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馆应如何做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
2019-06-11林静
【摘要】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宝贵财富积累, 融合了民族特色和思想观念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戰与困境。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保护与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责。本文主要从开展普查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科学的保护与传承制度和加强推广交流等方面,分析了如何保护与传承优秀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宣传教育;推广交流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宝贵财富积累, 融合了民族特色和思想观念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所积淀和凝聚而成的最深沉、最厚重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或是彰显了古代人们的智慧, 或是传达了多种价值观念,对现代人仍然具有启示和教育意义。民族民间艺术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文化馆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境。文化馆作为面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保护与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责,更是推进中华优秀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和中坚力量, 应该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
一、基层文化馆应广泛深入开展普查工作,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打下夯实基础
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蕴藏于民间,蕴藏于基层民众之中。因此,基层文化馆、站作为文化系统中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单位,对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也是文化馆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作为基层文化馆,想要深入开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普查工作,就必须先摸清辖区内的优秀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家底,有针对性地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人或聘请专家开展普查工作。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二、基层文化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保护、传承民族民间艺术工作的认识
要保护好民族民间艺术,要拓宽传播的渠道,最终目标就是要使民族民间艺术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作为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自身也应该有一个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的意识。要真正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凝聚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基础,对弘扬中华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效保护相关资料及文献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留下了许多的古籍文献资料,它们也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物质载体,对其传承有这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经过主观人为的编篡、删修,以及因承载介质或时代、自然等因素造成减损流失,因此,对它们的保护刻不容缓。应当把它们放进收藏机构,做好登记工作,对缺页进行修补,请专人做好保护与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利用缩微、影印、扫描等现代技术,对各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提供使用。对特定的技能技巧进行“口传心授”之外的“物化”传承,包括运用录像、录音、照相、文字记录等手段形成的资料,也要妥善保管。
(二)组织开展学校教育活动
要系统地传播民族民间艺术,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另外,还要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作为必修课程,由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教学与科研,提升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层次与质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三)利用现代传媒向群众宣传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
利用现代高科技传媒宣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其普适性宣传,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资源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服饰搭配、墙体或街面广告、公益宣传中,渗透在网络、报刊、广播、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能普及得更广。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深层文化基因的改变,必然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以及民族特征的弱化甚至消亡。我们应该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切实做好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只有自身认识提高了,才能唤起我们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工作中焕发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地、切实地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三、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还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
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以及中央与地方、当前与今后如何对待。首要的是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在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健康的发展。传承人是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传承人能否正常开展传承活动,能否有序传承、接替,直接关系到非遗项目的存续和消亡。因此基层文化馆、站一定要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支持和帮助他们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传承活动中的具体困难。
首先,可以公开部分传承人的资料信息,在社会上寻找传承人弟子,通过师徒双方自主选择的模式确定一批师徒结对,开展免费带徒、传授技艺,为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后继有人提供有力保证。
其次,也可以努力开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掀起未成年人传承传统文化热潮,把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精髓与加强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克服在传承中人为地加进现代元素,使之变成洋不洋、土不土的“四不像”,杜绝把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变成闹剧等错误倾向。
四、创新机制,加强异地交流,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向外推广,打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做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还必须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规划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传承工作的成败。
(一)组织开展民俗活动
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创新机制,加强异地交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原则。我们在保护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中,政府或企业应当提供一定经费的赞助,以减轻百姓或民间民俗组织的经济压力;还应在民俗活动的规模、范围、形式、内容上不断延伸,不断扩大。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而显示出活力,形成街区、村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产业文化良性运作的互动模式,这样它才具有文化保护空间的特性。
(二)使用互联网提高传播效果,加强异地交流
互联网时代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无远弗届,不须特定地点,不须超大的空间,同步及时的传播特性,使其成为当下这个时空背景下推广民族民间艺术非常重要的选择。以往的民族民间艺术推广可能是一个展览、一场演出,或者一项活动,这些都只是点的效应。但互联网具有穿透性的整个面的优势,这一点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或取代的。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行销传统文化,是当下最大的课题。因此,让民族民间艺术用通俗的方法获得通俗的影响力,应该是互联网时代民族民间艺术重获新生的途径。
由此可见,制定科学的民族民间艺术对外交流与保护传承工作规划的重要性。想要创新机制,加强异地交流,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向外推广,就要打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我们在制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对外交流制度和方案时,一定要从实际规划出发,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传承与对外交流制度和具体措施。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向外推广,打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等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将之吸收和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
五、结语
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是一项重大、复杂、艰巨的工程。但当前,大多数基层文化馆在开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中都遇到一个共同的困难,便是缺乏专门人才和资金短缺,这确实需要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基层文化馆也要积极想办法,多层次、多渠道解决人才、资金问题;充分发挥各保护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望精神家园,传承文化基因。此外,基层文化馆在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应正确处理保护和传承的关系,坚持民族民間艺术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其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尊重和弘扬,才能更深入持久地做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曹爱军,杨平著.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朱博韬.论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文化学刊,2015(1):129-132.
作者简介:林静(1985-),本科,文学学士,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