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算盘
2019-06-12黄耀鹏
黄耀鹏
种种迹象表明,丰田不是在等时机,而是对国产化的问题,内部存在认识分歧。很可能不存在某个先决条件,一旦出现,即开始国产化进程。这与捷豹路虎和林肯的国产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汽车圈里如果排名最令人厌倦的“老梗”,“雷克萨斯国产化”的议题,应该位列前茅。从2004年该品牌在国内建立经销渠道之后,该话题以“热几个月,冷几年”的交替规律,时不时刷个存在感。
传言再起
进入2018年10月份以后,国产化的问题又有走热的趋势。因为先后有来自两个源头的信息,呈互相印证的状态。路透社援引丰田“内部人士”透露称:“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我们现在就等管理层一声令下。”太好了,就连口气都是原汁原味的。但透露信息的人士身处决策层吗?显然不是。丰田从不否认对“国产化”这个议题进行长期的调研,但对媒体传言,官方给出“没有时间表”的否认态度。
无独有偶,2018年10月28日,一汽官微在宣传自身战略时称:“用10年左右时间,分三步走,实现150万辆销量目标。第一步,稳固80万辆的经营基盘;第二步,2023年跨越100万辆大关;第三步,导入雷克萨斯品牌。”
这是一汽丰田的战略,并非丰田的战略。导入雷克萨斯,属于不折不扣的战略行动,双方显然尚未就此达成任何协议。措辞中颇有一厢情愿的味道。
对于这个官微,丰田方面没有表态。如此一来,事情很清楚了。第一,两则消息都没有透露丰田管理层的意图,一个巴掌拍不响;第二,如果雷克萨斯在一汽落地,双方必然要先达成合资或委托生产协议,至少应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现在没有迹象表明双方签署了书面协议。
丰田的疑虑
对于丰田而言,国产化同样是一个一直处于进行中的议题。丰田从不讳言国产化带来的巨大利益,否则也就不会有支持。如果说丰田一直在耐心等待时间窗口,恐怕很难理解。虽然丰田的经营风格非常稳健,甚至保守,但13年中国车市变化翻天覆地,且一直处于强烈的上升期,这期间都没有找到合适机会或者伙伴安排落地?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可以质疑丰田管理层的战略洞察力。
而且,丰田2002年在中国落地,迄今拥有两家合作伙伴、6个整车厂、4座发动机工厂,已经不能说丰田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缺乏认识。
种种迹象表明,丰田不是在等时机,而是对国产化的问题,内部存在认识分歧。很可能不存在某个先决条件,一旦出现,即开始国产化进程。这与捷豹路虎和林肯的国产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从全球市场来看,雷克萨斯处于豪车排行榜第4名,但距离BBA第一集团有鸿沟一般的距离。按照2017年的数据,雷克萨斯不足第三名奥迪全球销量的40%。
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从长远来看,销量重要还是品牌重要?很多时候,两者是统一的。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问题有点复杂,特别是BBA占据最大生态位的时候(在全球同样如此),二线品牌的机会实际上是不多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希望进入第一集团,除非第一集团内部发生地震,做出自毁长城的事。
英菲尼迪、讴歌和雷克萨斯一样,最早都根据美国市场的口味设计,至少10年前,所谓中国市场不过是搂草打兔子,国产化根本提不上日程。但前两者的产品线比雷克萨斯短,如果能依靠中国市场,提高单车型销量,巩固在全球的第二集团位置,是何等的美事。
但众所周知,截至目前,结果不完美。讴歌一直没找到“门钥匙”不提,英菲尼迪在大肆铺张的“敢·爱”战略之后,产品线后继乏力的弊端暴露无遗,2018年提了10万辆指标,但完成六成都很费劲。至少在中国无望进入第二梯队。
对于豪车来说,“纯进口光环”因品牌而异。BBA漫长的产品线、产业链配套能力、渠道整合之后,在国产化后快速迎来大爆发(奔驰就是明显例子)。品牌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这不过是全球竞争格局的重演而已。
雷克萨斯犹豫之处正在于此。在美国市场,雷车不逊于BBA,近年来虽然丢掉豪车销量桂冠,但凭借口碑和品控能力,始终位列三甲。比集团拖后腿的奥迪境遇好得多。但丰田深知,美国不是中国,两国的消费口味虽然貌似都偏好大以及装备的科技感,但细节背离得厉害。所以,雷克萨斯毫不犹豫地将第4、第5工厂设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和美国肯塔基。不过,后者主要生产ES车型,在任何市场都是拿来冲量的。而利润最丰厚的旗舰车系(LX),一定要放在本土。
相比丰田全球50多家工厂,雷克萨斯的产能布局无疑是保守的。在中国踟蹰良久,一方面源于固有的谨慎,另一方面,丰田对国产化后的产能爆发缺乏信心,背后则是对品牌力缺乏信心。如果笃定能如BBA在中国起飞的架势,丰田早就毫不犹豫了。
形势发生变化
但近年来,雷克萨斯在美国遭遇了点逆风。2017年,雷克萨斯在其全球第一市场美国,销量比2016年下滑7.9%,为30.51万辆,位居奔驰、宝马之后,排在第三位。但同样是2017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却增长21.7%,达到13.28万辆,这还是在关税税率未下调的情况下。
2018年1—8月,雷克萨斯在美国的销量为18.9万辆,同比下滑2.3%;中国销量为10.16万辆,同比增长17.6%。而最新的11月数据,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量1.66万辆,同比增长28.6%。在第二梯队,雷克萨斯的增长率最快。
对于雷克萨斯而言,中美市场仍然差距巨大,但此消彼長的积累之下,早晚接近质变——王车易位。
国产化之后,关税降低,制造、运输成本也变低,但要分给合作伙伴半数利润,两相抵消,如果销量提升不多,丰田可能白忙活。
因此,对于国产化前景的评估,决定了是否实施国产化。短期的关税升降、中期的贸易战因素,权重都不及市场本身的禀赋和发展判断。
有消息称,在林肯2017年早些时候宣布国产化前后,受到触动的丰田就再次启动了“国产化研究”。也有消息称,丰田2018年启动了和一汽就该问题的谈判,但一直没有官宣结果。
雷克萨斯如今位居凯迪拉克之后,但后者为了20万辆的销量所付出的代价,被丰田视为对品牌的伤害。换言之,丰田自己选择成为迄今惟一销量在3万辆以上的、不在中国生产的豪华品牌。
不过,特斯拉突破了长期的政策障碍,取得了独资设厂地位,这是40年来第一遭,再次证明,面对中国市场忍耐政策的有效性。丰田对独资设厂暂时并不特别感兴趣,提高股比倒是跃跃欲试:不但可以少分给伙伴一点利润,更重要的是抓住了生产环节的主导权,这样不至于因为国产化致使品控能力下降太多。从丰田方面一贯的态度而言,即便国产化,也不会采取凯迪拉克、林肯等以价格拼抢份额的做法。如果一汽方面急于求成,可能在条款上要做出让步。多年来,双方做的就是这份耐心游戏。
雷克萨斯虽然一再承诺销量达到某个门槛,就启动国产化进程,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做。如果事实证明不得不在中国落地,丰田也不介意做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