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探究

2019-06-13周小勇

艺海 2019年4期
关键词:音乐剧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周小勇

〔摘 要〕音乐剧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使艺术大众化与生活化。艺术类高职的音乐剧人才培养与其他表演类专业相比较弱;当前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音乐剧;培养模式;艺术;高职院校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新兴的剧种,它是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通过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呈现出堪称完美的视觉、听觉效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在传统戏剧陷入困境之时,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可谓应运而生,很快吸引了一批受众,尤其是在青少年艺术爱好者中颇受欢迎。面对欧美强势文化的侵袭,中国文化面临被吞噬的困境,而文化输出的关键是打造有创造力的人才团队,这就使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部成功的音乐剧需要优秀的音乐剧人才,音乐剧人才的培养除了书本理论的教导、艺术感的培养、专业素质的训练,更多的是需要实际创作和排练,结合国内音乐剧人才培养现状,参照国外艺术类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出一种“最优”的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出世界级水平的音乐剧专业人才。所谓培养的模式,其实并没有最优的,只有较好的,或最合适的。本文是在总结前人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试图就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对高职类院校音乐剧人才的培养,国内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类的论文和专著就较少,不利于音乐剧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虽然国外早就有了百老汇这样的平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也并没有涌现能培养出音乐剧这种综合艺术人才的专门院校,而是因为较发达成熟的市场推动了人才的涌现。然我国不能像欧美一样,被动地等市场成熟,于是就有了1992年中国第一个中专音乐剧表演班的创办。综合沈承宙、刘凯华、任海兰等专家的研究,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系统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体系

当前设立了音乐剧专业的院校不多,从我国舞台艺术的专业设置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传统戏剧的教学专业和新文艺的音乐、舞蹈、戏剧等专业。当前音乐剧人才培养受学院派人才培养影响,成为“高、精、尖”的专业学科,重音乐、舞蹈类的单科培养,门类分得很细,如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分为声乐(民族、美声、通俗),而一些重要的辅助科目给轻视甚至给取消了,但是音乐剧表演人才是需要综合素質的人才。因为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并通过三者的不断整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娱乐产品。从当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定位来看,是培养不了这种复合型表演人才的。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缺乏

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基础,当前教材缺乏,专用教材还不够完整和健全,不能适应高职音乐剧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国音乐剧的起步晚,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相关研究较少。就当前开设了音乐剧专业的学校看,课程以声乐为主,也有舞蹈、钢琴、表演等,并没有正规的音乐剧教材。

(三)师资缺乏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的声乐、舞蹈、台词、表演等核心课程的教学,需要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团队才能完成。然现状是:能娴熟地执教音乐剧的核心专业课的老师太难求,特别是舞蹈和演唱老师,就算有什么海归和专家也是首先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教育规律看,应当是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计划来设置课程,然后再选择师资,也就是通常说的“因课设人”,然现实中常常不得不成了“因人设课”。

(四)编剧和导演人才缺乏

导演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然相对导演,大众通常不了解编剧的重要。一般来说,一个好的音乐剧编剧占80%,音乐占20%。然学校很难培养出好的创作人才,如果是在一相对成熟的商业环境中更能通过资金和市场机制促其形成。一个好的作品的成功诞生,离不开好的编剧,也离不开策划、营销等团队的配合。如《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的成就,离不开音乐剧史诗流派的代表人物——勋伯格和鲍伯利的协作,也需要英国著名制作人麦金托什的智慧。

“人推戏,戏推人”,有了好的音乐剧,就便于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剧演员,音乐剧的商业环境变好了,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音乐剧就会走向良性发展。

(五)生源状况不佳

就笔者对本校和其他一些学校的调查,高职院校招考来的学生分数不高,艺术素质也不全面。多数学生专业发展不均衡,且对音乐剧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明朗,学习动力不足。事实上,一开始就有较强的综合素养或有很明确定位的人很少,多数人并不了解音乐剧专业需要哪些能力,要学哪些内容,这也与高校的培养目标不明,专业设置不合理有关。

综上,我国的音乐剧市场不成熟,高校的教学起步晚,存在各种问题,而扩招和市场选人的日益严格使得就业问题突出,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时代呼唤一个针对音乐剧人才的最优培养模式。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改进策略

(一)转变理念,正确认识音乐剧

音乐剧在欧美历经多年的发展,到现今已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其极具表现力,受到大众热爱。如何发挥音乐剧的积极作用,高校教育承担重要责任。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应树立多元化的音乐剧观,有包容的度量,如音乐剧有巨型、大型与小型之分;有商业、实验与别;还有欧洲流水式、美国整合式等多种风格。其次,打造一个高水准的音乐剧需要定位好各种演出的市场主体,如创作主体、表演主体、经营主体、消费主体、监管主体。虽然这些牵涉面非常广,不是高校单方面能解决的,然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应有这种理念。再次,要认识到音乐剧是一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的复合型表演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和管理中,有意识地转变教育理念,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剧人才。

当今音乐剧演员需要哪些基本技能,百老汇2010年复排剧《Promises》的男主角扮演者西恩·海斯的经历值得借鉴。他的嗓音条件平平,并没有令人称羡的声线和唱功,也不是一个很优秀的舞者,但他的整合表演非常生动精彩,尤其是喜剧。

(二)完善课程设置,保障教学内容

考虑到音乐剧学科的特点,牵涉到多方面。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应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安排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并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合理安排课程组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应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的特点,建立各种网络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学校应当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和理解力、想像力与心理素养、表现力与艺术素养等,打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如我校剧目带班教师由声乐教师与剧目教师组成,将各班学生分成5到8人一组进行教学,安排“配餐式”老师,这样就优化了教学效果。

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保障上,部分有国家相关统编教材的,可用现成的;然还有不少没有教材的,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工作情况来编写。如四川师范大学的《音乐剧概述和作品赏析》就是汇集了沈承宙多年的研究论文而成的讲义。

(三)整合课堂与实践,推行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效整合课堂与实践,在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辅以多种演出和创业实践活动。前者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后者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自己,为未来的职业活动做好铺垫。在对于高校艺术生来说,不仅要在学校多观摩剧本和影音资料,还应当有机会走出去,到大城市甚至国外现场取经。同时,也要多参与各种比赛,因竞赛是最有效的驱动。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曾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推行“以赛代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实施办法:在第五学期,对三年级学生,初赛时每名学生准备五首学习过的樂曲,现场由老师随机抽取一首进行演唱,由评委老师综合打分排名。然后据成绩进入复赛,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发给证书。这是让学生积累舞台经验的机会,也是检测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为组织好各项赛事,提高专业教师和师傅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师傅带徒弟的不易,要把项目教学法与现代学徒制相融合,把创业性质的课程融入每学期的专业课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和项目运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适用于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学生的碎片化的思维能得以串联总结起来,同时人与人的交流,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四)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机制

就算认识了音乐剧的现状和规律,如没有合格的师资,也是无济于事的。能娴熟地执教音乐剧的核心专业课的老师太难求,特别是舞蹈和演唱老师,就算有什么海归和专家也是首先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于一般的地方院校,鉴于当前教师缺乏的现状,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培养教师。对于学校的与音乐剧相关专业的教师,应加强专业培训,让他们具有更强的系统性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利用寒暑假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能跟上最新的理念。还可请专业的舞蹈家和音乐人,还有流行音乐歌手进行教学,开阔师生的视野,加深对舞蹈和流行音乐等基本技能和文化元素的了解。师资队伍力量的提升,任重道远,高校应将其提升到重要的高度予以重视。

(责任编辑:冯显容)

参考文献:

[1]沈承宙.中国第一个中专音乐剧表演班的创办过程,http://www.docin.com/p-872880903.html

[2]黄定宇.音乐剧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

[3]中国音乐剧研究会.第二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01.

[4]黄定宇.音乐剧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89.

[5]中国音乐剧研究会.第二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66.

[6]]慕羽.音乐剧艺术与产业[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5.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16C117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音乐剧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