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工业大奖看“龙江制造”转型升级
2019-06-11杜金莹
杜金莹
2018年末,代表“中国制造”最高水平的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奖名单正式对外公布,来自国内的12家企业、11个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黑龙江省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获奖企业和项目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领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走向国际的代表。自2004年开始启动评选、2007年发布第一届获奖名单开始,至2018年的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共表彰了大奖企业和项目46个、表彰奖企业和项目75个、提名奖企业和项目57个。其中,黑龙江省共有2家企业和1个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1个项目获得表彰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置于2019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任务首位,要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足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工业大奖自诞生以来,引导和激励了众多工业企业开拓创新、轉型升级。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当下,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江范本”,黑龙江企业和项目的中国工业大奖到底从何而来?在科技自主研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等方面能够提供怎样的经验和借鉴?中国工业大奖带来的启发和思考,又将引领“龙江制造”走向何方?
创新“挑大梁”让传统产业不“传统”
据统计,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企业和项目中,传统制造业候选企业和项目较上届减少了21.1%,较第三届减少了33.1%,候选企业和项目明显吸收了很多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了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这个趋势,在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锅炉”)的燃用准东煤超(超)临界锅炉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捧回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时就有迹可循。
始建于1954年的哈电锅炉是我国“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哈电锅炉已成为我国电站锅炉、石化容器、舰船动力、环保设备、电站辅机、核电产品、海水淡化及水处理设备等产品设计制造及服务的顶级供应商,设计制造的产品曾填补多项国际空白。
装备制造业是黑龙江省的传统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让发展提质增效?哈电锅炉将目光锁定在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抢占技术制高点上。
2012年,哈电锅炉投资2亿元建设了世界先进的清洁高效燃烧试验平台,开展新疆准东煤结焦特性研究、国内外动力用煤特性分析等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走在了我国锅炉行业技术研发的前列。通过深入研究、反复试验,哈电锅炉攻克了准东煤燃烧世界性难题,烧红新疆准东煤,使得储量丰富的新疆准东煤资源变废为宝,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哈电锅炉的创新实践,赢得了中国工业大奖的青睐,也证明了传统产业依托创新驱动,可以闯出一条传统产业不传统的发展新路,从而更好发挥优势、释放潜力。
在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评选中,与哈电锅炉同属哈电集团的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凭借“650MW等级核电汽轮机国产化研制”项目捧回了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这已是哈电集团第二次斩获中国工业大奖奖项,彰显出了哈电集团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实力。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承担了制造大批量机械设备和工业制品的任务,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雄厚的工业基础之上,如何让“龙江制造”加速转型、提质增效,成了黑龙江传统制造企业在新时代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当前,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动能快速增长,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产业转型升级、转换发展动能的有效路径。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在持续加强生产和质量管控的同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拓展新业务板块,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上下足功夫,新能源、农机、新材料、金融等新业务板块在2019年1月均有较大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5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3%,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了预算考核值,胜利实现了“元月开门红”。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当前黑龙江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更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我省产业体系相对完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升黑龙江综合实力,建设工业强省,走上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快车道”。
瞄准“高质量”打造食品产业的“国之重器”
在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评选中,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三集团”)一举摘得中国工业大奖桂冠。作为我国大豆产业的领军企业,九三集团凭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和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成为中国大豆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既是对九三多年来拼搏创新和执着坚守的肯定和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将更加激励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的部署要求,做好做实各项工作。”九三集团总裁史永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最初的农垦九三管理局一家年加工大豆6万吨的小型油脂加工厂,到逐渐走出垦区、跨出龙江、走向沿海、布局全国、融入世界,九三集团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如今九三集团已是北大荒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重点龙头企业,也是中国大豆行业中唯一没有外资背景的大型民族企业,多年来始终以“振兴中国大豆产业”为己任,坚持生产非转基因产品,积极为黑龙江地产非转基因大豆开拓新的市场。
能够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这一殊荣,既是对九三集团在工业领域突出成绩的肯定,同时也表明九三集团已能够代表中国大豆产业工业化的最高水平。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对于农业大省黑龙江来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破题的关键。据统计,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001亿元,增长3.7%,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5%,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8.5个百分点。
“我们将充分利用黑龙江、北大荒的绿色资源优势,坚持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发揮科技和资本的力量,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生态工厂,打造智慧九三,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发挥作用,打造食品产业的‘国之重器。”正是看准了这一发展机遇,九三集团总裁史永革对未来信心满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强调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转型发展,对于有效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九三集团坚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北大荒、黑土地天然绿色有机的资源优势,建立全产业链食品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在实现北大荒由大基地、大粮仓向大企业、大工厂、大厨房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
着力在黑龙江打造“把深加工建在粮仓里”模式的象屿集团,自2013年9月进入黑龙江以来,在打通“北粮南运”、延伸粮食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上下游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在抓好“米袋子”安全的同时,也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显示出对黑龙江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对黑龙江农业发展寄予的厚望。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在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量上充分发挥了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但在农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方面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更应强化发展举措,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在当前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等为明显特征的新形势下,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企业和项目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优秀经验。
新时代面临新使命,要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应继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数字工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筑牢基础,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