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土窑

2019-06-14李尚儒

银潮 2019年5期
关键词:草棚砖瓦模子

文>>>李尚儒

初夏,我回到故乡,路过被野生的灌木和杂草覆盖着的土窑,看到孤零零的老砖窑,安静地躺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那里,早已没有了昔日窑上窑下忙碌有序、热火朝天的喧闹场景。然而它却留在我对故乡变迁的记忆中。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乡亲们的生活逐渐地富裕起来了,于是有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想法。生产组长与村民们一合计,在村庄西南建起了一座能容纳近两万块砖坯子的土窑。土窑呈椭圆形,内砌砖,外夯土,形成窑坡。土窑有两个门,正门封好后,留有一烧火口;设置侧门,是为了进出窑方便。土窑大都用于烧制砖瓦,烧窑的燃料是柴草或煤。

土窑附近支起几排长条状的草棚子,每到农闲时,村民们几个人一组,先挖黄的黏土,再挑到草棚里,然后在黏土的周遭围筑一个坝,浇入适量的水,牵一头老牛来踩踏黄泥,人也光着脚与老牛一道工作。很粘很粘的黄泥被慢慢踩“熟”后,就不粘脚了。泥也就和好了,用铲子将和好的泥铲出,堆放在制砖场一角,旁边有几个掼制砖坯的架台子。

掼砖坯子的人,把砖坯模子放在架台正中,双手将和好的泥往模子里掼,等泥全部塞满后,拿起一个钢丝弦弓子,贴着坯模子的上口平拉一遍,把多余的泥块削下来。又端起坯模子,猛然扣下,让里面的砖坯脱落下来,然后慢慢提起坯模子,棱角分明的砖坯就脱成了。砖坯用托板隔着,搁在台子一侧,积累到六七个坯子,才捧出到外面空地上,码起来晾干或荫干,下雨时用塑料布与草帘子遮上,晴天傍晚时,掀开坯子周边的帘子放风。制砖的草棚下,倘若几个人同时都忙着制砖坯,掼入坯模子的泥,与坯模子接触时的声响此起彼伏,让人听起来感觉时而零乱,时而又是那么动听。

经过20天左右,砖坯在砖架上自然晾干,就可以装窑了。装窑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说是体力活,因为即使是小型的土窑,装起窑来也得两三天的工夫。十多个村民都要停下手头的活计,来到窑场,或用肩挑,或用小翻斗车,把一块块砖坯从场地运至窑门处。装窑不是简单地把砖坯搬到窑里码起来,是技术活,砖瓦烧得好坏跟窑装得是否科学与通畅有很大关系。于是,装窑一般由师傅带着几个劳力,按砖为底、瓦在上的顺序,一块块、一层层摆放。还要预留好火道及烟道的位置,倘若烟道不通,火苗不顺畅,烧出次品与劣质砖瓦是不可避免的。待窑装满后,盖好顶层砖,再用稀泥糊子把窑顶和窑门抹平,然后才能开始点火烧窑。

烧窑并非一件省力的事,从窑门烧火口点着火后,就得日夜烧,需要好几个人轮流值班。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的,因为夜里也要不停地用铁叉或铁铲,往窑炉膛里填柴草或煤。掌握火候是烧窑的绝活,初烧是小火,24小时后则用猛火,烧到一定程度时,还得请烧窑师傅不时地到窑上“看火”,也叫“看青”,即看窑膛从底脚到顶层砖坯焙烧的成色,判断是继续烧还是停火冷却。倘若停火了,接着就要给窑膛内砖瓦“饮窑”(亦称“引水”)。窑顶上放三四口大水缸,人们从池塘里担着水打着号子,一担担把水挑到窑顶上倒进水缸或水池里,然后通过塑料管道徐徐地引进烧制的砖瓦里。饮过水的砖瓦是青色的,没有饮过水的砖瓦是红色的,全窑烧出青色砖瓦则是烧窑师傅炫耀的资本,烧成红砖瓦的主人和烧窑师傅都很尴尬。

水饮好后,待窑膛冷却后就可以出窑。出窑是从窑膛内往外出砖瓦。窑场上的活又脏又累。烧窑,说起容易,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和泥、掼砖坯、制瓦、上架、晾晒、整理、筹柴、装窑、封顶、着火、饮水……哪个环节都松懈不得、马虎不得、侥幸不得。堂哥年近古稀,聪明能干的他年轻时学得烧窑的手艺,在长期的烧窑实践中,也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由他“看青”烧制出来的青砖、青瓦合格率特别的高。时间久了,人称“火眼金睛”。因而也引来了不少年轻好胜者的叫板,在多少次“看青”叫板中,堂哥从没输过。一次,我与堂哥聊起烧窑的经历,他滔滔不绝地说起,如何根据火候判断炉膛内砖瓦成色、决定添加燃料的数量。窑炉膛内分小火、中火、大火三个阶段的时间,均根据窑内容量和燃料质地而定,大窑一般烧七至八天,中窑一般烧五至六天,小窑烧三至四天等等……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那时的农村处处是土窑、组组把窑烧;砖坯码满场、窑顶青烟冒的场景,如今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一块块砖、一片片瓦,或红,或青,却见证着昔日老一代村民的智慧和勤劳,见证着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着村民的更迭和世事的沧桑。

猜你喜欢

草棚砖瓦模子
女儿节
运用作文模子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夏日天堂
路口小吃店 [外一首]
陶瓷砖瓦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发布
天冷要盖房
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曹文轩
捉迷藏的种子
许秦砖汉瓦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