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模式用于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价值研究

2019-06-1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护生考核成绩常规

临床学习对于护生而言十分重要,以往的带教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老师进行教授和指导为主,虽然能够促进学生接触有关知识理论,但是对于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缺失[1-2]。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教学指导,难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将会增加工作当中的失误和错误,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难以使其护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3]。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而又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护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4]。近年来,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通过采取PDCA循环模式,能够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护理内容,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而更好地提高护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效果显著[5-8]。本次研究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妇科护理实习的180名护生,分别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和PDCA教学模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经过护生的同意和许可,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妇科护理实习的1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PDCA组,每组护生各90名。其中,PDCA组中,男性10名,女性80名,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22.3±0.5)岁;常规组中,男性12名,女性78名,年龄为18~23岁,平均年龄(21.5±0.7)岁。纳入标准:(1)所有护生均为应届毕业生,并且经过学院考核;(2)明确本次研究的主题和核心;(3)所有护生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并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护生;(2)排除存在严重疾病的护生。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按照常规的模式开展机械化的教学和指导。

PDCA组采取PDCA循环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并彻底理解PDCA循环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计划(P)。根据医院工作的实际特点制定分组带教的方案,同时,围绕妇科护理理论和实际护理工作内容指定目标和计划;(2)实施(D)。在开展带教的过程中,学生入科第一天开始实施教学计划,首先讲解本科的护理特点、内容、制度以及职责等,使其能够尽快熟悉自身的岗位职责,并且采取临床示范的操作方式,开展更加直观的教学活动,并且积极鼓励护生形成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同时,围绕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等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困惑,组间讨论后进行解答。此时,通过老师的介入和引导,进行判断和指导,进而更加的利于护生的理解和记忆;(3)检查(C)。证实开展课程教学后,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掌握并不完全的护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并且及时提出并指正错误,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4)处理(A)。定期开展有关教学模式执行情况的汇报和总结,对于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对于表现良好的护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出现问题的护生,则需要总结并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积极与护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完善PDCA管理循环模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3 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并统计两组护生的各项资料,并且进行教学结果的对比。根据考核结果评估护生的实践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的实践能力越强。根据考核结果评估护生的理论认知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认知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

PDCA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比对(分,±s)

表1 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比对(分,±s)

PDCA组 90 92.05±1.36 92.21±1.24常规组 90 72.05±1.36 73.58±1.15 t值 - 98.650 104.507 P值 -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PDCA组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为2.22%(2/90),低于常规组的15.56%(14/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的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通常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带教老师根据护理内容以及具体实践操作进行讲解和指导,采取一种机械化的灌输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虽然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但是由于提升的程度和空间十分有效,容易导致护生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和意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能力的提高[9]。近年来,伴随医学研究的深入,PDCA循环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主要是围绕具体工作的管理内容,开展计划、执行、检查以及调整等环节[10]。因此,在具体的带教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PDCA循环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结合护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积极做到理论和实践互相融合,使其能够尽快熟悉自身的岗位职责,并且采取临床示范的操作方式,鼓励护生形成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确保每一名护生接受PDCA循环模式的指导,进而提高护生的理论认识和操作能力,使其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11-12]。除此之外,在带教的过程中,通过采用PDCA循环模式,不仅能够使得教学更加规范和科学,同时,还可以根据护生的自身能力进行合理分组,进而利于更加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和指导,真正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具有目标化和针对性[13-15]。经过大量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PDCA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92.05±1.36)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92.21±1.24)分均高于常规组(72.05±1.36)分、(73.58±1.15)分,PDCA组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为2.22%(2/90),低于常规组的15.56%(14/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妇科护理临床带教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护生的理论认知和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得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在妇科护理临床带教中采取PDCA循环带教模式,不仅能够减少院内感染以及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和综合素养。

表2 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比对[人(%)]

猜你喜欢

护生考核成绩常规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常规之外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