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日“公”“私”文化差异
2019-06-11谭宏洁
摘 要:除了语言的不同,中日两国还存在着诸多差别。谨慎小心的日本人回到家就完全变了一副模样,在私人领域很友好的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却锋芒毕露。本文将从中日两国人民对待“公”与“私”态度的差异来解读一下中日文化上的差异。
关键词:公共;私人;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谭宏洁(1994.12-),女,汉族,辽宁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1
引言:
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公共场和与私人空间有一些显著的行为差异,在公共场合谨小慎微的日本人回到家后却肆无忌惮。在公共场合自然随意的中国人回到家后却对周围的事物百般在意,这种行为文化上的差异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公”“私”差异表现
我们知道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国家,两国互为邻里,历史上又有千丝万缕的聯系。在“公共”与“私人”方面,中日两国人却呈现出了完全对立的两面。
在日本公司里的很多员工在公司里无论是在公司的休息室还是在茶水间吃饭都会在走前都会让休息室和茶水间干净如初。而他们的家里的物品摆放十分随意,甚至有些脏乱。
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就相当的放松和自在,回到家后,中国人反而比在外的场合中更注重自己的行为,会认真整理自己的私人物品。
二、造成中日两国民众“公”“私”态度差异的原因
上文很好地表现了中日两国人对待“公”与“私”的态度,中国人跟日本人在公共场所和私人空间有一些具体行为差异,这种行为文化的差异值得我们研究。
(一)公共资源的差距造成“公”“私”态度的差异
在公共场所中国人的顾及较少,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公共场所是全体所共享的,即每一个人都享有的相同的待遇,但是也没有人会去限制你所享有的公共资源,公共场所就会出现弱肉强食的场面。相反,日本人在这方面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他们解读的公共场所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二)对“家”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公”“私”态度的差异
在私人空间方面,中日人的思维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很珍惜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认为相对于外面的公共区域,家是属于自己的,中国人“家”的概念特别强,是一个心灵的归属,还涵盖了家里面的亲人。中国人将家里常常布置的井井有条,以便更好地享受这份安逸和舒适。
而日本人往往对家的概念是好似卸下重担的码头,他们想要随心所欲,任意摆布,他们认为家是自己的,他是主人,想怎么做都可以。他们可以在这个私人空间放下所有的盔甲,能真正地得到放松和舒适。
(三)社会风气造成“公”“私”态度的差异
日本和中国不同,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小的国家,人与人关系网的密度十分高,他们很注重相互之间的评价。日本人十分害怕被人群孤立,一旦被孤立,就很难再融入到周围的社交中。
日本人认为公共场所是全体人员的共同利益,是一块大饼,每个人都只有咬一口的权利,倘若有一个公民擅自多咬了一口,这就势必会侵犯到他人的利益,例如排队买票,中国人口多,有时排队只不过是个形式,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相反,在日本人的思维中,排队潜移默化在每个人头脑中,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有人插队,整个排队秩序就会混乱,如果某个人侵犯到他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受其他成员的疏离,日本人最接受不了被排斥,故此他们根本不会轻易的因为一点小利益就去当触碰别人奶酪的人,因为为了这一点点的蝇头小利而被社会孤立、被人群排斥是很不值得的。
中日对待“公”与“私”的行为差异主要是由于中日文化差异造成的。笔者分析中日的文化差异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只是为了对中日差异追根究底,不是为了批评某种文化。为了找寻方法而分析原因。
三、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应对中日的“公”“私”文化差异
面对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公”“私”差异,我们要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和接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都要包容、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
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若想在人际交往中愉快轻松,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熟悉对方的文化环境。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人要多了解一些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以便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接受日本人在公共场合的拘谨与刻板,也能平和地面对日常生活中与拘谨刻板截然相反的日本人。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日本人要真正地去理解“家”对中国人的意义,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私人空间,更是中国人的心灵归属。也要清楚“家”和“家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中是第一位的存在。
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无论是面对中日的“公”“私”文化差异还是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时,都要清楚一件事“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要尊重”,狭隘的观念是跨文化交际中可怕的存在。
结语:
在与日本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本着和平的心态,对对方的习惯予以更多的理解与尊重。毕竟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同文化的交际,也同样需要跨文化交际,它关系到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重视研究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跨文化沟通》陈国海、安凡所著,2017,清华大学出版社。
[2]《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著,2015,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习俗》隋虹,2016,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