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构建

2019-06-11舒首华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法制化法制法治化

舒首华

高等教育要推进法制化的进程中结合学生的权益,法制化要结合以人为本,强化高校的育人职能,正确处理好依法管理与权益保护的关系,将教育法制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教育法治化创新,既要深化依法治教,还要考虑到学生权益的维护。

法制是实现高校治理的基础,只有强化教育法制,才有利于培育优良的校风与学风,高校的发展才能实现治理有方和管理到位。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高等教育法制要结合学生权益保护,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创造法制环境。

1 高校法制与学生权益的现状

1.1 管理体制需要改革

1.1.1 管控模式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法制化进行充满计划体制色彩,教育管理存在政策依赖现象,在学生权益方面更加突出。教育的法制是建立在行政管理的基础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在平衡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法制,虽然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保证了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下对于学生权益维护没有引起过多关注,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的权益没有充分考虑到合法性和合理性,教育法制发生了弱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弊端。

1.1.2 政策依赖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中,教育管理多采用“红头文件”的形式,许多高校将行政化的“一事一议一文”的管理模式学生问题的管理,脱离了制度管理学生的理念,教育法制和学生权益没有相互融合。推行教育法制存在片面性,学生权益没有通过制度进行明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管理多采用权力命令式的,权利行使缺少法制基础,所以在制度的执行中没有结合学生的权益维护。校内政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依赖政策导致的法制弱化问题需要解决。

1.1.3 管理规范

高校采用行政文件来实现管理,虽然可以实现从严管理,但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强权管控的弊端,政策性文件如果沒有建立在法制基础上,难以保证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脱离合法性的条件下用于管理学生会对学生的权益保护产生影响。政策的制定者没有结合法制来管理学生,就会淡化教育法治的作用,学生管理的规范性难以保证。管理政策如果没有结合学生管理的内容规律,管理对象脱离了学生的心理预期,会受到学生的抵触。

1.2 教育法制需要健全

教育法制存在刚性约束力的特点,但是对于学生的管理注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生具有的合法权益是进行学生管理的基础。部分高校虽然也在推动教育法制化,但是在执行法制的过程中将其仅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应具有的权益,教育法制存在片面性。学生也具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益,对于和密切相关的学校事务也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学生对于校内事务也具有表达权与监督权。所以高校的教育法制要结合育人的价值导向功能,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为管理的基本原则。

1.3 需要强化权益保护

在近年的发展中,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状告学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并且数量也有上升的趋势。这类现象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具有了自我保护意识的意识,但是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高校在法制进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权益问题。这类现象的产生使高校在法制进程中转变原有的观念,教育管理首先要有法制思维,要通过法制提升管理效果,高等教育法制要为学生权益保护创造条件。

2 高校教育法制与学生权益保护的基础

2.1 从政策到法制

法制化是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 。教育法制化就是教育管理通过立法方式转变为可行的法律文件。在高等教育法制化进程中,依赖政策的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快速的发展需求,教育主体要原有的从依赖政策转变为依靠法制。此外,教育主管理部门也要“简政放权”,在法制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权益保护才有了基础,教育法制体系的建立要充分结合学生权益。

2.2 从法制到法治

法治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化是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学生权益管理的依托。法治化是法制向法治的转变过程。法制是作为法律体系,根本作用体现在有法可依。法治体现出有法可依,依法体现出思维意识。在高校的教育法制中,法治化实现管理依法的保证,高等教育从政策向法制的发展,也体现出实现了法治化,有了教育法制还要有教育法治的保证,法治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实施教育法治的关键点在于法治观念的具备。

2.3 从管理到治理

管理实现治理,代表着治理方式的转变,教育管理实现治理直接体现,如果管理方面的转变代表着去行政化,治理过程要实现各方参与,这种共同治理的参与方也要包括学生,他们的参与有利于保护自身的权益,在多方共同参与的模式下,学生的权益会受到关注,在各方利益平衡的条件下实现治理方式的转变。管理到治理是权益保护的重新确定,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体现出治理理念,可以引领高校治理方式的规范化。

2.4 发挥信息的作用

信息化是实现教育治理的有效路径。法治环境需要信息化,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信息的透明度,推进教育进一步的法制化。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信息公开是发展趋势。在推进学生权益保护法制化的进程中,信息化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改变了教育管理原有的生态环境,消除了封闭式教育管控存在的缺陷,高校教育可以变得更加公开,方便了学生的参与监督。

3 高校教育法制的创新发展

3.1 管理理念的创新

法制是实现权益的保证,在高校教育法制化的背景下,高校的管理理念也要实现创新。法制是学生权益保护的基础条件。高校在治理中不仅要落实好现行的教育法律,还要保证校内制度的合理性,制度本身要结合学生的权益保护,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要坚持人本,因为人本是教育法律关系中学生管理的基本前提。人本要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根本,要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中,学生既是教育和管理的目标,也是参与学校管理主体之一。

3.2 管理方法的创新

在高等教育法制化背景下,教育管理要立足于服务学生,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权益,受到学生的认可。如果高校片面强化单向管理,难以保证学生的权益。高校对于学生管理要着力解决教育管理和学生权益维护之间的关系, 实现教育管理与学生需求的结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强化价值引领,对于思想进行思想上的疏导,才能使学生管理产生实效。高校要在法制框架下尊重与解决学生的合理需求和诉求。

3.3 管理制度的创新

高校的管理制度要体现出学生的意愿。对于学生的管理,要实现制度上的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体现出学生权益保护的效果。在管理创新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主体权益,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实现制度创新时保障学生可以广泛参与。对于学生管理的关键是执行,管理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是管理对象要实现自觉遵守,而对学生利益的保护有助于提升制度的执行效果。此外,高校还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监督,以保证制度的可行性。

3.4 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最新的教育管理思想中,更加突出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化的持续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高校的学生管理中要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要针对创新人才,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相关的条件。高校借助法治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制度的科学合理性是保证法治化管理效果的基础。针对高校学生的法治化管理,高校要注重完善管理制度,要消除原有管理制度的缺陷,针对法治化管理的实际,要保证制度的约束作用。针对学生的管理要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要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变化,高校要发挥思想教育在育人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4 结束语

高等教育的法制化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在法制化的进程中,要考虑到高校学生的权益问题,实现法制化和学生权益保护的同步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为提升教育的质量,创造法制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法制化法制法治化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内容和路径研究
全面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提高民生建设法治化水平
加强基层部队法制化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的完善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