动密集型(更偏向于非熟练型)、知识密集型(偏向于熟练型,谓之人力资本)。新兴行业,如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科学技术服务等对人才能力要求较高,而全省生产性服务行业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不足,不及制造行业的1/6。从劳动力需求现状可看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现有科技人才较少的现实与新兴服务业对高端人才迫切需求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亦是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3.4 外商投资激增,但国际化水平仍较低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相对集中,而生产性服务业中又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当然,这与产业要素密集度息息相关。据安徽省商务厅资料显示,近年来,安徽省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的增长迅速,2017年外商投资额同比增长67%;而在对外投资方面波动性较大,2016年实际对外投资额为124 097万美元,同比增长30%;2017年实际对外投资同比却下降了25%。货物贸易开放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服务国际化,扩大服务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促使相关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国际化进程中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4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路径

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随着工业4.0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部分传统服务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需求,迫使服务业逐渐向纵深拓宽发展渠道。目前,安徽省正处于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发展阶段,发展质量仍有欠缺。为更好地促使安徽省服务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有效措施的实施需重点考虑市场现实变化。

4.1 提升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

根据要素禀赋(H-O)理论,一国(地区)应着力发展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安徽省是人口大省之一,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约6 255万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4 418.6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在业人口约占1/5。在“互联网+”模式的推动下,安徽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改变传统运营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构建重点区域间传统产业与其他服务业间的互通发展、融合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4.2 推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四类新兴服务产业发展势头正猛,并且为其他行业提供金融信贷、技术、商务等方面的服务,同是支柱型产业。据安徽省统计公报,201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 608.9亿元,比2016年末增加11.6%;而贷款余额(34 481.2亿元)也比上年增加14.3%。2017年,安徽省拥有信息技术服务类、R&D研究机构29个、科技服务机构174个,其发明专利数量较多,有助于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当然,遵循市场机制,顺应发展趋势,持续推进此类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其发展能力是大势所趋。如激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促进作用;孵化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培育服务机构;在中心城市区建设商务服务圈等。

4.3 引进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17年安徽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27年,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远低于制造行业,但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经费支出中科技人员劳务费有所增加,占29.28%(比去年提高3.41个百分点),R&D投入为321.34亿元。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亦需要专业化人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可或缺。为此,安徽省应以产学研为基础,不断完善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的载体,如高等学府、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规范薪酬与奖励激励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校企联合进行人才技能培训;鼓励市场上的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生产性服务业技能提升培训等。

4.4 继续加大外商投资吸引力度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借鉴学习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等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中一针见血:“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14]就政府层面而言,拥有长远眼光,抓住发展机遇,自上而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以往过分依赖“二产”模式正在悄然变化,安徽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品牌升级工程”,围绕服务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难点问题,引导并扶持省内城市建设服务业改革试点。因此,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加大外商投资吸引力,引导外资投向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并推进其转型升级;降低准入门槛,吸引优质外资着重发展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增强人才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吸收再消化,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5 结束语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有扩大趋势,行业结构变化仍有优化空间,劳动与资本等要素禀赋悄然变化。根据服务行业的发展特征,为更好促进安徽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提出了以下发展路径: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需转型升级,改变经营模式,提升竞争力;金融、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需培育和激活,为其他行业提供支撑服务;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升级发展的迫切需求;政府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正确引导产业转型发展是坚实基础。本文基于安徽全省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中相关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可通过实证模型检验泛长三角城市群中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为持续推进全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安徽省服务业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基于SVM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藕合评价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