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9-06-13李燕
李燕
摘 要:所谓“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竞赛”,职业技能大赛一直以来成为各高职院校展示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在构建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时,要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相融通,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校级比赛与省级、国家级竞赛。参加竞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文章在参考桐城师专商贸与电子信息系商贸类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提出了商贸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长效机制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采取理论教育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融合各项专业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实现向国家输送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宏伟目标。职业技能竞赛是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早在2012 年,国家教育部就提出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机制,这也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检验。这一举措还有力推进了校企合作,同时也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只是“被动式”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一是只对尖子生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其余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二是某些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去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等级比赛,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建立完善而长效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使课堂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的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课赛融合,以赛促课,以赛促学”。本文结合桐城师专商贸类专业近年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实际经验,对建立长期高效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进行探究。
一、职业技能竞赛之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
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实质上是考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主要核心技能的综合应用。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依赖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桐城师专已形成学校、系部、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一级管理机构由学校领导、教务处组成,负责项目审核、宣传和组织。系部成立了二级管理机构,由系主任、团总支书记、实验中心主任组成,负责项目申报、撰写方案、预算经费等工作。教研室作为三级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参赛选手的培训工作,由教研室主任和专任授课教师组成。
桐城师专商贸与电子信息系将职业技能竞赛的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大赛的知识、技能要求作为构建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导向,强化技能大赛的各项综合实训项目,使职业技能大赛完全渗透进日常教学。其次,借助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平台——武汉慧众聚成科技有限公司这个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真实环境,模拟市场营销大赛、国际贸易竞赛、会计技能大赛等,获得改进和提高的实战经验。
二、职业技能竞赛之学生培训选拔机制的建立
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技能的常态化培训成为必然。职业技能竞赛培训依托任务式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竞赛相融合、教师指导与协会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商贸与电子信息系积极组建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依据各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遵循竞赛模式的“项目导入、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岗位技能,锻炼职业能力,提高参加技能竞赛的信心。商贸与电子信息系关注全体学生,依托我系财会、 计算机协会等社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日常各项技能大赛活动。在新生入学初期,财会协会社团会对各专业学生大力宣传,重点强调参加技能竞赛对升学、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请专业老师开展讲座,增强学生对各类竞赛活动的了解。
三、职业技能竞赛之奖励机制的建立
首先,指导教师在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按学校规定的标准实施奖励,并在教师教学质量检测、年度考核等制度中纳入考评范畴。其次,将各专业技能考核结果计入学分,制定详细的学生参与竞赛的学分认定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凭借社团活动,让获奖的同学走上论坛的讲台,分享比赛的经历和经验教训,把学到的前沿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其他同学,这又是一份荣誉和激励。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秉承“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坚持“学赛结合练技能”的核心思想,贯彻落实“以赛促課、以赛促学、课赛融合”,达到“强化专业技能、知行合一”的具体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这都将为学生踏上社会、应聘企业需求人才、获得社会认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秀娟.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机制探究——以开封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6,30(2):52-54.
[2] 范英英.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商业会计,2015,(8):128-129.
[3] 吕荣纲,丁木惠.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管理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33(6):207-208.
作者简介:
李 燕(1978-)女,安徽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