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推动德国双元制本土化

2019-06-11师小明

天工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体系本土化

师小明

[摘 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成功的办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助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积极为社会培养“职业工人”,实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体系;本土化

德国的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它并不能脱离整个教育体系来谈。德国从小学开始之后是初中,從高中开始就会进行一个分流,文理、实科和主体中学。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避免强制性地让他们都在一个学校里,从高中开始就会进行一个分流,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会更加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从高中阶段就开始走职业教育道路,就是双元制教育。在德国也有全日制的职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专业例如:木工、陶瓷制造、乐器制造、助理。其他的一些专业,基本上都是在双元制教育体系的这个模式之下。双元制教育体系比起全日制的教育还有一个优势,学生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之下是不用交学费的,1/3是由德国联邦政府承担的,还有2/3是由接纳他的企业承担的。学生每个月都可以拿到津贴,因为他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也是为企业创收的过程,但是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学生是没有的,所以在德国更多的青年人会倾向于选择双元制的体系。从高中毕业之后,在全德国大概有65%的人都会进入到职业教育中,其中大部分会在双元制教育体系内。

双元制教育

双元的一元是企业一元是职校,65%—70%的时间学生是在企业里面,在企业里叫学徒,企业里教他们的老师叫实训教师或叫培训师,培训师本身的身份也是企业里面的员工。有30%的时间在学校,是一些理论课程。这些理论课程,包含了它这个专业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包含了一些社会经济学和职业教育法律方面的问题。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的负责机构是德国联邦政府和联邦州政府,联邦州就相当于我国的省。德国联邦政府会出台《培训条例》,每一个专业都会有一份培训条例。德国每个州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布局是不一样的,所以联邦州政府在这个框架上制定自己州的大纲,是有一定的自由度的,会根据本州的产业布局有所调整,但一切都是要在联邦条例的指导之下。

双元制的参与者,在企业里边叫培训师或者叫实训教师,工作是教学徒;负责机构是联邦政府及各级州政府、行业协会、职业学校;职业学校里面就是理论教师,他的工作是教学生。

成为德国的职业教师需要走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德国学生义务教育之后,进行职业培训3至3.5年,就业至少1年,然后他要在技术上进行提升,获得师傅的资质,大概是1到2年之间,然后再升入大学。职业学校的老师必须是大学毕业的。3年的时间获得一个理学硕士,再读2年的教育硕士,主攻职业教育方向,再进入教师培训预备期,预备期有2年的时间,要进行210个小时的研讨课程,每周3小时,教授教学论、方法论,专业研讨课程,还有每周10小时的在校教学培训;教学培训就是教学实践,包括教学经验、听课、独立教学、示范课,通过上面这种种之后,参加国家资格考试,笔试、口试、多媒体演示加综合考试,综合之前所有的成绩,培训成绩、教学实践考试成绩,合格后最终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名教师。

要推动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我们应该做什么?

1.不是简单的复制。德国双元制是诞生在德国的土壤里,符合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如果简单复制过来,从法律上是不允许的,而且不符合我们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在中国应该是三元制,就是学校、政府和企业这三项。但现实是企业的参与度比较低。政府提供财政与政策支持,保证各方利益,以学校为办学主体,企业要积极参与,给学校提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意见,为学校老师提供企业生产最新的资讯,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2.师资的培养。中国职业学校的老师有硕士毕业的,有本科,有直接留校的,还有企业里面过来的师傅,跟德国教师有很大不同。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还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基础的就是学历要求,我们的老师最好有企业工作经验。德国的这个法律规定老师要有两个能力,既要有作为教师的教学的能力,也要具有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3.实训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不能脱节。我国有一些专门合作的模式——学习型工厂。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学生培养出来总是要为企业服务的,但是在这个中间存在一个严重的脱节,如果能像德国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派到企业去上课是最好的,但这是一个制度的改变,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学习型工厂,模拟企业生产,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企业时,适应期更短,使学生实现真正的高端就业,我相信对企业和学校是有好处的。

构建一个有效的职业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从现在的应试教育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参考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职业考试内容及形式,使职业资格考试,真正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工具,培养出可以与德国职业教育培养相媲美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

河南省漯河技师学院

(编辑:张俐)

猜你喜欢

双元制教育体系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