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教育的电商专业孵化工作室建设研究
2019-06-11赵美玲
赵美玲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推进,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中职学校作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近几年的办学和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意义。众多学校试图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促进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筆者通过分析当前中职电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实际环境,提出构建基于双创教育的电商专业孵化工作室,以此来促进电商专业产教融合,实现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以教师团队主导、学生团队主体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教育模式。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对课程设置提出要求,“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专业教学要分析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按各个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然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后,却面临很多的不适:岗位操作水平不够,能力不足,理论多实践少,电商思维跟不上等。
电商企业主在使用新人时面临诸多顾虑,许多电商企业主反应: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所教非所用,长期以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必将走向专业办学的死胡同。
2 影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原因分析
导致目前电商专业人才培养遇到瓶颈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具体分析如下:
2.1 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复合型教师团队
当前,中职学校具备专业电子商务知识能力的专业老师不多,具有电子商务实操经验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普遍由计算机专业或经贸类专业分离开来,并由原计算机专业和经贸类专业教师组建而成,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然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团队绝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教师和市场营销教师的组合,而是需要具有专业电子商务理念和电子商务实操经验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2.2 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宽而广的专业门类,涵盖内容丰富,就业方向广。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必然导致专业建设泛而不精,虚而不实。
许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种类繁多,追求面面俱到,提出的培养目标宽泛,致力于培养“万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并不符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实用、专业的需求。
2.3 适用教材少,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规则变化快,相应的教材相对滞后。许多教材偏理论,轻实操,不适合中职学生使用。还有很多课程教材与电子商务理念相对脱离,达不到教学需求。
2.4 教学实操不足,校方重视不够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不实战不电商”的专业特点。而在许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难以开展,实训设备落后,以传统机房为主要实训场地和设施。
此外,电子商务专业实训项目落后,还停留在仿真式和模拟式的软件模拟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实训效果差。
3 基于双创教育的电商专业孵化工作室项目的建设方案
3.1 构建基于工作室全过程的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3.1.1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适岗、双向”的核心课程
以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核心课程,加强初始就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做到“强基础,精方向”。注重课程内容的融汇贯通, 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通过设置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发展、人文科技、创新创业素养等方面课程,形成以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系统,为学生的生存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1.2 校、政、企联合,开启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O2O教学模式
以服务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本着简洁、适用、高效的原则,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O2O模式,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线上开设创业动态、创业政策、创业课堂、创业指导、创业大赛等栏目的课程。整合校、政、企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展线上创业知识讲座、创业技能培训、项目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及相关服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信息的开放、融合、互通,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创新创业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定期邀请知名创业者以线上互动讲座的形式开展 “企业家课堂”、“创业论坛”等创业专题活动,面向学生讲授创业经验、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案例教育,进行线上深入指导答疑,交流经验,实现校内教师、企业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
线下企业专家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每位学员,导师带领学生入企观摩学习和实践,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过程,将师傅带徒式的指导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因材施教。
3.2 创新工作室制度,以教师创新带动学生创业,培养有实操、能示范、会教人的双师型教师
3.2.1 依托工作室项目,强化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构建“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根据《***职业学校电商专业工作室规划方案》,将工作室成员的培养目标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同时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以及学校三方联合签订《***学校工作室成员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要求主持人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工作室成员的具体培养考核方案,明确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方法、途径、考核指标;帮助青年教师制订三年成长计划、方法和模式,实现工作室成员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上的快速成长;同时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并计入学员专业化发展成长袋中。借助工作室这台“母机”,每间工作室需“孵化”出3~5名拔尖人才,需培养5~10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2.2 完善工作室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工作室项目
为保障工作室正常高效运行,需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并挂牌彰显效应,同时,要求每个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能自觉遵守四项制度:即活动会议制,学习汇报制,成果申报制,荣誉归档制。经评估考核,学校将对工作实绩显著的特色教师工作室及其成员,给予表彰奖励。
工作室经费由启动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组成,每个工作室由学校每年下拨专项经费2~3万元,用于课题研究、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购买书籍等。工作室经费由学校教研处、办公室根据经费使用范围和财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专款专用。
同时,学校通过企业的参与,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授课,又可以将学校的教师安排到企业现场去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专业教师可全程参与其中,通过参与项目实战,丰富实战经验,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3.2.3 加强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管理,保障工作室项目顺利开展
学校可专门成立工作室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室运行情况的评估考核等业务工作。工作室项目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自主申报,学校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予以通过并进行授牌。工作室主持人再选拔吸收3~5名具有共同的教育追求的教師作为工作室成员。在每个工作周期特色教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等考核方式,对工作室进行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和一个工作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并实行过程性评价淘汰制,考核不合格则摘牌停止运行。每个工作周期结束后,考核合格的特色教师工作室须进行新一轮的申报工作。
3.3 创新学生创业平台,打造校园创业精英,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工作室项目通过提供集创业教育、孵化培养、精英打造于一体的连贯性、递进式教学模式,致力于“让学生成为梦想实现家”,为校园创业者提供知识保障及实践护航。项目通过创业素质类课程、创业工具类课程、创业综合类课程及多种实践保障机制,减少学生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培养创业意识及开拓精神,将创客实践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打造创意校园孵化创新人才。
3.4 形成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研究成果,提升我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通过工作室项目的实施,能够实现创新创业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业实践、指导帮扶、项目孵化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一批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我校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化创新创业研究成果,提升学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4 结束语
响应党中央“以创业带动就业”号召,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逐步转型校方传统教学模式与思路,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通过工作室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改变程式化强加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求得体验感悟,为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新营造空间,强化校园创业服务,改善校园创业环境,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为同类职业学校起到积极示范及龙头带动作用;同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区域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作者单位:东莞市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