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改革挺向纵深
2019-06-12张敏
张敏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东风的创新与改革就是围绕着新的战略目标推进。在“三个领先、一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下,东风公司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在更清晰的蓝图下换挡提速。
“改革只能前进,决不可倒退。”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再一次强化了改革的决心。
自2015年5月空降武汉至今,竺延风执掌东风已三年有余。在他掌舵东风三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帷幕。
这意味着,作为汽车央企掌舵人,在继续做强做大东风的同时,竺延风还被赋予新的责任。
回溯过往,1969年,在湖北十堰的大山中,人们一砖一瓦地造出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的前身)。近50年的历史长河中,东风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为辐射全球的世界500强企业。
作为国内少有的全程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车企之一,东风公司恪守本源又顺势而为,它的每一个跨越,无不深深打上了改革开放的烙印。从“军转民”、“国企改革”到“港股上市”再到推进“主辅分离”,专注主业做强做大,东风的每一步成长都
伴随着改革的蜕变与新生。东风公司也因此被视为因改革而生、由开放而兴、缘创新而强的国企改革样本。
可以看出,竺延风掌舵东风的三年多时间,东风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剥离辅业、人事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在不事张扬中,东风公司的改革正从边缘副业向核心业务圈层迫近。
2018年6月27日,东风公司召开第九次党代会。竺延风在会议上表示,东风公司将以加快建设卓越东风,开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新征程为使命。围绕建设卓越汽车企业,东风要努力实现“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即经营质量行业领先、自主事业行业领先、新兴业务行业领先;东风员工高质量跨越小康,率先享有新时代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东风的创新与改革就是围绕着新的战略目标推进。在“三个领先、一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下,东风公司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在更清晰的蓝图下换挡提速。
改革瘦身,机制创新
东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既是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国家不断推进的供给侧改革中,国企正在成为这场攻坚战的主要力量;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激发国企创新活力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改革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主动选择。
东风公司的发源地十堰不啻为东风的延安。特殊的历史成因,使得半个世纪以来,十堰基地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随着市场化改革加速与社会公共体系的逐步健全,这种“大包大揽”的弊端日益突出,东风长期“负重前行”,也对于主业发展造成了沉重负担。
以“主辅分离”为主线、“主业国际化、辅业市场化”为目标的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十堰基地“三供一业”改革有力推进。
东风公司以“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为主线,通过股权置换、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相关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2002年以来,东风进行了以“主辅分离”为主线、“主业国际化、辅业市场化”为目标的体制改革。“三供一业”成功分离移交,使企业轻装上阵,竞争力大幅提升。
特别是2017年,东风公司以东风实业有限公司改革为突破口,完成厂办大集体改制主体任务,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近两万人。
积极推进辅业回归社会、调整主业,只是东风公司近期深化改革工作的“冰山一角”。东风公司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办公室,将改革目标分解为七大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重点落实、有序推进。
作为非垄断性央企,汽车行业又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效率不高、短期行为、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都存在的弊病,严重影响了央企竞争力。机构庞大、体制问题冗多,这不仅需要通过人事调整打通原本闭塞的人才通道,更需要围绕着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释放更多的改革活力。
如何更好地留住人、凝聚人才队伍,加快完善激励制度?东风公司按照“瘦身健体”的要求,压缩管理层级,优化决策流程。同时,从薪酬体系和管理效率着手,全面推进市场化薪酬机制步伐,进一步释放体制活力。
2017年以来,东风公司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目标,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不断满足事业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需求。
2018年年中以来,按照“選聘市场化、管理契约化、薪酬差异化、退出制度化”的原则,东风公司全面启动了高管人员岗位契约化管理,让高管人员“上”有凭“下”有据,任期结束自动免职,打破了“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实现了公司高管人员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对于东风这样的老牌央企来说,要在现实中深化改革,其困难与艰辛恐怕身在其外的人难以体会。在竺延风看来,要适应发展趋势,用改革破难题,让企业在改革中“强身健体”,形成更好的体制机制。“东风是从十堰大山中成长起来的,但‘大山不应该挡住我们发展的视野、影响我们改革的决心。”
多次闯难关后,东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而剥离不良资产、聚焦主业、内部机制改革也为东风公司轻装上阵提供了条件。
改革深水区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改革更多是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话,东风下一步改革和创新的主攻方向,更多是集中在核心业务层面的改革调整。
东风改革已见成效,但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汽车行业面对的挑战来讲,改革都远远不够。
在“十三五”进入下半程的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环境巨变,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快速演进,产业政策进一步开放,竞争的强度、角逐的层次和产业的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自我进化的东风,也走向了改革攻坚的深水区。
东风公司战略规划部相关人士对《汽车人》表示,改革过程也是对业务进行整合,以及把传统业务进行一定的取舍的过程。业务层面的调整与改革创新,甚至转向新的业务,是东风下一步改革和创新的主攻方向。
在三大汽车央企中,相比一汽改革的全方位大刀阔斧,长安推进第三次创业、实现四大转型,东风的改革过程看上去较为稳健。这源于多年沉淀了以"和"为核心价值的东风文化,使得这个企业保持低调沉稳的个性。即便处于时代激荡的变革期,东风公司始终坚定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实现稳中有进,以技术创新实现稳中有新,在稳中有为中保持稳健的步伐。
深化改革也是东风高质量发展的自身需求。在东风公司举行的2018年战略研讨会上,竺延风强调,公司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增强“保落实”能力。
在确定“加快自主乘用车发展”、“打造商用车领先新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等七大子课题下,东风更是坚定了深化改革的措施。
2018年11月17日、18日,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相继挂牌,标志着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6+1”核心业务系统化、模块化整合加快。
2018年11月30日,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旗下原铸造一厂、铸造二厂、东风锻造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神力公司正式合并成立新的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据悉,东风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发挥“双百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在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推进三家“双百企业”改革。其二,坚持市场化方向,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是市场化机制的核心。在深化机制改革上,东风希望以契约化任期制,彻底打破“铁交椅”;以市场化用工机制,彻底打破“铁饭碗”;以市场化分配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真正把“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落到实处。
同时,针对高管人员、科研人员、技术骨干等不同群体,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将进一步增强东风公司活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混改契机
与往年相比,2018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实施年,央企混改未来将在数量、层级、深度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2018年8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正式印发《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并公布了“双百企业”名单,东风公司有三家企业入选其中,将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急先锋”。
不久前,东风公司与小康股份签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小康股份拟以向东风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购买东风公司持有的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小康”)50%股权。同时,东风公司预计持有小康股份26.01%股份,成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东。
此次战略重组,是东风公司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尝试,有力踐行了国家鼓励、支持、引导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号召。
将东风小康剥离集团,转而交给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布局,这不仅使得东风小康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活力,对于东风自主事业的布局来讲更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被国资委纳入“双百行动”的三家东风公司旗下企业,除东风小康外,另外两家企业是谁?将以怎样的形式推动变革?东风小康剥离东风公司的路径或已给出了参考。多年来,东风自主品牌一直处于多而不强的局面。如何借助“混改”契机,在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规划上,创新管理思路,将进一步考验东风管理层的魄力与智慧。
改革创新之路,注定充满艰辛和不易。但在竺延风的带领下,老牌央企东风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新时代,东风将传承改革创新基因,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将激发创新活力进行到底,将转型升级进行到底,这也是通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