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9-06-11张凯璇
张凯璇
在高等院校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地关联着人才的质量,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主体性作用,而朋辈教育则是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简述朋辈教育的概念,通过四个方面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最后通过五个方面对朋辈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1 朋辈教育概述
朋辈教育的概念是: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或教师在同龄的学生之中选拔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助人为乐的学生,以培训为契机,充当朋辈的角色,进入学生之中,用他们的有效经验、极强的知识储备、高于同龄人的技能水平、乐于奉献的精神,引导所教育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协助其学好专业课程,畅通人际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渠道,能够充分地适应生活,使心理中的困惑得到诠释,并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朋辈教育作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弥补了传统教育上辅导员提问学生作答的不足,也避免了学生无法向辅导员说出真实情况的尴尬。而朋辈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便捷地交流思想以及相关经验。同时,朋辈教育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人的发展,在教育他人的同时,也使朋辈施教者能够提高自控力,加强自我管理。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隶属于社会之中的特殊群体,其年龄处于18岁至25岁之间,年轻而具有活力与创造力。由于大学生较少接触社会,基于青春期,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弱,缺乏自我认知,同时人格的发展、意志品质都相对较弱。步入校园后面对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部分学生会产生紧张、焦虑、 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大学期间,学生均会面临源自于人际交往、学习、就业、情感、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据统计,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介于10%至30%,所以,大学生是存在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引发其问题的原因如下:
2.1 新生适应性障碍
某些大学一年级新生由高中生转变成大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适应性障碍。初次来到大学校园,一方面学生针对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崭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不适应的状态。另一方面,实质上的大学生活与同学理想中所建构的“象牙塔”相差很大,从而大学生将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失衡的现象。适应性障碍是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
对比于高中,高等院校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大学校园里,老师授课的容量大,速度快,其授课模式是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后做大量的、自主性的预习与复习。假如学生没有探究到良好的学习方式,将面临着应试与学习方面的压力,其精神状态将会处于高度地紧张之中。其次,随着现阶段高等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与就业岗位间所存在的缺口较大,致使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极大的压力。学业和就业方面的压力是大学生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体原因。
2.3 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個体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充当重要的角色,原生家庭对个体的性格、气质、心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个体生活在支离破碎的家庭内,或长期不能获取父母亲的关爱与认同,或是童年时期经历过创伤性事件,这些因素均会使人体的心理遭遇极大的损伤。如果不及时地发现与疏导,将有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2.4 人际交往的困难
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一般以自我为中心,较为自私。人际交往时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他们缺失相应的技巧与方法。所以大学生在度过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群居生活之后,会发生各种矛盾。当矛盾集聚较多而无法调和时,会给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3 朋辈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3.1 普及与推介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朋辈教育为媒介,针对其知识加大宣传的力度,进行普及与推广, 使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己,掌握心理健康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以及具备的深远意义,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阐述推动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使大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化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的习惯,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创新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讲授调节心理的方式, 使大学生掌握调适自己心理的知识技能,使心中的困惑得到有效地消除,培养坚强的意志以及奋斗精神, 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勇敢地应对挫折,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心理异常的现象加以诠释, 使大学生掌握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科学与理性的态度对待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3.2 有效地化解心理咨询方面的尴尬
大学生在心理咨询的时候,易出现尴尬现象。如某个同学在心理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但自认为没到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地步,或是遇到心理老师却不知如何说起,而导致放弃心理咨询,甚至排斥心理咨询。以朋辈教育为契机,将为走出上述尴尬状态奠定基础。基于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多元化网络, 朋辈施教者广泛而直接地深入学生群体中间,具备直接性特征,他们之间的沟通能有效地消除求助者的恐惧心理, 并使尴尬的局面得到充分地化解。朋辈教育与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需求相适应,实现彼此帮助的目标,在同学的亲切关怀下、谆谆地劝诫下,使心理方面存在问题者感觉到真诚的关怀。
3.3 针对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地干预
朋辈施教者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学习与生活于同学群体中,他们是校园中的活跃成员,易察觉到同学的心理变化情况,并能细致地洞察到一点一滴的印迹,从而使学校及时地觉察到心理危机,使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具备一定的可能性。还有诸多基本性、不严重的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诸如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适应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等,朋辈施教者通过自身的工作或开展心理互助等活动,解决大部分问题。如是遇到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同学,朋辈施教者将及时上报至高校辅导员, 让辅导员及时地掌握情况,并加以有效地干预。
3.4 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基于新形势, 高等院校既有的思政教育和心理问题的相关辅导咨询与日益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需求不相符。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同龄人发挥主导性作用,其形式极其灵活,其内容是大学生所熟悉且需求的,并非由上至下地灌输与培训教育,其属性如同朋友间的聊天,基于形式与内容方面具备传播性特点,在探究问题时,通常融入同辈间的奋发与自强精神,而自强精神则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环节。
3.5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朋辈施教者及时有效地调节同学情绪,使其心理方面的困惑得到有效地化解,积极主动地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 协助心理方面存在需求的同学,为同学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予以紧急地干预,及时地向学校予以报告。理论与实践表明:假如班级中存在朋辈施教人员,学生之间将能够构建和谐的关系,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使积极向上的风气蔚然成风。
本论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沙龙形式下的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2018SJSZ08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