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真心、热心
2019-06-12曹凤仪
曹凤仪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素质尚未得到完全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重点关注,不断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付出真心,并且热心帮助小学生。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途径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实现健康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单纯依靠科学知识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生教育实践中,由于老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满足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真心和热心,用关爱呵护小学生成长。所以,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分析和阐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之前,有必要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阐述,以便在采取教育方法的时候能够更加具有实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具体来说,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形式之下,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知识教育比较关注,科学文化教育占到小学生教育的绝大部分。因为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将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结果之上,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方式就是考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考试成绩被认为是学生学习质量和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如果学生在考试中取的好成绩,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被评价为优秀,老师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相应的提升。但是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情况就是截然相反的。这主要是传统教育评价观念的影响所致。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小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应付了事,其本身也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1.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缺乏有效性
一直以来,老师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都采用传统的形式。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许多学校和老师已经意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开始逐渐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虽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还有许多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状态。这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附属工作,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在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下,学生和思想和行为较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是教育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质量,老师应该用心去开展教育工作,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制定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采用传统的模式,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有效性原则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管是全新教育形式的应用,还是教育体系的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小学生成长和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有效性是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结束之后,虽然运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教育手段,但是学生较之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预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没有完成,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无效的,即使教育过程再丰富,也只是形式上的应用,对于小学生心理素质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有效性原则也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有效标准。
2.2渐进性原则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短时间之内想要达到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机制之下,经常会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似乎教学方法的应用,马上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然后结合小学生的成长和心理特点,综合考虑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势,最后选择最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手段,从而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用真心对待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倾听是交流的前提,教师在与小学生交流时,应当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一味地将老师的权威施加给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心情波动、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信赖老师,真正地将教师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将老师当成了朋友,才能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卸下心中的防备。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从特长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并以此不断增强自信。教师应当督促学生时常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进步,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班中有位同学,由于学习基础差,成绩就一直落在后面。我问他,他说怕说错会引起同学们的哈哈大笑。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就三番五次找他谈心,谈家里的事或他主要关心的事,让他想说话,多说话,大声说,说好话,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听到他的心声了。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师生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感情就能水乳交融,教育才会有所成功。
3.2热心帮助学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小学生尚未形成健全的心理状态,因此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任教师应当组织更多的集体性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之间形成更深的友谊,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社会的接触,在实际的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一些素质拓展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更多地开展一些综合性的素质拓展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开展折纸活动,孩子们个个积极参与。有的折出“花篮”,有的折出“燕子”,有的折出“五角星”,有的折出“飞机”,并把飞机送上空中,飞机飞得又高又稳,还有的开动脑筋想象要折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除此之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德育教育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点燃学生求学上进的热情,减少学生的叛逆心理,让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终有一天需要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崗位,德育教育的影响要比知识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学生内在的正能量不断放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才,具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老师应该在重视知识性教育的同时,不断创新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解决影响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有效性,用真心和爱心关注小学生心理成长,热心帮助学生,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的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艳萍.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式教育模式[J].考试周刊,2018(96):128.
[2] 陶非男.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9):94.
[3] 温淑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相关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9):918.
[4] 陈勤.让健康之树常青——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管见[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