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

2019-06-12张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际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

张洁

摘 要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是国家与民族振兴发展的基础保障,以汉语为核心开展第二语言教学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下面文章主要就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现状展开分析,探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汉语国际 国际教育 教育教学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并非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吸引外国友人包容、了解中国文化,传播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阵地。一方面,这是由对外汉语教学本身性质决定的。语言牵连着文化,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师讲解汉语知识,留学生学习汉语,必然会接触到中华文化,尤其是交际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这是随着汉语推广不断深化,凸显出的教学功能。对外汉语教学兴起之初,曾一度以语言教学为中心。

1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在相关的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中,缺乏差异性和国别针对性

不同国家,语言各异,操相同母语的人,在汉语学习中会有相似的语言偏误和母语负迁移问题,母语不同,汉语学习中的这些问题也会不同。然而,目前的教学法和二语习得理论,大多缺乏针对性,当然人才的精细化培养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师资问题。这一问题大致可以先从以国别化的汉语教学法这类专题性的方式进行探索,由海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研究承担不同的专题,比如泰国汉语教学专题,印尼汉语教学专题,中亚地区汉语教学专题等。在每一个专题下,再差异化地根据少儿、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不同认知规律、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法研讨和教学。为了解决这方面的师资,还可以有计划地派相关的研究生导师带着相关课题赴某一目的国进行汉语教学与调查研究。

1.2 實践不足,能力不够

不少设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很多来华留学生,这样可以提供这些本科生课堂观摩的机会,但由于学校规定,或是学校也同时培养更高层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这样本科生基本没有机会上岗实习,更谈不上赴海外实习。虽然有些学生可以通过汉办途径前往海外,但基本是毕业后才实现的。而有些学校,留学生较少,学生课堂观摩机会也不多。能力的提升是必须在实践中进行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造成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课堂能力等严重缺失。本科生所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理想的培养平台和培养时间不足造成的。其他方面,有些是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造成,比如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有些方面是学校认识不足或培养不够专业造成的,比如观察各校的培养方案,发现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区分不是很明显,未能突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色。

1.3学术型汉语人才培养面临极大的挑战

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科研压力非常大,主要表现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要求。学校统一规定,中国学生至少在CSSCI级别以上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有不少学校要求文科生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而中文类核心期刊,即使加上扩展版和集刊,也不过十几本,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而这其中的不少刊物,对教学类文章还不感兴趣,可见完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要求的难度有多大。在加上撰写学位论文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这势必造成学生难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更别说海外实习了。这样,也使得汉语国际教育生的培养,除了课程和撰写的学位论文之外,很难突出本专业鲜明的特色。

2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

2.1实事求是,立足本体,探索体现汉语特点的学科之路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汉语教学界进一步解放思想,学术争鸣空前活跃。这一时期,出现了多次学术思想大讨论,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教学属性”和“语言教学属性”的讨论,学科性质和内涵的讨论,学科理论的讨论,以及“字本位”与“词本位”的讨论等。学术争鸣带来了学科的进步。通过大讨论,人们逐渐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学科属性。“字本位”和“词本位”教学之争,不仅仅是不同教学方法的论争,而且也是关涉汉语教学是继续跟随西方语言学理论亦步亦趋,还是走一条回归汉语本质和特点的教学路子的根本性问题。这次大讨论体现了汉语教学界对于回归和探索反映汉语自身特点的教学路子的努力和追求,使人们深化了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特点和特色的认识,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逐渐成熟和学科自信。

2.2提高汉语国家教育课程设置水平

国内大部分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学校,大多都采取两年制的形式,其中一年大部分规定用于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样留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知识的时间变得格外紧张,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大幅度提高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的比重,将其列入专业必修课中,增加学分和课时,将以往概论性质的课程改为涵盖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课程,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同时应注意该课程重点应在拓展学生现代汉语知识储备的广度,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不是培养汉语研究人才,因此为他们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难度不宜过深,语料应以高频的口语语料为主,这样有助于他们以后的课堂教学。高校可以适当压缩关于传统文化或者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课时,保持其原有的学分,采取自学为主、提交论文的方式,与文化相关的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内容趣味性较高、易理解——属于学生既感兴趣、学起来又不费力的领域,因此愿意在课下花费时间学习,与之相反的是,现代汉语尤其是语法部分由于其自身较为枯燥且不易于理解的特点,不适于放在课下自学。

2.3在课程中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

例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中孔子儒家的思想主张,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课外,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自行开展宣传孔子思想的活动,在时间课程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宣传活动开展中,可以适当让学生试着向外人进行孔子思想知识的宣传,这样也就比较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工作技能的提升也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再在课堂中根据自己在文化宣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有趣的事情,在课堂中进行分享,然后学生和老师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找出问题,为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保障。

2.4关注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无论是课堂教学中已取得的良好效果还是课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的棘手问题,无处不体现出新兴专业建设与教学面临的挑战,同时也突显了推进跨文化传播、拓宽跨文化视野的意义。在这样一个视域融合的年代,跨文化传播原则及其运用塑造出的新兴专业新型课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变迁的需求。视域融合不仅仅是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更是语言、文化、哲学、艺术、经济等多领域全面发展的传播、交流、翻译、对话、冲击,由此催生出服务于人类共同繁荣的“世界文学”。如果说所谓的“世界文学”不仅包含文学乃至人文学科,那么唯有以跨文化传播原则切入,才能建设符合视域融合要求的高等学校专业学科,培养能够有力促进视域融合与文化翻译的专业人才,从知识与教育的基层与细节出发,期待更广阔视野中全人类的交流、理解、和平与繁荣。

2.5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师可以采取某些奖励或者测评机制,培养学生课后自我复习和自我预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手段,所以,对于一些相对简单并且探究性较弱的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或者将需要自学知识直接布置给学生,这样也明确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那么教师如何检验学生自学的成果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相关知识的笔记或者在自学的过程中纪录自己的心得和问题,把自学内容的考察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指标之中,在期末把该部分的考核内容加入评估体系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借此考察学生自学的情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探索知識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汉语热”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是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怎样有效地推广汉语成了目前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结合我国外语言的教育现状,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活动,从师资培养、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等多方面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崔希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5(03).

[2]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 凌德翔.和平崛起视阈下汉语国际传播历史嬗变的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猜你喜欢

国际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
中西教育之鉴:论新东方迈格森全球公民培养模式
论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生留学预科类国际教育课程的互联网及教育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