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类联接的影响
2019-06-11张岩
【摘要】本文探讨了与类联接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探讨了心理语言类型对习得英语类联接的影响。研究表明,类联接有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提高二语学习者的流利水平和选词的地道性。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了解到心理语言类型对二语输出的地道性的影响。
【关键词】类联接;心理语言类型;输出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言学家在对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发现,一种介于语法和词汇之间,同时又具有句法和词汇特征的模式化的词块在自然语言中所占的比例高达90%,从而成功地成为语言交际中最理想的单位。这种结构称之为类联接。
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过去的语言教学和研究着重从语法和词汇入手。但是,在对二语的语法学习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语言学家渐渐发现类联接在母语使用者的语言运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母语使用者在其运用语言的想类联接这样的预制性词块。目前,对类联接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在不同的语言学者研究里,类联接有着不同的名称,如:类联接、搭配、词块、预制词块、词块等。Wray在其研究中指出,描述想类联接这一现象的术语高达40多个,不论是叫类联接还是搭配还是词块,其讨论的实质是基本上接近的。
一、类联接在习得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年级的学生在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已经掌握了很多的单词,并且也能熟练地运用语法,但是却不能地道地使用英语,像他们自己主动开口说话,即使是说话还是不能像本国人那样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主要是因为大脑中不想本族语使用者一样储存足够多的类联接。例如当人们举例子时,可以使用一下这个类联接:A wonderful example of X is Y that does Z.而从句子:“Education is simply the soul of a society as it passes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中,我們可以派生出:“X is the soul/ source/root/target of Y as it does Z.”这样的类联接式的句子。Pawley和Syder对母语是英语的人员做了大量研究之后发现,母语是英语的英语本族语者一般都掌握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词汇化句干,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他们不需要费尽心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词汇化句干流利地交流。本族语者的这种掌握英语流利度的过程给我们学习二语很大的启示。
濮建忠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在对英语常用单词的使用上,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类联接的使用问题。濮建忠为了更好地解释这种出现在类联接和搭配上的问题根源,使用了一个与类联接和搭配密切相关的概念——词块。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上更加注重这方面的作用。同时,从几个词汇知识深度相关的层面进行入手,然后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进行使用,从较为常用的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之中各自选一个(即reach,attention和same),从中展示了学习者词汇知识深度习得的不足,认为词块是语言学习的一个理想单位,对词汇深度习得有很大的帮助。
类联接作为一种现成的并且整体保存在大脑中的独特的词汇现象,可以整块地输出,使二语的习得者在即兴交际中不用刻意地去注意语法结构,从而大大减缓即时交际的压力。类联接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句法和语用关系,使英语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对语法的在意度,从而保证即时交际过程中的流利性。类联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很多二语习得者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流利地使用英语,但在使用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仍然不像是本族语者在说话,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例如:得到荣誉应该用attain honor;达到目的应该用attain ones object;学习知识应该用acquire knowledge;还有很多学习了英语很长时间的习得者常常表现出不知道如何去说话。因此,他们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疲于应对。类联接作为现成的语块,可以帮助二语习得者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
二、心理语言类型对习得类联接的影响
Kellerman的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对二语的认知和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对迁移产生影响,提出这种学习者感觉到的已知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距离叫做心理语言距离,也称之为心理语言类型。
Irujo在他的研究中,将类联接依照相同、相似和不同这三个标准,调查了心理语言类型在母语是芬兰语的学习者对英语类联接的理解中的作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和母语相同的习语是最为容易理解的,接着是和母语相似的,最难理解的是和母语不同的习语。张雷也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对学习者心理语言类型的分析对准确分析学习者的习语理解过程有着重要的帮助。心理语言距离在类联接理解之中的作用要比实际语言距离更加明显,学习者对中英语习语表达的感知距离与他们对习语意义的猜测、理解和迁移都存在更高的相关关系。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对中英文习语距离的感知并不相同,水平较差的学习者,在猜测和理解英语习语时更多依赖其感知的相似性。曾丽在她的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对母语和目的语距离的感觉直接影响目的语的学习。换言之,学习者是否愿意将预先习得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去,与学习者对于目标语特征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学习者对语言距离的感知有可能引起和阻碍语言迁移。
三、结论
英语含有成千上万个的类联接,其实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了类联接的重要性之后,应当在课后多听多读,大量地接触与类联接相关的口头、书面上的材料,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积累类联接,并用于自己的语言输出中,将这种方法作为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讨论二语类联接习得过程中不得不考虑母语的影响。
心理语言距离指的是学习者对已经掌握的语言与目的语之间差异的认知,由此产生的心理距离感。心理语言类型从二语习得者的偏好、二语与母语的临近度和二语习得者对二语的爱好度对学习者进行积极的导向,从而培养L2 学习者对语言距离的积极认知。在教学上,顾伟勤等总结了二语、三语甚至多语习得的认知优势,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之前的学习语言的经历和现在的经历结合起来,充分在意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多关注语言的共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距离感。
参考文献:
[1]刁琳琳.英语本科生词块能力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7):35-38.
[2]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连接、搭配及词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1):438-445.
[3]吴静,王瑞东.词块——英语教学一有待开发的资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3):66-70.
[4]严维华.语块对基本词汇习得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58-62.
[5] Kellerman.E.Towards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1977(2):58-145.
作者简介:张岩(1976-),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教于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心理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