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党员的优势与队伍建设
2019-06-11胡文波
胡文波
摘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不能忽视老龄党员这个特殊群体的作用。老龄党员是广大群众中特别是老年人的标杆和旗帜、具有政治经验威望、社会联系的优势和充裕的时间,拥有基于多年工作、生活所形成的丰富知识、人生阅历,较一般老年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当然,老龄党员这个群体自身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缺陷。社会对老龄党员的社会价值和积极作用的认识也还有待提高。新时代加强老龄党员队伍建设,需要健全老龄党员队伍的党组织、改进老龄党员队伍的管理、搭建适宜的平台载体、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快养老保障和医疗领域的制度保障,以把他们的优势更好地利用起来,把他们的能量更好地激发出来。
关键词:老龄党员;发挥优势;加强建设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9)03-0081-07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普遍性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已经成为制约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全面、辩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国家和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绝不可忽视老龄党员这个特殊群体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组织引导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1]这里的老同志主要指的是老龄党员。老龄党员是党的事业的宝贵财富,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分发挥老龄党员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老龄党员队伍建设。
一、老龄党员的独特优势
老龄党员除了具有一般老年人所共有的特征外,还拥有基于多年工作、生活所形成的丰富知识、人生阅历,较一般老年人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老龄党员是群众中的标杆和旗帜
许多老龄党员早年参与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与一般老年人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威望和更好的声誉。老龄党员队伍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久经实践锻炼和革命洗礼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由于参与了数十年的党内政治生活,他们在政治上比普通老龄群众更坚定、思想上更成熟、作风上更优良。凭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美好声誉,以及老龄党员自身的先进性,他们也就自然成为了广大群众中的标杆和旗帜。第一,和年轻党员相比,离退休老党员在知识储备、道德品质、实践经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老龄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第二,积极培育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过程中,老龄党员充分发挥自身见识广、阅历深、威望高的独特优势,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积极贡献余热。第三,老龄党员通过建言献策、志愿服务等形式促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奉献的过程中体现了老龄党员的特殊价值,发扬了活到老奉献到老的宝贵精神。
(二)老龄党员具有社会联系优势
广大老龄党员都担当过这样那样的社会工作,其中很多人在离退休之前担任过社会公职,人际交往广泛,离退休之后,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并没有被割断,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资源。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充分利用老龄党员的社会联系优势,倡导他们参与社会工作,往往效果更明显。老龄党员是优势突出的资源,在发展老龄事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老龄党员所特有的社会联系优势,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发挥老龄党员的社会联系优势,一方面需要通过教育激励,鼓励老龄党员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老龄党员队伍的管理,创新工作方法,按科学化的要求推进老龄党员队伍建设。
(三)老龄党员具有充裕的时间
党的工作包含离退休党员工作,离退休党员工作属于党的基层工作范畴。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2]在联系群众方面,老龄党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在职党员不是不愿和群众联系,而是没有时间和群众联系,处理日常工作就已经占据很多时间,有时在节假日还需要继续加班。因此,在联系群众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老龄党员的独特优势。老龄党员长时间和群众接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加以综合,反馈给党组织,有助于党组织集思广益。老龄党员可以发挥上通下达的作用,通过自身的作用,充分地为人民群众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内涵、发展规律和实践路径,为那些不了解党的相关政策的群众释疑解惑。增强群众对党的心理认同,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
二、制约老龄党员发挥作用的现实因素
(一)身体素质逐步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部分老龄党员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这已成为制约老龄党员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層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一个综合系统,这个综合系统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免遭疾病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发挥潜能。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样论述了人的基本需求,将人的生理、安全、健康、物质环境需求归结为人的自然生存和繁衍的需求;人的交际、交往、归属、情谊、信赖需求归结为人的社会存在与依托的需求;人的名望、尊严、荣誉、逾越需求以及自我价值需求归结为人的精神寄托与满足的需求。[3]这些需求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依次递进,当其中个别需求占主导地位时,其他方面的需求会被暂时抑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处境,人的需求的侧重点和满足感不尽相同。同时,人的需求也处于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低的一端向高的一端发展;生理需求处于低的一端,心理需求处于高的一端,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生理需求占主导地位时,心理需求会逐渐减弱,反之,生理需求逐渐减弱,心理需求会逐渐增强。因此,当老龄党员身体素质日益下降,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生理需求占主导地位,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逐渐减弱,制约老龄党员为老龄事业做贡献。
(二)社会整体认识不足
整体分析,中国社会对老龄党员的社会价值和积极作用认识不充分,部分政策制定部门对“老龄党员继续发挥作用”的规定,往往形式多于内容,多是用来做宣传和备案,很难落实。相关部门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因此老龄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切实发挥作用。老龄党员心有余而力不足,社会整体认识不足制约了老龄党员作用的发挥。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提出的建议难以被采纳,日常的工作不受重视,长期以往,老龄党员的心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降低日常工作效率,影响老龄事业发展的效果。
(三)部分老龄党员观念守旧
部分老龄党员观念守旧直接影响了老龄党员工作效果。打造健康老龄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挥老龄党员的独特优势,但是部分老龄党员的价值理念发生变化,缺乏大局意识。有的老龄党员观念守旧,以为退休之后,就是完全地养老,不再需要为社会作贡献了;有的老龄党员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无关,是年轻人的事;有的老龄党员认为退休之后,不再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了。
三、加强老龄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基本方略延伸到老龄党员队伍建设上来,引导老龄党员在老龄群众中做好旗帜、做好标杆,切实发挥好示范作用。然而部分地区和部分党组织存在一些错误思想,认为退休就是养老,抓不抓老龄党员队伍建设无伤大雅,即使抓了也不认真,搞形式主义。必须坚决杜绝这些错误思想滋生蔓延,时刻记住老龄党员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的“党员”角色始终不会变,因而仍应按严的标准、严的要求把这支队伍建设好。提高老龄党员的政治站位,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老龄事业,把“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融入到老龄事业中,强化老龄党员的政治担当,破除思想束缚,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促进老龄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健全老龄党员队伍的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广大老干部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4]老龄党员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必须健全老龄党员党组织,加强老龄党员的管理,发挥老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离退休党员党支部建设是健全老龄党员党组织的必然要求。把离退休党员党支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按照党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支部工作条例》,推进老龄党员党支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离退休党员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它和制度建设应紧密结合。认真做好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得离退休党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大力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认识到退休不是党性的休止,不能放松思想,放弃进取,“离岗不离党,退岗不褪色”,保持境界不降、思想不松、政治觉悟不退。[5]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坚定自信,抵制封建思想的干扰,增强老龄党员的使命感,形成对老龄事业发展前景的积极心理,增强认同感,对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充满自信,提高参与热情与参与能力。在离退休党员党支部班子建设上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爱岗敬业、经验丰富、身体素质良好的老龄党员进支部班子,為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充分发挥老龄党员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引导老龄党员继续发挥余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同志具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1]老龄党员永远是党组织中一员。发挥离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老龄党员争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模范,维护社会稳定的模范,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模范,保持革命晚节的模范。子女因为工作的原因、孙辈因为求学的原因,广大老年人长期处于离散、独居的状态,缺乏家人的陪伴,缺乏社会的关注,他们内心感到十分孤独、寂寞、空虚。广大老年人具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急切渴望早日找到组织,他们希望可以依靠组织,也自愿服从组织,充分信任和依赖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的独特优势,依靠组织体系,把老年人紧紧团结在组织的周围,让老年人找到归属、找到依赖,凝聚老年人的正能量。这些老年人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了一辈子,他们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现在,通过组织把这些老年人团结起来,继续发挥余热,为青年工作者指明正确方向,做有效指导,为社会做贡献。比较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工作者,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更加珍惜发挥余热的机会,更加渴望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人生还有意义,还有价值。通过组织把这些老年人团结起来,凝聚老年人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在实践中,强化组织理念,构建组织结构,将老年人凝聚成为正能量的集合体。虽然老年人组织不是正式组织,但仍需强化他们的组织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从组织的安排;以正规组织结构为参考,结合老年人实际,构建符合实际的组织结构,发挥老年人的正能量。
(二)改进老龄党员队伍的管理
老龄党员退休之后,特别是年龄大了之后,他们会搬到子女工作的地方,和子女、孙辈一起居住,帮子女一起照顾小孩。因此,老龄党员的出勤率急剧下降。再者,老年人身体素质日益下降,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造成不能定期参加党组织活动的老龄党员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党内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现实生活中客观条件限制了离退休党员的有效管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大主观作用的空间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时代潮流的变化,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就为加强老龄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平台,这些无法及时参加组织生活的离退休党员可以在网上接收相关资料、登录相关平台,进行有效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按照“四讲四有”的要求,重温入党誓词,任何时候都不忘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不忘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样,离退休党员就会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仍然‘壮志不已,要把‘余热奉献给党和人民”。[6]永葆党的初心,加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三)搭建适宜的平台载体
真正能够满足老龄党员需求的思政工作才是最好的、最切实的、最适用的。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是开展离退休党员、普通老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组织老年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神向上的文体活动,积极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7]大部分离退休党员比较喜欢参加文体活动,喜欢实地参观考察思政工作形式,同时对培训、辅导报告以及走访慰问等也比较感兴趣。例如,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名人故居、红色基地,这些都受到普遍欢迎,能取得理想效果。这说明在今后离退休党员群体中开展思政工作,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地贯穿到文体活动之中,老同志既乐意接受,又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和引导老同志的价值取向,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辅助作用。因此,根据老年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搭建适宜的平台载体,引导老年人释放激情。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特色活动。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老年人具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和特殊需求,根据这些现实情况,组织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和积极对待社会,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对生活充满信心。其次,加强对平台载体的创新。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后,老年人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灵活运用网络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老年人对这些科学技术还比较陌生,这是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记忆力的衰退、对陌生事物的抵触等因素的制约。此时,离退休党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很大一部分离退休党员受过良好教育,通过不断学习,可以迅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熟练应用网络)帮助其他老龄人学习网络知识,提高使用网络的能力。立足老年人实际,离退休党员帮助广大老年群体适应新潮流和新形势,打造网络平台,丰富生活的多样性。引导老年人互帮互助,团结带领广大老龄人学习网络,充实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四)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在老龄工作中,首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牢记党的宗旨,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帮助老年人办事,把它作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那些身体素质欠佳、距离较远和迁移异地的老党员(退休后搬到子女工作地方),可以提供上门服务,邮寄学习资料或网络传递等方式,帮助那些老党员在家也可以进行有效学习。其次,主动关心、了解和掌握老龄党员的思想变化、生活需求和利益需求。有效缓解老党员的情绪,耐心帮助其解疑答惑,引导老党员积极向上。再次,密切关注老龄党员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际困难是老党员思想出现偏差的根源,例如经济压力、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等等。因此,在做好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和生活上照顾好离退休党员。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绝大部分老年人面临年纪大、健康状况不佳、经济状况欠佳等诸多问题,孤独、无助等心理逐渐滋生蔓延,因此,必须紧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和及时帮助,缓解心情、排解郁闷、释放压力。根据实际调查,医疗条件、活动场地、心灵陪伴是老年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以这些为依托,积极开展帮扶活动。要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对老年人进行走访慰问,为老年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为老年人带去节日的祝福。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属于空巢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节假日时间短也不会回家看望老人,因此,每逢节假日这些老年人会更加孤单,应在节假日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温暖他们的心田。对那些年龄大、患重病、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进行定期登门拜访,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申请困难补助金、医疗互助金,组织好每年的老人定期体检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跟踪。要帮助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通常情况下,离退休后老年人离开原有工作岗位或者不再从事原有劳动,会造成心理上的落差,这种落差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对外部世界产生排斥,远离人群,远离社会。此外,有些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老年人退休之后留在家乡,遥远的距离会让他们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细心观察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用陪伴、温情开导帮助其走向积极向上。要丰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退休之后这些老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时间的充裕会让那些老年人从最初的轻松变成后来的无所适从和巨大的空虚。组织老年人开展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扮演角色、发挥作用,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会给自己、给别人带来无尽欢乐。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关爱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生理调适,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正能量,让他们的生活和心灵充满阳光,释放正能量。
(五)加快养老保障和医疗领域的制度保障
老人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健康问题,因为身体素质下降会给家庭造成负担,给自己带来不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弱多病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要加快养老保障和医疗领域的制度保障,呵护老年人的健康,提升老年人身体素质。一是借助市场力量。老龄服务产业的不足始终是制约我国养老服务水平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借助市场的力量,抓住老龄事业发展的机遇,促进养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养老,但是现实已经证明仅仅依靠国家养老不仅会对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而且国家养老的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应积极鼓励其他养老模式,鼓励其他力量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其中借助市场力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部分地区的成功试点,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快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国家养老依然是最基本的模式,我国政府仍然在为养老事业做出积极努力。当前,我国养老制度保障逐渐完善,但在是落实的过程中,财政投入压力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严重,医疗卫生条件不平衡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制度保障亟需完善,制度执行有待加强,需要稳步提高实际保障水平,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医疗保障、服务保障等,以适应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每一代人都是在继承前人创造的历史条件下奋进前行,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过去,不忘本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8]老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牢记老龄党员的历史功绩,继承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老龄事业,为老年人的优质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新形势下,积极、有效应对老龄化,要重视老龄党员的优势作用,鼓励、支持老龄党员继续发挥作用,要为他们提供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确保老龄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27(01).
[2]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6.
[3] 陈金栓.从人的需求层次论产品设计中的情[J].设计艺术研究,2013(5):9-12.
[4] 习近平.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N].人民日报.2016-12-24(01).
[5] 毛建华,朱晓非,张艳莉.坚定“四个自信”提升高校离退休党员党规党纪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73-176.
[6] 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81.
[7] 杨经生.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服务初探[J].石油政工研究,2015(2):48.
[8]本报评论员.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12-10(06).
责任编辑:肖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