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
2019-06-14雷良艳卢慧勤宋凯颖陈智华
雷良艳 卢慧勤 宋凯颖 陈智华
1.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深圳 581000;2.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81000
分娩疼痛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分娩时给予椎管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缓解剧烈疼痛和减低分娩疼痛体验,现在已经成为分娩镇痛的常用方法,对医学干预与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1-5]。研究者发现,硬膜外分娩镇痛及椎管内分娩镇痛均对自然分娩产妇分娩时体温产生了影响[6-7]。目前,有关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及椎管神经阻滞麻醉与与产时发热的关系的临床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我院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为安全分娩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年龄 20~ 35岁,平均(26.7±4.2)岁;分娩孕周37~42周,平均(40.11±0.36)周;胎儿出生体重2536.48~ 3254.91g,平均(3038.61±177.32)g;总产程7~16h,平均(11.33±1.28)h;阴道检查次数3~5次,平均(4.43±0.48)次;产时出血量128~347mL,平均(201.52±0.99)mL;器械助产:是14例,否86例;人工破膜:是12例,否88例;使用催产素:是33例,否67例;羊水澄明:是86例,否14例。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24.2±4.8)岁;分娩孕周37~42周,平均(40.12±0.36)周;胎儿出生体重2587.64~3254.91g,平均(3021.64±127.14)g;总产程 7~ 18h,平均(13.12±1.18)h;阴道检查次数3~5次,平均(4.52±0.59)次;产时出血量119~ 382mL,平均(207.55±16.63)mL;器械助产:是13例,否87例;人工破膜:是13例,否87例;使用催产素:是34例,否66例;羊水澄明:是84例,否16例。两组患者分娩孕周、胎儿出生体重、阴道检查次数、产时出血量、器械助产、人工破膜、羊水澄明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总产程、使用催产素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年龄、总产程、使用催产素构成了两组比较的混杂因素。
表1 两组各产程体温比较(,℃)
表1 两组各产程体温比较(,℃)
组别 第一产程潜伏期 第一产程活跃期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观察组(n=100) 36.97±0.17 37.64±0.21 37.75±0.20 37.95±0.26对照组(n=100) 36.95±0.19 37.14±0.18 37.17±0.17 37.27±0.38 t 0.784 18.077 22.096 14.768 P>0.05 <0.05 <0.05 <0.05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足月产;足月临产;无胎膜早破;临产前72h未曾使用抗生素;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8]。
1.2.2 排除标准 急产;合并无炎症性疾病;临产前出现发热症状。
1.2.3 其他标准 符合脱落、剔除、终止、中止和退出标准。
1.3 方法
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行椎管内穿刺,穿刺点选取L2~L3椎间隙,穿刺前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利多卡因(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35)+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08)试验测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固定导管,连接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0.9%氯化钠注射液(北京博德桑特输采血器材科技开发中心,国药准字H11022498)+0.75%罗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0.2mg芬太尼。镇痛泵首剂12mL,持续10mL/h,自控镇痛6mL/h,最大用量30mL/h。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产程结束后拆除除硬膜外导管及镇痛泵。对照组未接受分娩镇痛。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体温(每15min用电子体温计测值一次)、年龄、分娩孕周、胎儿出生体重、总产程、阴道检查次数、产时出血量、器械助产情况、人工破膜情况、使用催产素情况、羊水澄明情况、产时发热发生率情况[9-1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各产程体温、产时发热发生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 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若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配对资料卡方检验,以[n(%)]表示;混杂因素通过分层分析校正;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产程体温比较
两组第一产程潜伏期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时发热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时37.20℃≤产时体温<3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时体温≥38.0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时发热发生率情况比较[n(%)]
2.3 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37.20℃≤产时体温<38℃为应变量,是否分娩镇痛、年龄、总产程及使用催产素4个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镇痛(OR=8.023,95%CI:2.130~23.127,P<0.05)是37.20℃≤产时体温<38℃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产时体温≥38.00℃为应变量,上述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镇痛(OR=6.046,95%CI:3.570~ 28.033,P< 0.05)和总产程(OR=4.012,95%CI:1.253~ 3.783,P< 0.05)是 产 时 体 温≥38.00℃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两组第一产程潜伏期体温、产时体温≥38.00℃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上的意义;观察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体温及37.20℃≤产时体温<38℃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提示,自然分娩产妇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会提高其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体温和增加发热概率。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娩镇痛是37.20℃≤产时体温<38℃的危险因素。复习文献发现[12-13],麻醉有造成机体体温调节紊乱的作用:(1)麻醉平面以下的区域血管扩张,麻醉平面以上的区域血管代偿性收缩,导致热量堆积;(2)麻醉对冷热觉阻滞的不同步,体温调节中枢得到的信息发生偏差,导致热量堆积或散热过度。因此,推测上述总总因素导致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自然分娩产妇热量堆积,表现为产时发热(37.20℃≤产时体温<38℃)。
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娩镇痛和总产程是产时体温≥38.00℃的危险因素。笔者推测,37.20℃≤产时体温<38℃的发热是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引起的非感染性症状;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后引起子宫收缩受到抑制,使得产程延长,总产程延长容易引起炎症(羊膜炎、宫腔内感染)[14-15]。因此,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所致热量堆积和总产程延长引起感染性发热的复合作用可能是产时体温≥38.00℃的主要原因。因此,一旦出现产时发热,应密切观察产妇及胎儿情况,给予循证医学干预。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