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老排不同定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2019-06-12严松文

防护林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顶芽主根侧根

严松文

(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福建 龙岩 364205)

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 属金缕梅科常绿阔叶大乔木,为我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是集生态、用材、菇木、油料、饲料和观赏为一体的优良阔叶树种,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对米老排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实表型变异、苗木形态特征、苗期施肥、无性快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长规律等方面,但对苗期生长规律研究偏少,特别对不同密度处理苗木生长特征和节律的分析尚未见到有报道。随着米老排作为优良乡土树种在生产上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对高质量的苗木需求逐步提升。因此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研究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米老排母树林为对象开展苗期对比试验,分析不同间苗、定苗处理对米老排苗木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今后育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米老排种子来源于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母树林[1,2],试验地设在116°36′ E,25°08′ N,海拔476 m;年平均气温19.9 ℃,年积温7 288 ℃,7月平均气温27.9 ℃,1月平均气温10 ℃,极端最高气温39.7 ℃,最低气温5 ℃;年降水天数160 d,年降雨量1 605.4 mm,无霜期301 d,早霜出现在11月底或12月初。年均相对湿度77%。圃地土质为黄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光照较强,灌溉条件好。圃地在播种前3~5 d进行耕翻、犁地、晒土、风化,在耕翻好的地面上将复合肥100 kg·hm-2均匀施入。与耕翻土混合均匀耕细后起垄作床,床面宽100~120 cm,高20~30 cm。2017年2月选择种子饱满,质量好的种子经低温催芽后进行条播,条距25 cm,粒距8~10 cm,覆土厚1~2 cm。对照为撒播。2017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苗木密度在110~146株·m-2之间。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其设计最终保留密度分别是A(50株·m-2)、B(60株·m-2)、C(75株·m-2)、D(85株·m-2)、E(100株·m-2)、F(110株·m-2),对照CK(120株·m-2),2017年7月、8月根据设计保留密度将苗床划分7个类型分2次进行间苗,待12月苗木达到最终间苗保留密度要求后,以抽样方法布设1 m2的调查样方,每个处理重复3次,调查样方内苗木地径、苗高、主根长、大于5 cm侧根数、自然根幅、密度等多项指标。苗木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精度0.01 cm;苗高用钢圈尺测量,精度0.1 cm。将调查数据录入电脑,采用黄少伟主编的SAS 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的方法[3],各评价指标参照相关文献[4-7]。

2 结果与分析

2.1 米老排不同定苗密度苗木性状变异指标

讨论不同定苗密度可为合理培育苗木提供依据,米老排6种不同定苗密度生长差异明显(表1)。苗高、地径、主根长、>5 cmⅠ级侧根数、自然根冠幅、鲜叶片数平均值分别为1.03 m、0.77 cm、20.1 cm、11条、22.6 cm、7片。分别比对照CK提高24.7%、31.4%、11.4%、51.6%、30.4%、10.6%。其群体变异系数分别为13.64%、22.16%、23.57%、32.42%、29.03%、45.37%,标准差分别为14.019、1.681、4.686、3.391、6.464 2、3.14;研究发现密度越稀,其苗高、地径、主根长和叶片数越大,表明密度稀苗木质量好。

表1 不同定苗密度苗木质量差异情况

2.2 米老排不同定苗密度方差分析

苗木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后林木速生性及抗逆性[6],方差分析表明:苗高、地径、主根长、高径比、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在家系间均达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定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苗木质量。

表2 1年生米老排不同定苗密度方差分析

2.3 米老排不同定苗密度多重比较

分析可知:不同定苗密度处理对苗木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苗高、主根长、>5 cm侧根数影响较小,而地径、自然根幅和叶片数影响显著(表3)。依据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35/T517-20014)和米老排苗木分级依据[4],通过定苗发现密度在50~75株·m-2能确保苗高、地径、主根长、>5 cm侧根数均能达到苗木质量要求。Ⅰ级苗率达90%以上。2017年12月上旬苗圃地出现大面积霜降,但苗木继续保持顶芽发育饱满、健壮、木质化程度高,安全过冬。而定苗密度>100株·m-2的苗木Ⅰ级苗率仅在20%,苗木质量较差,木质化程度较低。

表3 1年生米老排不同定苗密度多重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福建引种米老排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但全省造林推广面积较低,分析其原因是部分林业工作者认为米老排虽速生,但存在抗寒能力差、苗木顶芽易受冻、造林成活率低、树木分叉多、成材率低等问题,使人们普遍不能接受。研究发现:造成上述原因的是长期米老排苗木培育控制在90~120株·m-2,由于苗木过密,为使苗木达标,造成到9—10月追肥,使苗木木质化程度较低。霜降后,顶芽受损。而米老排在7—8月份开始分批间苗,11月定苗可有效提高苗木质量,且苗木高径比合理,木质化程度高,顶芽饱满。因此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一是选择木质化程度高、顶层芽饱满的优质苗木;二是在春季树木未萌动前完成米老排苗木移植[8]。而幼龄林分抚育除萌培土是提高成材率的技术手段。

要培育优质米老排苗木应选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光照较强,灌溉条件好的黄红壤圃地。按照条距25 cm,粒距8~10 cm进行条播,在7月、8月及时间苗,11月定苗,确保定苗密度保持在50~75株·m-2。能确保苗高、地径、主根长、>5 cm侧根数均能达到苗木质量要求。Ⅰ级苗率达90%以上。且顶芽发育饱满、健壮、木质化程度高,抗逆性强。

猜你喜欢

顶芽主根侧根
NO 诱导IAA 和O2·-积累于侧根尖端促进水稻侧根生长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道地药材建青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灰树花菌渣用于板栗专用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初报
硝态氮供应下植物侧根生长发育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