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科普活动与公众的关系探讨科普权利

2017-04-24安守军

科技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共传播科普

安守军

摘 要 科普活动几乎是大众对科学的仅有认识渠道。这一方面使科普活动拥有巨大的权利,另一方面也给科普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把握科学内容、严守科学精神、关心社会公共议题,才能承担起科普的责任。

关键词 科普;公共;传播;图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1-0075-02

科普即科学普及,这是一种利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科学知识、推广科学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的一端是科学,另一端是公众,而科普活动本身承担着科学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事实上,因为早期的科学研究较容易被公众所理解,当时是很少需要科普的。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都是科学工作者当众演示自己的实验,以事实证明科学问题的答案。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专业化,日益复杂的科学工作几乎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这时科普活动在科学研究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文件中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可以说,科学普及工作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获得了国家的全面认可。

1 科普作品与公众的关系

科普作品有一种天然的亲公众性,这一特点造就了科普作品这样一种作用:对于没有条件接触科学研究、没有动机阅读科技文献的广大公众而言,他们对科学的了解,几乎全部经过科普活动来传达。无论是传统媒体的图书、报纸、杂志、电视,还是各种新媒体,都是科普活动所利用的媒体手段。不同媒介的特性满足了不同层面的科普需要。

1.1 图书:深度性

目前为止,由于图书的容量、表现形式的原因,图书仍是最具深度的信息载體。充分利用图书的这一特点,让科普信息最深化呈现,使得读者获得最为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

1.2 新媒体:时效与互动性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格局带来很大冲击。传统报刊等载体在时效性上已经被网络媒体超越。新媒体的这一特性适用于抓住社会热点进行科学普及。新媒体的另一大特点是互动性强。借助新媒体可以完成读者和编者、作者的双向交流,根据读者动态和实际需要,调整科普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3 影视节目:引导性

影视节目的视听效果目前尚无媒介可取代。制作精良的科普纪录片、科普电视节目最大化吸引公众的兴趣,促使其对科学进行了解。

1.4 科技场馆:直观性

科技场馆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让公众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了解科学原理。无论是展示科学文物、模型还是科学仪器的体验、科学原理的演示,都能以亲身体验的形式给公众带来深刻的理解和直观的认知。

此外,科技竞赛、科普剧、科学展板等形式,也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公众关注科学话题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公众日常所能接触的媒介和手段,都是科普工作展开的工具,满足了各种层次的信息传播需要。

2 科普所塑造的公众与科学关系

在科普史上,《寂静的春天》一书是不得不被提及的经典案例。该书于1962年出版,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该书出版之前,全世界的舆论界都没有“环境保护”这一概念。《寂静的春天》一书以翔实的资料和形象的笔调揭示DDT等杀虫剂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过程:它们被广泛撒播后,在太阳和空气的影响下转化成新的形式,并随着食物链传播、迁移,富集于植物和家畜中,最终给人类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卡逊还在书中警告,缺乏远见地利用科技征服自然很可能毁掉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并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该书出版后连续31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销量高达200万册。它同时还带来巨大的影响力:“环境保护”自此之后深入人心。环保组织纷纷建立,各国陆续出台了环境保护政策,1987年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其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是《寂静的春天》最后一章指出的“另一条道路”。该书所首倡的环保理念热度持续至今,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也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路线。

随着科学研究对于国家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公众对科学有充分了解的需要,另一方面科学界也需要公众对于科学工作的认可,以推进科学活动的开展,这使得科普的必要性日益增强。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科普活动几乎掌握着科学与公众之间交流的全部途径,这种媒介的特性,使得科普这一活动本身拥有了极大的权利。可以说,成功的科普作品足以改变了人类对待自然的理念,促进各国政策的转变,推动科学技术向和谐、可持续应用方向的发展。

3 科普不能丧失科学精神

巨大的权利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波兹曼在《娱乐致死》中总结出了电视传播的三条戒律:一是“你不能有前提条件”,二是“你不能令人困惑”,三是“你应该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公众所经由公共媒体所传达的往往是简单化处理过的信息,而大众传播的这一特性和科学精神恰恰背道而驰。在普及和科学性两个维度上保持高水平,也是给科普工作者带来的巨大挑战。作为科普主体的科学家、科普作者和科普媒介,必须坚守科学价值,这一方面是塑造科普作品的公正、可靠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只有坚守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才能真正地将科学带给公众。

3.1 保证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底线,也是科普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的最根本特征。科普作品必须如实地传达科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以科学研究的结论取信于公众,成为公众了解科学研究的一扇窗口,也让公众在日常生活决策中以科学为依据。

3.2 传播科学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管目前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过各种媒介人们可以接触到不计其数的信息。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接收到所有的信息。无论科普作品有多丰富、包含的知识点有多庞杂,作为个人仍是有知识盲点的存在。因此,传播科学精神、引导公众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问题,以自己的科学眼光判断问题的是非正误,这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3.3 关注社会话题

科普工作必须以提高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为目标,关心社会公共议题,切实推动公众切身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科学精神是科普作品的立身之本。只有严守科学精神,科普作品才有其灵魂。

4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的重视、科学研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科学研究者和科普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外,科普工作是科学和公众之间几乎唯一的渠道,这给科普工作带来巨大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担负起巨大的责任。只有切实面向公众、把守科学精神、关心社会公共议题,才能搭建好科学和公众之间的桥梁,进而起到提高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敏.论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对美国文学与社会的影响[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6):88.

[2]康响英.《寂静的春天》——生态批评的催化剂[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6):93.

[3]张磐.科普图书的发展策略与科技创新研究[J].科技传播,2017(1):76.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致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公共传播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