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顺关系 协同推进 志愿服务领导协调机制取得新突破

2019-06-11

中国共青团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委会团市委宁波市

志愿服务的多头管理一直是制约志愿服务工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推动志愿服务的良性健康发展,一直是各地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2017年以来,团宁波市委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发展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地方落地探索上取得了新突破。

理顺关系明确职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取得新突破

目前,宁波市已确立市志工委作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机构,并明确了文明办牵头协调、民政局主管、共青团主抓、部门合力推进、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和市志愿者协会服务指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三家单位职责分工进一步厘清明确:市文明办牵头协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市志工委办公室日常协调工作,负责建立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协调、优秀志愿者及组织的表彰奖励,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开展志愿服务文化营造和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工作;市民政局负责志愿服务组织的登记及行政管理,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违法行为的调处,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推送,参与志愿服务文化营造和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工作;团市委负责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联系和引导凝聚,指导开展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阵地建设、项目运作、证明出具、活动组织等工作,牵头负责全市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做好协会专委会等工作,负责协会秘书处日常工作。2018年3月,在团市委的积极争取下,市编办批复同意在团市委下属事业单位市青少年宫增挂“宁波市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牌子,并增加“志愿服务部”作为内设正科级科室,增加后有4个事业编制干部、6个项目专员共10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全市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日常管理运行工作,配齐配强了工作力量。

建立专委会制度,社会化专业化运行取得新突破

团市委积极推进志愿者协会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在协会内设置注册管理、时间记录与诚信建设、教育培训、岗位与项目推广、权益保障与支持等5个专委会。注册管理专委会负责建立施行规范的注册管理工作制度及标准,指导建设专业志愿者数据库,指导做好注册管理工作并开展有效审核监督。时间记录与诚信建设专委会负责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指导志愿服务科学规范计时,接受处理时间记录和服务质量相关投诉反馈。教育培训专委会负责依托宁波市志愿者学院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岗位与项目推广专委会负责致力于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研发,指导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培育志愿服务典型和品牌。权益保障与支持专委会负责志愿者权益保障,为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五个专委会通过组织推荐和社会招募的形式,由志愿服务工作专家、主要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和总干事,实现了协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行。

加强政策支持,权益保障和激励褒奖取得新突破

着力加大志愿服务保障支持力度,在落地执行、用足用好团中央给予志愿者的统一保险的基础上,制定《宁波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方案》,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志愿服务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主要包括身故赔偿100万元、残疾最高60万元、医疗最高10万元、猝死1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单次最高10万元等内容,保险项目覆盖面和赔付标准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积极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推出激励回馈、帮扶关爱、荣誉评定等一系列志愿者礼遇办法,给予社区服务、社会公益、就业落户入学等方面的激励回馈。宁波市还探索配合《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有效执行,扩大违法行为人参与社会服务的渠道,在志愿服务网平台上设置了“社会服务”专门板块。

在我们的努力下,宁波市志愿服务工作以岗位化、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为目标,在组织架构、制度规范、服务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创出了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的宁波特色。目前,宁波市共有注冊志愿者195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逾万个,7个个人和单位被评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3个个人和单位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先进典型。宁波市志愿者协会被团中央评为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评为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2018年度宁波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猜你喜欢

专委会团市委宁波市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县级人大专委会运行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致力推动“六个转变” 提升新时代政协专委会工作能力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完善专委会机制的问题与建议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召开名厨专委会换届大会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