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课堂实践
2019-06-11雷海燕李丽丽
雷海燕 李丽丽
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而培养思辨能力则是重中之重。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对理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思辨能力课堂实践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进行自主的思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强调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学习与思维的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当前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大众化的宏观背景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须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以传授知识为重,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转变。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性人才必备乃至核心的能力,而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具有思辨能力,因此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辨能力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研究对象集中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极少关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这一群体。尽管硕士研究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国内相关研究大都从宏观角度理论层面探究培养方法,很少关注某一具体学科硕士研究生思辨能力发展状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将对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途径进行研究。
1 理论依据
思辨能力是利用恰当的评估标准确定某物的真实性并作出有根据的判断,是突破原有思维定式的关键,只有突破自己原有思考问题的模式才能真正提出有价值、有创新的问题,最终使自己成为创新人才。美国的思辨能力研究者Paul (1993)曾经提出教育改革的前提是将思辨能力作为调整课堂改革内容的中心环节,因为教育领域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思辨能力。
1.1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关知识的学科可以分为三种:理论性的、实际的和生产性的。理论性的知识形成了学校对讲授式教育的重视。而英语能力属于实际性的和生产性的知识,应该鼓励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因为自己获得的观念比别人传授的观念会更加清晰而深刻。西方教育之所以否定灌输式教育,就在于它不仅形成了教育上教师机械教和学生被动学,而且还把获取知识看成了教育的唯一目标。这样教育的结果使得学生缺乏创造性和独立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自主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策略,对培养学生技能及解决长期困扰英语专业的难题,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 自主学习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西方教育家就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 responsibility) 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这种责任的主旨是学习者发展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这种学习渐渐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的一系列技能。自主学习的概念最初通过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 的现代语言项目进入外语教育领域,随后外语自主学习这一概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语言教学越来越趋向于交际化,自主学习也被看作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理想状态。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也有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要晚于西方国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自主学习概念以来,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2 主要内容及目标
相对于目前研究生思辨能力研究的重理论、轻实践而言,本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围绕思辨能力核心技能“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自我反思”,依托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梯度式的培养,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传统的英语课堂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点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不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英语课中语言技能训练不可或缺,但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论辩等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辩能力相辅相成,有必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把语言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英语教师不但要自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还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和思考。英语课不是一门纯语言技能课,而是一门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基础课程。因此,本文针对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着力对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方式进行研究。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对英语教师来说, 能否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是创新素质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应该具备如下能力:
2.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当今欧美课堂的提问主体已出现了由教师向学生转换的趋势,主体转换反映了当代英语教育对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人才的迫切要求。英语教育界有关专家提倡的学生主体策略,一方面可以摆脱老师首先提问所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更符合他自己的实际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积极性并取得成功。学生通过积极的输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了语言技能,同时又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交际中获得一定的语言输入。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地探究未知世界并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仅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再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纵深。实际上,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2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上普遍反映学生就业后的创新能力不强,应用能力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有效和恰当地参与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学好外语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应自己学会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监督学习,自我评价学习结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会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相反, 在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积极的组织者、聪明的监督者和适时的参与者。
2.3 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研究性的反思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提升学习效果。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把他们的原有知识与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和策略。反思活动进行得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利于学习者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也因此而得到全面提升,教学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课堂教学三大原则,作者总结出一套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即学习者自主思辨教学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正确、科学、有效地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地探究知识并分析、解决问题,课前与课堂上与同学分组相互合作学习,课下积极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从而培养创新人格和创新性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对英语教师来说, 能否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是创新素质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及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等小组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者自主的思辨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执行 :课前预习阶段——自学质疑、提出问题 ;课堂讲解阶段——教师思辨提问教学,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课后巩固阶段——反思課堂学习内容。
3 结语
在围绕英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展开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新的思路涌现,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逐一探讨。研究过程中,作者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重要角色和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系2017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论文 项目编号: 2017JG78。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