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影响因素最新研究进展

2019-06-13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曲度融合术后路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 百色 533000)

颈椎生理曲度是人体脊柱最上端的前凸弧度,具有减轻和缓冲外力震荡的功能,对人体脊髓和大脑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按Borden氏测量法,正常颈椎曲度平均为(12±5) mm,超出该范围称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早期信号,也是引发颈椎进一步病变的根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张的人群不在少数。本文对颈椎曲度改变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现综述如下。

1 职业因素

颈椎曲度改变与患者从事的职业关系密切。张新京等[1]对194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久坐人群(每日久坐工作≥4 h)的颈椎曲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32例发生颈曲改变,颈曲异常率达68.00%,说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是颈曲改变的危险因素。办公室白领也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也有研究[2]显示办公室白领颈椎曲度变直的发生率为62.50%,且发生率与工龄成正比。长时间的低头使颈椎处于前屈位,继而出现颈后肌群长期离心收缩而损伤、颈深屈肌向心收缩变得紧而无力、颈椎及椎间盘前缘高度变小等一系列改变,最终出现颈椎曲度改变(变直、反张、S型改变等)。同样,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和某些不良习惯,颈椎曲度改变率非常高[3]。而近年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应用,成为颈椎曲度改变的又一危险因素。颈椎灵活性大而稳定性差,因此在某些职业人群中容易发生颈椎曲度改变,比如舞蹈专业人群、飞行员等。雷补团等[4]研究证实长期接受专业舞蹈训练的青年舞蹈演员,由于长时间进行过度颈部前曲、勾头直颈、旋颈等训练,颈椎曲度改变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青年人群。孙涛等[5]调查了375名飞行员的颈椎X线片,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者约占52.30%,据此认为高G载荷对飞行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颈椎曲度改变与颈椎稳定性关系密切,而颈深屈肌、多裂肌及半棘肌等颈椎稳定肌肌力与平衡至关重要。

2 年龄因素

目前,学者对年龄因素造成颈椎曲度改变的认识尚不统一。有研究者[6]认为,人体颈椎曲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增大的趋势。闫建齐等[7]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对6598例健康体检者的颈椎曲度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分别按年龄进行分组;结果发现20~29岁年轻人出现颈椎曲度变直的占总体检人数的百分比最高,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该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至60岁及以上者,则较少发生颈椎曲度变直。据此认为颈椎周围软组织慢性损伤是青少年颈曲改变的病因。有文献报道[8],椎间盘和椎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椎前高度的降低,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张,且60岁以后C5-6椎体间的距离呈锐减趋势,从而导致颈曲的曲顶下移。由此说明颈椎的椎间盘和椎体发生改变是导致中老年人颈曲变直或反张的主要病因。综上,我们认为颈椎曲度的改变既有颈椎周围肌群损伤因素,也有椎体、椎间盘退变因素,具体哪种因素占主导作用,可能与不同的年龄段有关。

3 疾病因素

4 手术因素

颈椎手术治疗具有减压、固定及恢复椎间高度等作用,主要术式包括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等。不同术式对颈椎曲度改变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

4.1 颈椎前路术式的影响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的优点,它还可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其主要术式有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术(zero-profile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Zero-P ACIF)、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侯润宇等[18]采用ACDF对16例颈椎曲度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发现其对患者颈椎曲度的恢复优于后路手术。国内多个研究[19-20]报道在双节段相邻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ACDF更有利于恢复颈椎曲度。而Zero-P在颈椎三节段融合时对颈椎曲度的维持作用较差[21]。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顾叶等[22]研究了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及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对颈椎曲度改善的效果。结果发现椎间盘置换对颈曲改变影响较小,而融合术因破坏了颈椎生理结构,进而对颈曲改变有较大影响。钢板是颈部手术常用的内固定系统,它可为颈椎提供良好的稳定性。颈椎钢板内固定系统主要分为限制性钢板与非限制性钢板,两者在颈椎曲度的维持方面有所不同。有研究[23]显示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限制性钢板较非限制性钢板在术后能够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将钛网作为颈椎手术的一种新型植骨支撑物,如何更好地改善颈椎曲度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睿等[24]根据正常颈椎间盘前高后低的形状修剪钛网,较好地恢复了颈椎生理曲度。陆廷盛等[25]应用颈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现其改善颈曲效果优于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

4.2 颈椎后路术式的影响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为常用的术式。诸多研究证实[26-27]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均会造成患者颈椎曲度不同程度的丢失。而申庆丰[28]认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术式,它对患者的颈椎曲度具有满意的矫形效果。在颈后路术式对颈椎曲度维持效果的优劣方面,学者们也作了深入研究和报道。有研究[29]通过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全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3种术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生理曲度的影响,发现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颈椎曲度的恢复更有效。也有学者[30]发现在颈后路手术中,选择性C3~C6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传统的C3~C7单开门手术能更有效地维持颈椎曲度。

4.3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术式的影响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术式具有减压充分和固定牢靠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术式。李贤坤等[31]分别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和常规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发现术后6个月、12 个月颈椎前后路联合组患者颈曲弧度改善效果较好。

4.4 其他椎体融合术式的影响 王辉等[32]通过观察Lenke 5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腰椎/腰椎固定融合术后矢状面颈椎曲度的变化特点,发现该术式可增加颈椎前凸角而使颈曲发生改变。

5 小结

综上所述,影响颈椎曲度改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职业、年龄、疾病及颈椎手术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使得颈椎曲度的改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颈椎曲度改变的研究已较为全面系统,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作用已为相关行业人员知悉。然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的病理基础[33],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是一项重要课题。比如颈深屈肌对颈曲的影响研究及颈椎曲度改变的位置不同的相关机制研究仍然欠缺,针对不同的曲度改变(变直、反张、加深)应采用什么样的康复策略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更细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各种现代康复评定和治疗技术被大量引进,在颈椎曲度异常的评定和治疗措施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因此,采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颈椎曲度异常的原因选用科学和系统的评定方法,制定规范化、个性化的防治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曲度融合术后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颈椎不宜太直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