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之举措
2019-06-11刘晓寒戴伯秋
刘晓寒 戴伯秋
1 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探索”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途经
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灵活,为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推进,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探索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共同参与的“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机制,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途经。通过调入或者柔性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担任研究员和导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引进校园,通过企业冠名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双元制、双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准确对接岗位需求,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 对接现代服务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按照“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中国制造2025”和“创业创新”的新要求,调整好学校专业设置,停办部分与学校办学定位、与当地经济产业相关度底、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新增部分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专业。新增专业主要瞄准新产业和新业态,更加关注经济需求。
1.3 加强重點特色专业建设,铸就专业品牌
对接地区产业体系,解决重点产业所急需的人才问题,为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断服务地方区域产业。
1.4 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学校要立项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进步同步发展,紧扣产业发展新动态、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不仅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各专业群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在充分了解岗位技能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主线,形成基于专业群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包。建立课件库、教案库、项目库、习题库、试卷库,确定课程教学文件,规范教学内容。完善微课库、视频库、在线学习平台,全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政班级教学与跨专业学习共同体结合,实体课堂与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贯通,完成由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升级。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 强化合作,探索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托地区集团成员企业和校友企业,校企共同夯实“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校企在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方面的“四融合”,构建了“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将各专业、各课程的实训内容串联起来,引入企业的真实数据进行真实的顶岗实训,培养学生跨界融合、多元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
3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有力
3.1 教学管理与保障
(1)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注重绩效考核。修订完善《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学生课堂学习基本行为规范》和《学生课堂违纪处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整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由教授、副教授等组成的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起学校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和教研室为主体的三级监督机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实现了教学计划管理和运行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由学校、各院部和学生共同参与,监控信息反馈渠道通畅,教学质量与教师考核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畴。
(2)教学监控严抓不放。关注学生发展,坚持抓好常规教学检查,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教学进行严格监控。实行网上学生匿名评教,其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结果的真实性。日常教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3.2 教学资源库
按照“师德为先,能力为本,教学中心,服务学生,促进产业”的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为主线,以特色专业群师资建设为重点,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教师成长和激励机制,初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扩展教与学的手段、范围和形式;实现“能学、辅教”的目标,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实践教学保障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标准田径场、体育教学训练场、舞蹈与形体训练馆、篮球场与足球场等。高标准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先进的数字校园。
(作者单位: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