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
2019-06-11
RE:Cover
这是黄渤第三次登上《智族GQ》的封面,在这次封面拍摄的时候我们让他在拍摄时变换了二十多种表情,还被我们“强迫着”吃了一碗放了好多调昧料的拉面。
@Roy:拿电影当商品当然要让观众看得懂,拿电影当艺术就不必指望观众能看懂,不同的人拍不同的电影而已,动机不同目的不同。
@中年少女方枪枪:艺人对观众艺术认知的理解分为:看得懂,唱得高,画得像。
@唐花:可能是照顾型人格让他在渴望自然创作之余,又多了太多顾虑,他似乎是相信了大部分观众看的是表面的传达。确实快餐式文化扼杀了一部分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可还是希望选择那个他最希望呈现的。哪怕结局让一部分人费解,至少它还能带来思考和联想的余地。一部分观众也并不需要被塞进“圆满”,世界的真相,可不就是它的残缺之处?
GQ Live
GQ Live最近在新媒体上将推出“在北京做一天××人”的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们会为你推荐最地道的一些小店,试图让你在北京吃到各地美食,第一期我们从广西菜开始。啤酒鸡、米粉,还有各种小吃,这一次你不仅能看到美食,还能凭借这篇嬗来找到这些店铺。
RE:Report
GQ Focus是GQ报道线下讨论会的新形式,在最近一期的对谈中,我们拢来了毕赣和戴锦华。如何看待影坛对于毕赣的狂热?新片是否致敬塔科夫斯基?长镜头的野心与意义究竟是什么?以处女作惊艳影坛后,毕赣带着数千万投资、大卡司加盟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回归,交出他进入电影工业体系后的第一份答卷。与毕赣对谈的戴锦华教授是著名的电影学者,长期关注、书写电影史。此次GQFocus是两人的第一次公开对谈,只讨论电影本身和拍电影的年轻人。
@Heritage:一直很喜欢毕赣的这句话:我的电影像一场雨,希望你们不要带伞。
@Ljosio:喜欢看戴锦华老师和毕导互怼,太有趣啦,近期内一定要把《路边野餐》看了。
@bearhu:毕赣给世人最大的启示是,一个非北电的学生,不用混迹于京圈,拉着一帮二流院校的影视毕业生,搭起草台班子也能做出电影,何况还有婚庆摄影的履历,更加深了他的平民身份。就像20年前贾樟柯做到的那样,不用依靠制片厂,不必获得龙标,也能做电影。艺术上或许不可评论,二人这种“造反”意识放在同时代都是石破天惊的!
@畸零人:这两个人太有趣了,哈哈哈哈,果然对谈还是这种杠一点儿比较真实,不要谈到作品就是商业互吹,希望大家都能多一些真性情。
GQ Lab
我们一赢想要尝试一些新的形式给你看,于是在最近的GQ实验室上我们全体编辑“拍摄”了一部日剧给你看。我们发现,工作越紧张,自己从里到外从头到脚就越松。日本有宽松世代,我们也在进入一个新的“宽松世代”——倒不是物质精神世界真的变宽松了,而是我们渐渐地学会放过自己了。
@Scott Huang:GQ實验室年度国产日剧,豆瓣评分9.99999,随缘推出下一集,欢迎关注。
@一墨:生活:乖,慢慢来,不要紧的。
@JAC:请问你们下一次还要搞什么花样?这个团队的脑子里到底装着什么东西啊,爱迪生的灯泡口驴?(惊喜到愤怒,爱你们到失去理智)
@Melinda:最近真的想松弛一点儿生活,绷着太累了,人生嘛,最重要是开心。“日剧看起来就很有道理”的思路也太懂了吧。
@温小韬:小王的便利贴居然还写上了日文……也太认真了!
@李斌:“看脸130斤,看肚子180斤。”看脸180,看肚子130才悲哀吧!
@王达:有几张真的以为是乇二タ一二ソグ的截屏,但是看着日文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最后的彩蛋真相大白,真的除了谷歌翻译,剩下没有破绽。尤其是颜值、台词、制作风格,都是满分。现在去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