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
2019-06-11周香露吕镇城徐良雄彭永宏
周香露 吕镇城 徐良雄 彭永宏
摘 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研究了鸡骨香叶的挥发性成分,在优化HS-SPME萃取条件的基础上,通过GC-MS从鸡骨香叶中鉴定了54个主要组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为反-2-己烯醛(38.62%)、芳樟醇(11.96%)、石竹烯(11.10%)、反-橙花叔醇(6.78%)和β-榄香烯(3.67%)等。其中,醛类化合物占40.37%,烯萜类化合物占36.03%,醇类化合物占21.90%,以及少量的酮类和酯类化合物。
关键词 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药用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是大戟科巴豆属(Croton)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1]。鸡骨香以根入药,具有性苦、辛、温的特点,主治胃痛和风湿骨痛等[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骨香根及其主要萜类和黄酮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抑制血管新生等药理活性[3-4]。前人对鸡骨香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70多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甾醇和有机酸等[5-7]。杨先会等[8]也报道了鸡骨香根的挥发性成分,其主要组分为匙叶桉油烯醇(23.7%)、1-表二环倍半水芹烯(6.5%)和2, 4, 5, 6, 7, 8-六氢-1, 4, 9, 9-四甲基- [3aR(3a. α, 4. β, 7.α)]-3H-3a, 7-甲烷甘菊环(5.74%)等,这些成分的生物活性与鸡骨香临床功效基本相符,推测挥发性成分有可能是其有效活性成分之一。
由于鸡骨香以根入药,采挖出来的植株被截取根后,整株植物不可持续生长,地上部分被直接丢弃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鸡骨香叶片具有浓厚的香气,但其挥发性成分组成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提高鸡骨香药材的资源利用水平,深入挖掘其非药用部位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 GC-MS)分析了鸡骨香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以期为中药材鸡骨香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精油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新鲜鸡骨香叶片,于2017年2月份采自广东惠州,标本经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彭永宏教授鉴定为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1.1.2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德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7890B- 5977A(Agilent公司,美国);HP-5MS色谱柱(30 m×250 μm×0.25 μm)(Agilent公司,美国);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Agilent公司,美国)。萃取针型号:65 μm PDMS/DVB;50/30 μm DVB/CAR/PDMS;85 μm CAR/PDMS;85 μm PA(美国Agilent公司)。
1.2 方法
1.2.1 萃取针老化 萃取针分别置于GC-MS进样口中进行老化,使萃取针进空针时谱图显示无杂峰,老化温度为250 ℃,时间为60 min。
1.2.2 HS-SPME条件 分别取2.0 g鲜样研磨后置于20 mL萃取瓶中,加入1.5 mL饱和NaCl溶液后,考察不同极性萃取针:65 μm PDMS/DVB、50/30 μm DVB/CAR/PDMS、85 μm CAR/PDMS、85 μm PA;萃取时间:20、30、40、50、60 min;萃取温度:40、50、60、70、80 ℃;平衡时间:10、15、20、25、30 min;解吸时间:5、10、15、20、25 min等因素对固相微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优化后的固相微萃取条件对鸡骨草挥发性成分做进一步的分析。
1.2.3 GC条件 HP-5MS色谱柱(30 m×250 μm× 0.25 μm);升温程序(以60 ℃作为起始温度,保留5 min;以4 ℃/min升到120 ℃,保留2 min;再以2 ℃/min升到190 ℃,保留2 min;最后以10 ℃/min升到220 ℃,保留2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流速为1 mL/min,载气为He气,不分流。
1.2.4 MS条件 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轰击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 ℃,傳送接口温度为250 ℃,扫描范围50~500 m/z,MS四级杆温度150 ℃。
1.3 数据分析
各组分质谱经NIST标准谱库检索及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确定其组分及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极性萃取针对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
萃取针由于各纤维涂层的不同导致其极性不同,因而对各种挥发性成分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差别,本研究所用的四种萃取针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PA>CAR/DVB/PDMS>PDMS/DVB>CAR/
P DMS。通过对比4种不同极性的萃取头所产生谱图的总峰面积及总峰数目,可以考察不同极性萃取针对鸡骨香叶挥发性物质成分的萃取效率。结果表明,PDMS/DVB、CAR/DVB/PDMS和PA三种萃取针萃取的总峰数目差异不大,分别为52个、53个和54个,而CAR/PDMS萃取针萃取的总峰数目最多,达到74个(图1)。对比各萃取针对萃取总峰面积的影响,发现CAR/DVB/PDMS萃取针萃取的总峰面积是4种不同极性的萃取针中最大的,为3.64×108;最小的为PA萃取针,为1.5×108。总峰面积和总峰数目过小,表明萃取针对样品的吸附效率低。CAR/ PDMS萃取针总峰面积略低于CAR/DVB/PDMS萃取针,但其总峰数目最多。综合考虑,选择CAR/PDMS作为萃取针。
2.2 平衡时间对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
平衡时间即加热时间,是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在气相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由图2可知,当平衡时间为10 min时,总峰面积和总峰数目就已达到较大值,表明此时已经基本达到平衡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总峰数目均在39~40个之间,变化不大。结果提示,在磁力恒温振摇器振摇的作用下,鸡骨香叶的挥发性成分在10 min左右即可达到平衡。因此,选取10 min作为平衡时间。
2.3 萃取温度对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物理因素,温度高则分子运动速率快,有利于鸡骨香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挥发从样品中加快逸出,反之则慢。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峰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温度为60 ℃时,总峰面积达到最大,为3.16×108。研究表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温有利于使难挥发性物质挥发出来以提高被萃取针吸附的概率,但由于萃取针的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温度过高不利于挥发性物质吸附于萃取针中,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峰面积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9-10]。从总峰数目来看,呈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的趋势,发现当温度≤60 ℃时,总峰数目均为38个;而当温度升高到70 ℃和80 ℃时,总峰数目分别为60和66个。有研究指出,采用HS-SPME-GC-MS方法萃取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受萃取温度影响明显,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样品中某些组分无法挥发出来,造成挥发不完全;温度过高,可能造成挥发性成分之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分析结果失真[11]。因此,综合考虑,选取60 ℃作为最佳萃取温度。
后降低的趋势,在吸附时间为50 min时达到最大,总峰面积和总峰数目分别为3.06×108和45个。其原因可能是萃取效果受被吸附物质的分子大小和吸附时间长短的影响,化合物的分子质量越小,越容易被萃取针吸附上去,但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会由于竞争吸附而使某些组分又解吸附下来[12]。因此,总峰面积和总峰数目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选择50 min作为最佳吸附时间。
2.5 不同解吸时间对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在解吸时间为10 min时,总峰面积和总峰数目已经达到最大值,表明在10 min时,萃取针吸附的样品已解吸完全。解吸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部分组分的分解,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因此,选择10 min作为解吸时间。
通过考察不同萃取条件对样品萃取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一种优化的HS-SPME萃取雞骨香叶挥发性成分的方法:鲜样2.0 g,加入饱和NaCl溶液1.5 mL,萃取针为CAR/PDMS,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60 ℃,吸附时间50 min,解吸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对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总离子流图见图6,各组分及其含量见表1。由图6和表1可知,通过GC-MS 分析、计算机检索和谱库比对,从鸡骨香叶中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主要组分为反-2-己烯醛(38.62%)、芳樟醇(11.96%)、石竹烯(11.10%)、反-橙花叔醇(6.78%)和β-榄香烯(3.67%)等。通过对这些挥发性成分进行归类,可以看出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主要含醛类化合物(40.37%)、烯萜类化合物(36.03%)、醇类化合物(21.90%)以及少量的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等(图7)。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HS-SPME-GC-MS法分析鸡骨香叶的挥发性成分,在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基础上,从中鉴定出54种成分,占总峰面积86.7%。从化合物的数目来看,鸡骨香叶的挥发性成分比其根的挥发性成分多(33种)[8]。从挥发性成分的构成来看,鸡骨香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反-2-己烯醛(38.62%)、芳樟醇(11.96%)、石竹烯(11.10%)、反-橙花叔醇(6.78%)和β-榄香烯(3.67%)等,而鸡骨香根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匙叶桉油烯醇(23.70%)、1-表二环倍半水芹烯(6.50%)、2, 4, 5, 6, 7, 8 -六氢- 1, 4, 9, 9-四甲基-[3aR(3a. α, 4. β, 7.α)]-3H-3a, 7-甲烷甘菊环(5.74%)、γ-榄香烯(3.02%)、α-荜澄茄醇(2.44%)等构成,表明鸡骨香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
在鸡骨香叶主要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反-2-己烯醛又称青叶醛,广泛存在于苹果、香蕉、红茶等80多种食物中。因具有极强的香气,反-2-己烯醛常被用作人造香料和食品添加剂[13]。研究表明,反-2-己烯醛对辣椒疫霉等植物土传病原真菌以及南方根结线虫、禾谷孢囊线虫等经济作物重要害虫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14-15]。芳樟醇是一种无环单萜醇,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全草中,是香水、家用清洁护理产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香料之一,也可用作食用香精。研究表明芳樟醇具有镇痛、抗炎抑菌以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目前对其抗炎和抗肿瘤作用机制也有一定的研究[16-18]。石竹烯是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挥发性成分中,如白花前胡、紫苏、牡荆、黄花败酱、黄花蒿和老鹳草等[19-20],常用于人工调香和化妆品[21],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等作用[22-24]。反-橙花叔醇作为一种常用香料, 不仅广泛用于许多复合花香的调配中,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合成药物中间体[25]。研究表明,反-橙花叔醇能促进阿霉素抗乳腺癌细胞的功效[26]。β-榄香烯的抗肿瘤活性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对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7-28]。近期的研究表明,β-榄香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激活ERK1/2和AMPKα信号通路而抑制肿瘤细胞的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29]。3-蒈烯作为活性成分存在膜苞藁本、川芎、山萘、藏茴香和砂仁等中草药里,也是珍贵中药材和重要香料资源佛手精油的主要组分[30]。3-蒈烯本身可作为天然食品用香料直接使用,具有令人愉悦的草本香味,对白纹伊蚊和松墨天牛有趋避作用[31]。β-瑟林烯存在于川芎、细叶艾、人参和西洋参等中药材里,是海南产沉香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32-35]。研究指出,β-瑟林烯对害虫栗山天牛有趋避作用[36]。双环大根香叶烯是一种倍半萜化合物,存在于月桂、佛手和绿心樟等植物中,对人黑色素瘤(B16F10-Nex2)、人胶质母细胞瘤(U-87)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等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37-39]。
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了鸡骨香叶挥发性成分的HS-SPME萃取条件,并通过GC-MS从中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反-2-己烯醛、芳樟醇和石竹烯等含量高,这些成分具有明确的生物活性。鸡骨香叶精油香气怡人,具有精油開发前景,也有可能开发成为天然调香产品和具有药用或保健功效相关产品的潜力。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四十四卷, 第二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30.
《中华本草》编委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 第4册[M]. 第1版.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 767-768.
杨先会, 陈尚文, 林 强, 等. 鸡骨香的萜类成分研究[J]. 广西植物, 2009, 29(2): 272-274.
赵 玉, 任风芝, 陈书红. 鸡骨香中的抗癌化学成分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7, 40(1): 78-80.
李甲桂. 鸡骨香的化学成分研究[D]. 广州: 暨南大学, 2013: 31-67.
陈书红, 任风芝, 李丽红, 等. 鸡骨香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 45(24): 1907-1909.
朱耀魁, 胡 颖, 程 妮, 等. 鸡骨香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3, 44(10): 1231-1236.
杨先会, 邓世明, 梁振益, 等. 鸡骨香挥发油成分分析[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5(3): 262-264.
Carasek E, Pawliszyn J. Screening of tropical fruit volatile compounds using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fibers and internally cooled SPME fiber[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6, 54(23): 8688-8696.
林家永, 高艳娜, 吴胜芳, 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稻谷挥发性成分[J]. 食品科学, 2009, 30(20): 277-282.
林恋竹. 溪黄草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韩素芳, 丁 明, 刘亚群, 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百香果香气条件的优化[J]. 中国食品学报, 2010, 10(4): 278-284.
Feron V J, Til H P, De V F, et al. Aldehydes: occurrenc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risk assessment[J]. Mutation Research, 1991, 259(3-4): 363.
刘 刚. 反式-2-己烯醛及香茅醛具有较好的熏蒸抑菌及杀线虫活性[J]. 农药市场信息, 2013, (2): 38-39.
陈澄宇. 苯并噻唑和反式-2-己烯醛对不同虫态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Kuwahata H, Komatsu T, Katsuyama S, et al. Peripherally injected linalool and bergamot essential oil attenuate mechanical allodynia via inhibiting spinal ERK phosphorylation[J].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 Behavior, 2013, 103(4): 735.
Miyashita M, Sadzuka Y. Effect of linalool as a component of Humulus lupulus on doxorubicin-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J]. Food & Chemical Toxicology, 2013, 53(3): 174-179.
Rodenak K B, Polo M, Montero V S, et al. Synergistic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cholesterogenic effects of linalool, 1,8-cineole, and simvastatin on human cell lines[J].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2014, 214(1): 57.
薛晓丽, 张心慧, 孙 鹏, 等. 六种长白山药用植物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 中药材, 2016, 39(5): 1062-1066.
张辰露, 梁宗锁, 吴三桥, 等. 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 中药材, 2016, 39(2): 337-341.
Sk?ld M, Karlberg A.T, Matura M, et al. The fragrance chemical beta-caryophyllene-air oxidation and skin sensitization[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6, 44(4): 538-545.
Alvarez G.I, Madrigal B.E, Castro G.S. Antigenotoxic capacity of beta-caryophyllene in mouse, and evaluation of its antioxidant and GST induction activities[J]. The Journal of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014, 39(6): 849-859.
Klauke A.L, Racz I, Pradier B, et al. The cannabinoid CB2 receptor-selective phytocannabinoid beta-caryophyllene exerts analgesic effects in mouse models of inflammatory and neuropathic pain[J].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4, 24(4): 608-620.
Cheng Y, Dong Z, Liu S. β-Caryophyllene ameliorates the Alzheimer-like phenotype in APP/PS1 mice through CB2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the PPAR γ pathway[J]. Pharmacology, 2014, 94(1-2): 1-12.
Veronika H, Kate?ina C, Hana S, et al. The effects of β-caryophyllene oxide and trans-nerolidol on the efficacy of doxorubicin in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breast tumor-bearing mice[J].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7, 95: 828-836.
程必強, 马信祥, 许 勇, 等. 橙花叔醇植物资源及利用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6, 16(2): 22-28.
Shi H, Liu L, Liu L, et al. β-Elemene inhibits the metastasis of B16F10 melanoma cells by down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uPA, uPAR, MMP-2, and MMP-9[J]. Melanoma research, 2014, 24(2): 99-107.
Li Q Q, Lee R X, Liang H, et al. β-Elemene enhances susceptibility to cisplatin in resistant ovarian carcinoma cells via downregulation of ERCC-1 and XIAP and inactivation of JN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2013, 43(3): 721-728.
Zhao S, Wu J, Zheng F, et al. β-elemene inhibited expression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through activation of ERK1/2 and AMPKα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the role of Sp1.[J]. Journal of Cellular & Molecular Medicine, 2015, 19(3): 630–641.
陈玉山. 川佛手果叶香精油成分分析与应用研究[D]. 重庆: 西南农业大学, 2004.
Cheng S S, Chua M T, Chang E H, et al. Variations in 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leaf essential oils from Cryptomeria japonica at different ag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1): 465-470.
佟鹤芳, 薛 健, 童燕玲. GC-MS法测定人参和西洋参挥发性成分[J]. 中医药学报, 2013, 41(1): 49-54.
尤志勉, 韩安榜, 林崇良. 浙产细叶艾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4): 299-301.
范 会, 李 荣, 李明明, 等.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川芎挥发性成分[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 38(6): 642-645.
林 娜, 陈 静, 张万科, 等. 海南产沉香挥发油成分研究[J]. 海南医学, 2016, 27(9): 1383-1385.
宋慧华. 栗山天牛寄主与非寄主挥发物的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Grecco S D S, Martins E G A, Girola N,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n vitro cytotoxic effect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Nectandra leucantha leaves[J].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15, 53(1): 1-5.
Xu Y, Wu B, Cao X, et al. Citrus CmTPS1 is associated with formation of sesquiterpene bicyclogermacrene[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7, 226: 133-140.
Cascaes M M, Andrade E H D A, Zoghbi M D G B, et 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yrcia (Myrtaceae): a review of an aromatic and medicinal group of pla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5, 16(10): 23881-2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