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应该尊重每一个儿童

2019-06-11汪苑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脸谱面具京剧

汪苑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我意识到每一个儿童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后,我也不断地在实践和反思中反问自己,好的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在课程实践中,我又不断地印证着这样的儿童形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的学习速度、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能不断发挥主体能动性,建构对自我的认知——知道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还能干什么。

从“激发所有儿童的兴趣”到“支持每一个儿童个性化参与”

传统的主题课程模式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全体幼儿或制作、或搜集、或分享。为了促进个体的整体发展,教师甚至事先设计缜密的课程教学计划,确保每一个领域都能够涉及。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适于每一个儿童,也势必会导致有些儿童参与课程的深度不够,所实现的学习与发展似蜻蜓点水。如果幼儿园课程能够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兴趣,尊重每一个儿童参与的时机和方式,那么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去年4月,我记录了关于恬恬的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故事”,这些也从侧面展现了班中当时发生的有意思的京剧脸谱课程——恬恬一开始并没有参与,当班级多数幼儿参与时,她慢慢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融入进去,最后享受其中。

学习故事:青衣梦

故事主人公:恬恬

年龄:6岁2个月

班级:大一班

背景简介:恬恬是一个内秀的小姑娘,平时很爱去音乐角跳舞,说话轻言细语,做事情小心翼翼。最近,班里小朋友们对脸谱面具很感兴趣,有很多小朋友都去美工区制作,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的时间了,但是,恬恬从来没有去过。

时间:2018年4月10日

游戏区,沐峣拿着他从家里带来的一本脸谱的书,激动地跟何老师分享每一个脸谱背后的人物故事。你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等到沐峣分享结束,你拿起他的书,仔细地翻看。过了一会儿,你拿着书,走到我跟前,翻到一页,轻声地告诉我:“汪老师,你能把这个拍下来,发给我妈妈吗?”我有些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把这一页发给妈妈呢?”你看着我:“因为,我觉得这一页很漂亮。”看着你恳切的小眼神,我答应了你的请求,当天晚上把它发给了你的妈妈,尽管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时间:2018年4月13~16日

小朋友们已经连续制作了两个多星期的脸谱面具。11日的傍晚,我从网上找了一首名为《说唱脸谱》的音乐,放到了班级音乐角的公共U盘里。两天后,让我惊讶的是你居然都选择了音乐角,跟着《说唱脸谱》的音乐,跳起了舞。接下来的四天里,你每天都去音乐角,连续的观察让我惊喜地看见你不一样的魅力……

时间:2018年4月18日

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戏曲学院的专家。这也是你第一次制作属于你自己的脸谱。在听老师介绍完如何绘画不同谱式和角色(生、旦、净、丑)的脸谱之后,大家开始纷纷投入自己的石膏脸谱绘画中。而你并没有着急立刻动手去画,而是先找來了那本书,仔细地翻到了那个你曾经让我拍照的一页……你说,你要画这个。接下来,你开始认真地勾勒和涂色。晚离园,妈妈来接你,你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个脸谱!”满怀着喜悦和成就感!

时间:2018年4月19~23日

今天,你的计划是去美工区制作一个青衣的脸谱面具!当我好奇地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你说:“我想做完,可以戴着它去音乐角表演……”这是你第一次主动要求去美工区制作脸谱面具。你用细细的颜料笔勾勒青衣的眼眶,你的样子专注而投入……站在镜头后的我想象着,你戴上面具在音乐角跟着音乐起舞的样子,一定和之前不一样,一定会更美吧!

当你完成你的脸谱面具,你真的戴着它去音乐角跳起舞,你的表演很快吸引了其他小朋友,大家也来和你一起跳舞。受你的启发,我决定在音乐角投放专业的戏服。结果,你的兴趣更浓了。5月中旬的一天,家长的微信群里,妈妈和我们大家分享了一段你在家郑重其事地表演《说唱脸谱》的视频,所有人都被你的唱腔、眼神和动作吸引和震惊了!你就是真正的小青衣呀!

恬恬在幼儿园的课程里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下不断地表达表现,十分享受这个过程。倘若教师没有关注到她的真正兴趣,也许就不会想到记录下那些乍现的闪光点,就不会要去提供音乐、戏服等材料作为支持。尊重儿童就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兴趣,支持不同孩子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发展。

从“发现儿童的力量” 到“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力量”

我所认同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源于教师发现每一个儿童的力量,课程的核心价值是让每一个儿童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力量。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让个体逐渐获得对自己的认知才是终身学习的价值追求。幼儿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建构对自我形象的认知——知道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还能干什么。我努力地从发现儿童的力量,逐渐转变为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力量。

在班里发生着京剧课程的过程中,大班的小男孩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上了京剧,以至于主动要求学习京剧,最后影响周围人也爱上了京剧。

学习故事:小戏迷

故事主人公:天启

年龄: 6岁

班级:大一班

背景简介:天启是学习能力很强的小男孩,做事踏踏实实,性格稳重。开学初,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面具感兴趣,纷纷用纸盘制作,一天,班里一个小男孩带来了一张关羽的画像,决定做不一样的面具。没想到那个周末,天启回家自己主动画了一幅,从此开启了他的戏迷之路……

时间:2018年3~6月

你第一次参与面具制作,是受到了班里另一个小朋友的启发,利用周末在家里独自完成了一个脸谱绘画。每天,你都会选择美工区,勾边、涂色、试戴。你绘画脸谱的手法越来越娴熟,你对关羽的脸谱特征已经了如指掌!当音乐角投放了《说唱脸谱》的音乐之后,你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戴着你的面具去表演,乐此不疲。当我们又增加了《三岔口》的唱段后,你每天更加投入地和小伙伴去表演。再到后来,你将音乐角想象成了京剧大舞台,体验报幕、旁白、演员等不同的角色,享受京剧表演的乐趣。慢慢地,你想要更加真实地体验京剧演员的感觉。于是,你决定,在自己的脸上画上真正的脸谱……“六一”歌会上,你画上关公脸谱,一举一动,已然一位真正的京剧演员。听你的爸爸妈妈说,你在家,每天都会不由自主地唱戏。对了,你还让同样为戏着迷的奶奶给你讲戏。毕业之后,你主动要求妈妈带你去学戏。受了你的影响,你的爸爸妈妈也爱上了京剧!

从“教”和“陪”到“和儿童在一起”

在开展京剧课程期间,作为教师,我们也对京剧越来越感兴趣。为了支持孩子的学习,我们不断地学习有关脸谱、京剧的常识,以及体验一些基础的唱、念、做、打。一开始,我们认为,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相关经验,才能明白课程可以带给儿童怎样的学习、儿童在不断体验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怎样的瓶颈,提供合适的激发物,适宜地支持儿童;后来,我们还体会到,只有彼此都真正感兴趣,教师才能与儿童“对上话”,在儿童需要的时候才能与之呼应,让学习走向深入。

“京剧盲”迷上了京剧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出生于黄梅戏的故乡,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黄梅戏,但是说心里话,我打心眼里不喜欢听戏。小时候如此,长大了读大学、念硕士,毕业后工作3年,27年一路过来也是如此。因为不喜欢,所以想都没想过去了解戏曲。可没想到,班里的孩子们陷入制作脸谱面具的痴迷状态,慢慢迷上京剧表演,并投入了巨大热情,这些都感染了我。每天听着京剧音乐,看着孩子们乐在其中的表演,听着专业家长在课堂上的讲解,我发现自己竟然慢慢被京剧这门国粹吸引,开始情不自禁地从网上搜集京剧表演视频、京剧唱腔音频,欣赏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间的美。从前,梅兰芳在我头脑中只是一个抽象的人名,他的经典剧目是什么、这位京剧名伶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一概不知。现在,在孩子们的影响下,我居然也对此好奇起来。一个周末,我真地走进国家大剧院听专家讲解戏曲的四功五法……原来,陪伴儿童游戏,居然激发了自己新的兴趣。我也逐渐被卷入这段有意思的京剧课程中,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一段学习旅程。

园长也来“凑热闹”

自从音乐角开始投放京剧《三岔口》的视频,孩子们每天拿着iPad欣赏,自学自演。一日,刘园长进班,看见孩子们正在兴头上,表演着各种有趣的动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刘园长特意咨询了自己爱好京剧的父亲,了解了《三岔口》剧目的主要内容。第二次进班时,她发现,音乐角还缺少这出戏最关键的道具——桌子。于是,刘园长带领小朋友们讨论,班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当表演用的桌子。孩子们居然找来了钢琴凳!道具有了,小演员的表演热情更高涨了,许多有趣生动的动作场景出现了。

一向把儿童有意义的游戏和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刘园长,为了让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内容,特意从网上购买京剧《三岔口》的相关绘本,送给了孩子們。孩子们更有意识、有目的、也更精彩的学习也就随之而来啦!

小小“三国家”

大班第二学期,孩子们从对制作各种面具产生兴趣,到对脸谱产生兴趣,开始制作各种脸谱。沐峣在大家开始制作脸谱时,就兴致勃勃地从家里拿来了一本脸谱书。这是一本讲脸谱背后人物故事的书。每天的游戏区环节,他总是拿着自己的书,给老师讲里边的三国故事。但是他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制作脸谱、面具的活动。

4月的一天,在上午的游戏区环节,沐峣又拿着那本书,给保育员何老师讲诸葛亮和夏侯惇的故事。何老师像位细心的小学生一样,拿着纸和笔,认真地记录小家伙慷慨激昂的演说,嘴里不住地说:“哇,今天听你说,我知道了好多之前都不知道的三国故事呢!”没过多久,后勤主任赵老师巡班,何老师激动地和赵老师分享这位“小专家”的事迹。赵老师惊呆了,也想听一听,于是坐下来,请求沐峣再给她讲一遍。听完他的讲述,赵老师也激动地脱口而出:“你太厉害了!我以后天天都要来听你讲,从现在开始,我是你的粉丝了啊!”之后的日子里,赵老师真的经常来听沐峣讲故事……一向只敢在老师面前讲故事的腼腆男孩越来越自信。终于,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第一次站在了台前,给全班小朋友讲三国故事。从此,班里的小朋友都知道我们班有一个小“三国家”,那就是沐峣!有的小朋友在制作时对脸谱对应的人物好奇,也都会去找沐峣咨询。

不一样的大玩伴

或是被孩子的兴趣吸引,或是为了支持儿童更加有深度地学习,身边的“60后”“70后”老师们,纷纷为助力儿童的学习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教室里,总能看见老师们要么拿着手机给孩子讲网上搜索到的脸谱故事,要么就是在激动地用相机记录他们的精彩学习瞬间……

业务园长姜老师为了支持大一班孩子们的表演,特意从家里拿来了水袖,放在了表演区。女孩们见了这件神奇的京剧表演道具,开心极了。可是,怎么舞动水袖呢?一天,何老师居然在表演区穿上了水袖,给孩子们示范表演。小家伙们痴痴地看着高大的老师认真地做动作。举着镜头的我竟有种莫名的感动。这一刻,何老师的眼睛里有光,我看到了她的心和儿童的世界紧紧依偎在一起!

这些点滴瞬间无不在向儿童表明,老师和我在一起!不是一个老师,而是所有老师都卷入我们的课程和学习。在每一个普通的镜头中都能看到老师和儿童在一起游戏、学习的虔诚姿态,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有意义的课程一定能让儿童和教师双方都有所获、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好的幼儿园课程不在于整齐划一,不在于参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它是否有持续的吸引力,能不断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持这种吸引力,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提供持续的支持,还要能在过程中与儿童一起学习。这样才能让课程向着卷入度更深、儿童更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才能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也才能让课程的影响在儿童身上看得见!

猜你喜欢

脸谱面具京剧
画脸谱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漫画二则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南瓜面具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