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百千万”新活力计划实施纪实
2019-06-11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组织,2018年团南通市委创新提出“一十百千万”新活力计划,计划包括制定1份工作清单,推广10种团建模式,建立100个服务阵地,凝聚1000个青年社会组织,开展1万场青年活动。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大团建”理念,破除团组织间的“体内循环”和“天花板”现象,有效整合团建资源,围绕“三创新三提升”,将团的组织和活动多重覆盖到青年的工作职业圈、地域生活圈和社会交往圈,切实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就到哪里;团员在哪里,团组织的活动就到哪里”,有力提升了各级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创新联系模式,提升工作覆盖面
一是抓组织覆盖。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工作方法,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片,逐步扩大团的组织覆盖。“一十百千万”新活力计划团建模式涉及10个领域,覆盖10类青年群体,以“农村青年、社区青年、外来务工新青年、外出务工新青年、园区青年(引进的外来人才)、机关青年、新经济组织青年、新社会青年、社会零散青年”为重点对象,按照同一区域、相似行业、共同兴趣爱好,将团组织与学校、企业、青商会、青联、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人才联谊会、机关青工委、驻外团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推出“团建+”的大团建概念。通过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做到每种团建模式都形成点、片、面的延伸复制工作格局。新建团组织近2000家,新覆盖两新组织800多家。
二是抓阵地凝聚。将“青年之家”“希望来吧”、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阵地、青少年维权服务阵地等各类团属阵地的资源进行整合,按照“有空间依托、有项目支撑、有人员运作、有机制保障、有统一配置”的“五有”要素,采用标准化模板,统一以“青年之家”命名,通过新建联建、挂靠依托等形式,建立起自上而下、规范有序的“团青”阵地品牌。力推团的组织网络、形象标识、工作力量、服务项目在青年身边实现有形化、阵地化、日常化,逐步实现以“青年之家”为依托,“团找青年”向“青年找团”的转变。目前,已建“青年之家”100个,基本实现乡镇一级全覆盖。
三是抓人员指导。组建联合团建负责人队伍。聘任社会公益负责人、行业领头人、青年文明号负责人等为“团建监督员”“团建指导员”,明确每人联系1—2个团组织,壮大工作力量。将“一十百千万”团建模式与“智慧团建”录入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寻找失联团员,及时录入团员信息,及时了解区域内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实现团员管理和服务全覆盖。
创新活动开展,提升基層活跃度
一是建设“青马学院”,加强思想引导。建立南通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及基层青马分校(基地)10个、“青年学习社”100余家,组织开展理论学习200余场,覆盖青年近50万人次。
二是实施“新聚力”计划,招引青年人才。整合全市共青团资源,开展“万名学子看南通”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中活动,每年邀请市内外高校组建超百支队伍来南通社会实践,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00家,市、县联动组织活动近百场,参与人数超2万人次,帮助在外学子了解南通发展情况、创业就业信息和各类优惠政策,不断系紧乡情纽带。
三是推进“事务代理制度”,服务青年需求。及时梳理青年诉求,深化“1+100”“4+1”“走帮扶”等活动,通过定期走访,搜集青年遇到的难题,并进行事务代理,帮助联系协调职能单位。2018年以来,已为青年解决困难5000多个。
创新制度建设,提升内在驱动力
一是上下联动定责任。全市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瞄准“全国有影响,省内有位次”的工作目标,市县联动。做到目标责任逐级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市级层面,按照分工联系包片抓点的工作格局,在每一类别的团建模式推进中,由团市委机关1—2个部门作为联系部门,进行联系指导、协同推进,每月召开点评会,强化工作的过程控制。县级层面,成立调研督查小组,确立“日常工作天天查,重点工作定期查”以及“每周一检、每月一评”的督查机制,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开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效果。
二是培训推动强素质。通过“讲、看、议、评”等多种形式对团委负责人、团建指导员实施上岗培训,先后举办团干部轮训班10余场,培训1100人次。
三是考评促动抓落实。以考核为动力,修订完善考核制度,强化各项考核措施。开展“一十百千万”新活力计划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示范的基层团组织择优申报各级“两红两优”。探索完善项目考评机制,“通过项目申报、评估验收、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优秀项目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