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散点透视法”写人物的复杂性
2019-06-11郝庆军
什么是散点透视法?这原本是美术学术语,写作学理论借用过来,是指小说写作过程中,作者通过不同的事件去揭示人物的复杂性的写作方法。比如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张天翼的《华威先生》、鲁迅的《孔乙己》,长篇小说除了老舍的《骆驼祥子》,还有我们熟悉的萧红的《呼兰河传》。
作为写作手法的“散点透视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不是通过一个中心事件,围绕人物展开叙述,而是多个事件聚合在一起,集中讲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际。
第二,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事件和故事往往不很连贯、集中。
第三,集中人物最本质的特点讲故事,往往不太注重故事性,而是把更多笔墨集中展示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即所谓“文化背景”。
第四,往往围绕一个人性格特点最突出的部分集中刻画,但重点放在人物性格渐变的过程,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曲线。
写短篇小说用“散点透视法”
——以张天翼《华威先生》为例
张天翼先生的著名小说《华威先生》就是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写小说的典型。
小说基本上没有集中的情节、贯穿的故事,只是一些片段、场景、对话,但这些片段、场景和对话却不是可有可无、随便杂凑、信手截取的故事片段,而是集中说明人物性格中不同侧面的精选的故事片段,富有象征意味的小说场景和充满艺术力量的人物对话。
比如这个片段:
他的时间很要紧。
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这个片段几乎活画出华威先生的装忙、计较、虚荣但又爱出风头的性格。这个片段只有两百多字,但是对人物的刻画却顶的上一部中篇。
其实,典型而精到的场景和对话,对人物的刻画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提是这些场景和对话要精确、简洁和富有暗示性。比如《华威先生》中这几段内容:
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
“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你们!你们!……”他倒到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五分钟之后他抬起头来,害怕地四面看一看。那两个客人已经走了。
他叹一口长气,对我说:“唉,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现在的青年!”
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
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
只有不到十句对话,就把一个无耻政客伸手抓权、色厉内荏、空虚无聊的形象活画出来。
而这些特征如果用故事来叙述,恐怕需要几万字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穿搭效果。况且,这样的无聊人物,何必浪费这么多笔墨呢,只需给他一个素描就足够了。
写长篇用“散点透视法”
——以老舍《骆驼祥子》为例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不吝笔墨,对祥子自强的个性和不服输的意志寄予深深的理解和敬佩。
小说反复强调,祥子是一个体面的人,意志坚强,能干自持,忠于自己的理想,也为理想而奋斗。这是祥子性格中最基本的面貌,不会轻易改变。
但是,祥子这个沉默的、自苦的,坚韧的,一心一意想通过勤劳拉车过上好日子的精神结构是稳定的。老舍先生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充满了感情。但是深渊一样的社会不会让一个底层青年太如愿。
拼死拼活拉了三年车,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笔钱,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却被当兵的骗走,还差点丢了性命。历尽千辛万苦,从兵营里和炮声中逃出来,祥子拉了三匹骆驼,换了一点钱,回到北平继续拉车奋斗,信念没丢。
经过此事,他却感到世事无常,知道了人生的不容易,并非只是靠勤劳自苦就能过上好日子。但是,这些并没有让他改变他的基本性格,没有改变祥子身上最为光辉的地方,那就是对生活充满希望。
可是当人和车厂老板的女儿虎妞诱惑了他,却一下子打破了他通过勤劳有尊严地活着的美梦。第一次感到人的无力。 小说写道:
把虎妞的话从头至尾想了一遍,他觉得像掉在个陷阱里,手脚而且全被夹子夹住,决没法儿跑。他不能一个个的去批评她的主意,所以就找不出她的缝子来,他只感到她撒的是绝户网,连个寸大的小鱼也逃不出去!既不能一一的细想,他便把这一切作成个整个的,像千斤闸那样的压迫,全压到他的头上来。在这个无可抵御的压迫下,他觉出一个车夫的终身的气运是包括在两个字里——倒霉!一个车夫,既是一个车夫,便什么也不要作,连娘儿们也不要去粘一粘;一粘就会出天大的错儿。刘四爷仗着几十辆车,虎妞会仗着个臭×,来欺侮他!他不用细想什么了若打算认命,好吧,去磕头认干爹,而后等着娶那个臭妖怪。不认命,就得破出命去!
但是,在这里,老舍先生还是没有让祥子认命,他强调的个人意志力仍然起作用。
他逃出虎妞的手掌,给曹先生拉车,但所有的钱被孙侦探敲竹杠,洗劫一空。他无望了,只好回到生活的原点,认命地跟虎妞过日子。
即便如此,他让虎妞给他买了一辆车,自己拉车挣钱。虎妞骂他,侮辱他,挤兑他,但是始终改变不了他靠双手挣钱养活自己的信念。至此,他的性格中最核心的部分还没有改变。直到虎妞因难产而死,他才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一个拉车的再努力,都不会改变命运,都不会过上好生活。于是他的思路变了。他不再要强,不再体面,为了生存什么都干。 他堕落了。小说最后写道:
體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纵观这部著名的人道主义小说,老舍先生塑造了一个强悍而健康的灵魂如何在生活的重压下一步步屈服,一步步变得病态,一步步沦为社会的大多数,令人震撼社会的形塑力量,也痛心地意识到强大的恶势力面前,人性会变,性格会变,精神会变。
而从写作的角度,如此复杂的人物是怎样塑造完成的,不得不佩服老舍的创作方法之精妙,用笔之经济俭省。不到二十万字的一部长篇,概括了祥子性格的转变、命运的转变,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老舍没有按部就班地写祥子的传记故事,而是捡取祥子生活中的五个重要的生活场景,多点透视这个人物的性格曲线。
第一个场景:第一辆车的被当兵的强行征用,差点丢了性命。
第二个场景:被虎妞诱惑,逃出人和车厂。
第三个场景:在曹先生家被孙侦探敲诈,失去买车的本钱。
第四个场景:被迫与虎妞结婚,在熬煎中拉车挣钱。
第五个场景:虎妞死后,终于看到生活的厉害,从此认命地过活,一蹶不振。
这就是“散点透视法”的妙处:五个重要的场景不构成情节和故事的连贯性,是五个“散点”;但这五个场景都聚焦在祥子的身上,聚焦在祥子的性格命运的起落和转变上。
散点透视的看似不够连贯和集中,没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没有曲折迷离的悬念,但是由于这些“散点”故事紧紧扣住人物,具有以一顶十的作用,加上作者强大的叙述力量和丰富的生活底蕴,这样写出来的小说更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用“散点透视法”写长篇小说,在较短的篇幅中,能够呈现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曲线,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更能感染读者。
郝庆军: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讲授创意写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