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 科学衔接
2019-06-11蒋丽琴
蒋丽琴
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但是,幼儿园“去小学化”并不等于让孩子“零准备”入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坚守专业立场,以儿童的需求为导向,;以主流价值观和专业研究为基础,扭转家长及社会的“集体无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自然过渡、科学衔接。
● 入学愿望的激发
入学准备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不只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而是整个幼儿园阶段。比如,进入大班下学期,就可以开展“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而不要把针对性的入学准备集中在幼儿园毕业前的一个月内匆匆而过、流于形式。我们应该将一些“看不见”的准备融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多种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其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同时,以主题推进为线索,通过开展“参观小学”“课间十分钟”“我有小书包啦”等活动,引导幼儿产生向往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 学习品质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久的专注力、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等学习品质应该在幼儿园的游戏与生活中积累和培养。就拿数学来说,可以在吃饭前,根据小组人数分发碗筷,建立一一对应的数概念;每天记录并统计出勤、天气情况,获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现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事物,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关注、对问题的好奇,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专注、坚持、合作、协商。
●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幼兒园可以减少一日生活中不必要的集体行动。特别是如厕、洗手、喝水、点心、午餐等生活环节,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安排、自我管理的机会。如,自倒豆浆、自取点心、自己收拾整理、漱口擦嘴并记录用点情况,逐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另外,要给予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引导幼儿共同讨论、集体制作“班级公约”等,帮助幼儿逐渐内化规则,进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在家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每天睡前整理好第二天需要带到幼儿园的物品、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出游活动前让孩子规划一份出行计划书、准备各类出行用品等,培养孩子初步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技能等。
● 时间观念的确立
为了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作息制度,一方面幼儿园到大班第二学期可适当延长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长,缩短午睡时间。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学会管理时间。如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入园不迟到”秘籍,坚持入园签到,统计每天不迟到的人数。针对做事拖拉现象,开展“一分钟能做什么”活动,通过调查、交流、游戏、比赛等方式,理解要珍惜时间不无故浪费。
幼小衔接不是简单地谁向谁靠拢,而应是幼儿园与小学彼此沟通、共同调整、双向衔接。基于儿童需求的幼小衔接才是真正有效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