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驱动因素与过程研究

2019-06-12王志辉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村转型升级电子商务

王志辉

内容摘要: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选择。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多个淘宝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开拓网络市场、追求转型收益以及互联网的推动等要素共同驱动专业村电商化转型升级,其转型需经历引入电商要素、模仿与创新、自组织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专业村   电子商务   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新机遇与挑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扩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专业村作为分布在农区经济均匀空间上的凸起,具有显著示范效应。在经济新常态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村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其转型升级需求显得现实与迫切。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而这些年蓬勃发展的“淘宝村”正是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本文具有如下研究意义:从理论上讲,专业村是村域层面的产业集群,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相对不同的机制与特征,能够丰富产业发展与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从现实上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参考,有助于推动专业村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质量升级,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乡村产业的二次兴旺。

专业村、“淘宝村”形成及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一)专业村与淘宝村的形成

专业村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所提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是指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并且该产值构成这个村的社会产值主体,以产业或产品、收入、组织形式为界定标准。在专业村从发端到形成历程上看,经历了“S”型过程,服从创新传播规律。根据现有研究,在专业村的形成中,企业家精神是核心因素,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决定专业村的方向,政府、市场、技术等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专业村数量与规模。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模仿创新和网络联系是专业村形成的内在机理。从概念范畴上讲,“淘宝村”即电子商务专业村,是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的结果。曾亿武等(2015)以阶段论为研究视角,将淘宝村的形成划分为两个阶段、五个环节:引进项目、初级扩散、加速扩散、抱团合作、纵向集聚。

(二)转型升级

所谓转型升级主要是指通过产业转型、增长方式的转轨和产品本身升级等方式,最终实现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的目标。现有文献关于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与企业两个层面:金培(2014)分析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指出信息化、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逻辑;赵立昌(2015)分析了互联网经济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机制与路径;张耀辉和齐玮娜(2015)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专业镇企业的转型机制、障碍及破解策略;程虹等(2016)基于企业调研数据,总结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整体状况与路径选择;费洪平(2017)基于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路径。此外,还有学者从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竞争力形成、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现有文献对转型升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主要从国家与区域的宏观层面进行研究,较少关注村域层面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研究对象主要为大中企业与高科技企业,而在我国广泛的农村地区分布的是小微企业与农户。因此,本文以电子商务为研究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驱动因素与阶段过程,探索性回答“专业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专业村产业如何通过电商化转型升级”等问题。

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驱动因素

借鉴已有研究对转型升级的定义,本文认为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是指在区域范围内某产业充分采纳电子商务这一商业组织模式,引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生产要素,在发展模式、组织结构、商业生态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以提升产业整体生产质量与效率。产业转型升级兼有外生性与内生性,直接动因源于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力下降以及成本上升等,间接动因源于企业对超额利润的追求与长远发展的考虑。专业村内经营主体兼有农户与企业的双重经营特征,其转型升级驱动因素不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所处社区关系的影响。因而,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开拓网上市场、追求转型收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动等。

(一)开拓网上市场

依据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开拓新市场以及采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都属于创新。转型升级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创新表现形式,即引入新的高质量要素替代传统要素。当前,网上市场快速发展,企业网上采购、消费者网购比重逐渐增大,专业村产业将受到相应波及,传统商业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需要逐步采用电子商务经营方式,以融入网上市场环境中。其次,我国B2B与B2C平台的逐步成熟与完善,对传统市场已造成巨大冲击,消费者网购习惯也正在逐渐固化。专业村产业在传统市场上发展遇冷,以及受到来自市场与替代產业的双重压力,将被迫开拓网上市场。从市场层级的角度分析,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专业村的涉农与非农产业也将面临消费者需求升级,需要逐步摒弃低质量、低技术含量的低端产品市场,转而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中高端产品。

(二)追求转型收益

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之上。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获取转型收益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转型前企业越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转型后将带来的预期收益越高,从而企业转型动力也将越强。专业村产业经营者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但由于在传统商业模式下难以接触终端消费者而造成中间成本过高,利润通常被中间商获取。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是去中介化,直接面向客户。专业村产业经营者在降低中间成本的驱动下,应用电子商务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获取转型收益。在电商模式下,物流包装配送成本大于传统批量运输成本,但是只要开展电商所得净收益与所减少的中间成本之和大于所支出的电商成本,即能有效驱动专业村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三)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互联网技术是专业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技术之一,驱动传统产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互联网+”传统产业不断催生新业态的产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门槛、难易程度、资金投入量等是决定某项技术能否广泛接受的重要标准。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电商平台的成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简单易学等,都为专业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互联网赋予专业村产业经营者以信息能力,打破了由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数字鸿沟,使得经营者有条件、有能力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本身的有用性、易用性、娱乐性等都成为其在专业村传播与应用的便利条件,而淘宝网、微信以及各种贸易类APP等,也成为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工具。

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过程

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一般是由龙头企业所主导,传导到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相关供应商,是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供应链式变革。而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有其特殊性:其一,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差序格局”式人际网络关系,这种关系广泛嵌入于专业村产业经营环境中;其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模式,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模式,由消费者驱动厂商进行,再由厂商驱动上游供应商逐层变革,是一种典型的C2B模式。因此,专业村电商化转型升级是由小微企业与农户主导,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驱动龙头企业与供应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网络式变革。本文在结合相关理论与文献的基础上,对多个电商专业村进行实地调研,构建一个包含引入电商要素、模仿与创新、自组织发展的三阶段模型,如图1所示。

(一)引入电商要素

在电商环境驱动下,由专业村产业经营者(小微企业主、新农人、创业能人等)主动引入电商因素。这些最初引入电商要素的经营者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专业村的新一代,家庭经营与专业村产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在自幼耳濡目染之中接受生产与经营相关知识与经验;二是具有相对丰富的在外经历,通常具有在城市打工或求学经历,较早认知与接受电商;三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并承担新事物所带来的风险。

产业经营者在引入电商要素的同时,将面临路径选择。一是转行,专业村原有产业不适宜发展电商,需要结合专业村以及周边区域能够利用的资源,开发新的创业项目,例如“沙集模式”的东风村,由创业能人开拓性的在网上销售拼装家具,带动当地家具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二是转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产业是一种大批量、类型少的工业模式,而电子商务是一种小批量、类型多的商业模式,例如河南许昌县的霍庄村,原先为戏剧社团批量提供戏服,而引入电商化要素之后,为企事业单位节日演出提供演出服装。三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变,如电子商务拉近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距离,经营者根据网络口碑(网上评价、沟通信息等)改进商品质量。

(二)模仿与创新

农村社区所普遍存在的亲缘、友缘、地缘关系加速了知识与经验在专业村产业内的传播。率先引入电商要素的产业经营者在初见成效之后,迅速引来了产业内的模仿。这种模仿式扩散将呈现“S”型发展轨迹,从最开始的初级扩散发展到加速扩散,以至于逐渐出现饱和。模仿可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形成一定规模,降低生产、营销、融资、物流以及学习等多方面成本。但是,模仿将引致专业村产业的惰性,带来过度竞争。模仿也不等于完全相同,在产业内部将不断出现基于模仿的渐近式创新。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不断推动专业村产业差异化与分工专业化,打破产业内部路径依赖与转型瓶颈。

在专业村电商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模仿与创新始终交替存在于社区互动之中,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现象:一是同质化竞争,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所具有的平民创业特征,使产业内经营者可以快速应用,但同时也会引起产品与经营策略趋同,引致低价竞争与恶性竞争,而村内关系网络则是同质化竞争的润滑剂;二是初级合作,在电商化转型关键时期,经营者之间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促成了在小范围内的知识与经验的交流以及合作订单的出现;三是差异化竞争,当同质化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出现市场饱和,在村域内会出现多个规模较大的转型成功者,而其将通过差异化、品牌、网络社群等策略提高进入壁垒。

(三)自组织发展

自组织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的重要表现,促使专业村产业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从低级发展阶段走向高级发展阶段。伴随专业村产业电商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吸引相关服务商的入驻,催生专业化配套体系,促使产业内经营者从竞争走向抱团合作。互联网赋予专业村产业经营者以自学习能力,通过网络平台与即时通讯工具掌握网上开店、网络营销、店铺运营、摄影美工等知识。网络沟通工具成为经营者之间合作的有效保障,化解由竞争所带来的利益冲突,使信息交流在产业链各主体间变得更加通畅。

专业村的自组织发展会引发村域经济深度融合,完善农村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一是纵向一体化,在网上消费者驱动下,专业村产业经营者会沿着产业链向上游不断扩张,将消费者所反馈的信息传递给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协同供应商共同改进;二是专业化分工体系,专业村主导产业的电商化,将催生摄影摄像、包装设计、仓储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等配套服务体系;三是电商协会的成立,使得经营者之间能够深度合作与交流,提高对外谈判与议价能力。

政策启示

第一,提高专业村产业经营者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认识。地方政府要以务实的态度抓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打破传统专业村内“小富即安”的思想,借助电商培训、知识讲座、网购节日等时机,大力宣传农村电子商务,驱动专业村引入电商项目。第二,制定专业村电商化转型升级配套政策。一是建立对率先转型企业的奖励制度,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倾斜,通过补贴、提供专业培训、引入外部合作等方式,降低率先转型企业的风险;二是鼓励电商合作组织建设,支持成立电商协会,给予场地、补贴、奖励等方面的支持。第三,培养电商化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一是大力宣传与推广专业村产业资源,吸引社会优秀电商创业团队入驻专业村,加快外部资源与专业村资源的融合;二是加强大中专院校电商支农、惠农制度,建立校与村合作实习基地,辅以相应考核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高更和,石磊.专业村形成历程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豫西南3个专业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1(7)

2.黃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

3.李小建,罗庆,樊新生.农区专业村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2)

4.曾亿武,邱东茂,沈逸婷,郭红东.淘宝村形成过程研究:以东风村和军埔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5(12)

5.曾亿武,郭红东.农产品淘宝村形成机理:一个多案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4)

6.吴家曦,李华.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8)

7.金碚.工业的使命和价值—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4(9)

8.赵立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5(12)

9.张耀辉,齐玮娜.互联网背景下专业镇企业的转型机制、障碍及破解研究—兼对揭阳军埔“淘宝村”跨行业转型案例分析[J].产经评论,2015(4)

10.程虹,刘三江,罗连发.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基于570家企业4794名员工入企调查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6(2)

11.费洪平.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专业村转型升级电子商务
广东省荔枝专业村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工业型专业村集聚成因分析
——以巩义市回郭镇铝加工专业村为例
电子商务
专业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