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怀德与人类青瓷非遗传承(三)

2019-06-11张建平李岩

东方收藏 2019年3期
关键词:龙泉青瓷

张建平 李岩

(二)李怀德关于龙泉青瓷笔记摘抄

李怀德勤奋好学,经常在百忙中挤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从这些珍贵的记录中,我们感到李先生对龙泉青瓷的历史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相关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李先生对于社会主义祖国和龙泉青瓷深厚的情感。读后,我们也可以对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有进一步的认识。

本部分我们将摘抄部分李先生的笔记以飨读者。

我国具有悠久的制瓷传统,早在公元前13世纪的商代就能烧造瓷器。龙泉青瓷在中国瓷器史上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始于五代,至今一千多年历史,南宋时(1127—1279)建都临安(今杭州),中国的政治经济南移,龙泉青瓷得到迅速发展,当时处州(今丽水)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在龙泉创办的哥窑和弟窑声誉很高。哥窑产品胎薄、质坚,釉色饱满,釉面显现纹片,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有翠青、粉青、灰青、浅青,以粉青为贵,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弟窑胎骨厚实,釉层丰厚,釉色葱翠,光润纯洁,以梅子青为贵,其有棱线外,微露白痕为白筋,脚呈红色的“朱砂底”。弟窑的杰出作品以盆口双耳瓶、盘口双凤瓶、盘口双鱼瓶、大口直身瓶等。被誉为青釉瓷器的代表,声名益彰。宋元明时期成为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世界性商品,它东到朝鲜、日本,南到菲律宾和印度支那半岛,西至印度、斯里兰卡,再经波斯湾和红海沿岸,到达非洲欧洲。现在土耳其和伊斯坦堡博物院还存有宋元明初的龙泉青瓷一千多件。

16世纪晚期,龙泉青瓷初次运到法国,人民对那美丽的青釉色泽一时无法形容,巧遇名剧《牧羊女》登台,牧羊女雪拉同的青袍,风靡巴黎,风趣的巴黎人就把龙泉青瓷称为“雪拉同”(celgdon),至今传为佳话。

明末清初,由于中国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残酷摧残,龙泉青瓷日渐衰落,最后中断。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龙泉青瓷根本不能恢复。当年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只来往交织,盛极一时,中国瓷业之地之一竟成了荒烟废墟。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龙泉青瓷在三百年的衰败境地里获得新生。当时一些生产粗白瓷的个体手工业者和厂商,纷纷走上集体化公私合营的道路。继后,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古代各窑基地——龙泉大窑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发掘和分析,为恢复青瓷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同时,省、县主管部门把一些仿古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有领导干部、老艺人和瓷工一起参加的青瓷试制小组。当时依靠古代的碎瓷片和图录作标本,反复试制,终于克服了釉色配方和窑火控制等一系列难关,成功仿制太白首、双连环瓶和百极梅瓶等五件样品,参加全国陶瓷新产品评比,深得好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瓷工恢复和发展龙泉青瓷的积极性。

1957年,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方针,龙泉瓷厂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在毛主席这一正确方针感召下,决心迅速使龙泉青瓷重放异彩。厂党委积极采取措施,广大青瓷试制人员注意培养新生力量,选送了一批优秀工人去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工艺,国家也陆续分配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到龙泉瓷厂工作,当时还碰到缺乏设备和原材料的困难,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釉料加工没有球磨机,就用石磨粉碎,电力不足就用水力带动,辘辘车买来了,没有铁架子,就用木头架子代替,并且大搞技术革新,把手工成型改为石膏模型压坯,使青瓷品种规格定型化,并逐步摆脱笨重手工操作,为半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在花色品种中,一方面生产内容健康、艺术精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用的传统青瓷产品;另一方面,又跳出仿古的小圈子,做到古为今用,使它与现实生活密切配合。就拿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青瓷茶具、餐具來说,历史上具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优良特点,纹饰引人入胜,但是,多少年来这一类产品造型设计只为少数人服务来考虑,瓷坯压抑,没有使用价值。现在吸取了历史上龙泉青瓷茶具餐具的工艺美术特点,又结合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需要,把实用、经济、美观统一起来,改造了旧瓷型,使之别开生面。受到国内外顾客欢迎的整套荷花茶具,包括四个杯、四个碟、一把壶,就是人们吸取了宋代瓷器具的传统图案,配上适合今天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新器型而创制成功的。总之,在这个时期里,龙泉青瓷从单纯的复古仿制推进到能独立设计各种日用餐具、茶具和装饰瓷,从小型实验生产推荐大量生产,从手工操作推进到半机械化生产,并且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从而使产品造型纹饰、釉水色泽、工艺过程和质量、正品率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无论是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我们联系青瓷这朵瓷器之花,从它的衰败到恢复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深深体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通过社会主义金光大道,龙泉青瓷才获得了新生,并且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龙泉青瓷经过八年的战斗洗礼,又进入一个崭新的境地。在这个时期,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批判林彪和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贯彻了毛主席提出的“古为今用”的方针。例如,一度被视为珍品的金钱壶,它的造型和线条都富有独特的传统工艺特色,但是容量极少,壶身似金钱。“一本万利”四字为图案装饰。工人们说,这种产品没有实用价值,只是迎合于资产阶级的需要,必须彻底改革。于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采用古代传统青瓷常用的凤凰和牡丹画面作装饰,这样既继承了古代青瓷的特色,又富于健康的思想内容,美观实用,深受群众欢迎。

“文革”中,工人、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为了对社会主义祖国多做贡献,为了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积极地开展青瓷艺术的创新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将玲珑工艺应用到青瓷艺术上来,以往瓷器玲珑是适用镂空的装饰,比较单调,在厂工人和技术人员大胆尝试,吸取了木雕、石雕和牙雕等雕刻艺术。在制作熊猫玲珑花瓶时,把竹叶片镂空,熊猫和岩石采取深浅浮雕,这样在灯光的透射下,竹叶片显得格外翠绿,岩石层次分明,熊猫栩栩如生;在制作双龙戏珠玲珑花瓶时,将龙鳞龙角等部分镂空,云朵和海浪以深浅浮雕表达,显得龙神透亮,粼光闪闪,云彩朵朵,海浪滚滚。期间还塑造了一批像“大寨之路”“完工以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和“出海”等反映工农兵光辉形象的堆雕,以及各种花瓶、花盆、花罐、人物、动物雕塑,成套餐具、文具、案具、灯台等,多达五百多种。这些款式多样、美观优雅的青瓷新产品,在国内行销二十五个省市,在国际行销五大洲。随着青瓷生产的发展,国家每年都投放了大批资金,工人们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过去那种靠低矮的坯房、简陋设备等笨重的手工操作制造青瓷的情况,现在已有很大的变化,随着机器设备的增加、工业技术的改革,节省了大量的原料燃料和劳动力,提高了青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1973年青瓷产量比“文革”前的1965年增长了37倍,出口产量增长67倍,国内市场价格降低55%。

25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正确指引下,龙泉青瓷发展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缺点,生产上还有薄弱环节,我们决心在全国人民的鞭策和鼓励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烧出更多更好的青瓷产品,进一步丰富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最后,我代表龙泉瓷厂全体工技人员和领导干部,热情欢迎同志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产提出批评,祝愿同志们、朋友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三)李怀德代表作品

多年来,李怀德在琢磨青瓷釉色等工艺过程中还单独设计了多种造型独特、构思巧妙、技术精湛的青瓷珍品。

李怀德设计的“哥窑大穿耳方口瓶”“弟窑龙虎瓶”“中双环牡丹瓶”“特大开棠八角瓶”“龙船”等作品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其中,开膛八角瓶高31、腹径22、底径12厘米,使用龙泉弟窑灰白泥制胎,以佛教题材为装饰纹样,粉青厚釉、露胎装饰,露胎处在烧成气氛下自然氧化成红棕色,栩栩如生(图1)。

在世界掀起“熊猫热”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首先设计了以传统手工雕空和浅浮雕技艺制作的大型“青瓷熊猫玲珑灯”花瓶,瓶的主体是一具鼎足乌金釉瓷座上的青瓷大花瓶,瓶高约44厘米,瓶胸最大直径18厘米,湖色的釉彩。瓶体绘塑有高耸的岩石、游动的浮云、飞翔的小鸟和四只形态各异的熊猫:有的漫步在岩石下,有的嬉耍在竹丛中,有的攀爬竹枝,有的在啃食竹叶。利用雕削成不同厚薄的图案镂空,内装灯泡,当瓶内电灯放光时,玲珑剔透宛如一幅美丽的景色图画,四只生态逗人喜爱的熊猫,栩栩如生。该产品在广交会上,被当时我国驻美大使黄镇选中,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政府。

这里再介绍两件李怀德代表作,一是牡丹纹粉青釉笔筒,高20、直径10厘米(图2)。使用弟窑白泥制胎,器身牡丹纹装饰,口部一圈回纹,通体粉青厚釉,器型端庄古朴,置于书桌案头,赏心悦目,为文房雅玩之上品。二是狸虎耳四方瓶,高30、口径6、腹径12厘米(图3)。使用弟窑白泥制胎,器型古朴、典雅,线条明快流畅,瓶耳狸虎朝气蓬勃、蓄势待发,四方瓶通体施梅子青釉,釉面光亮,圈足釉厚如玉,妙不可言。

以后,李怀德又设计了“双龙戏珠”的弟窑青瓷,并和艺徒徐朝兴(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同设计了52厘米的哥窑迎宾大挂盘,不仅继承了传统哥窑釉色和开片的特点,而且克服了大盘径制作的困难,为当时哥窑代表作,1982年曾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被专家称为国宝,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图4)。

他自己还设计有35.5厘米哥窑大穿耳方口瓶,1982年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三等奖,他设计的多种生活用瓷如“凤鸣壶”曾风靡一时,成为青瓷紧俏产品(图5)。

1979年由李怀德和毛松林设计的1.3米高的迎春哥窑大花瓶,是目前哥窑的最大件,其工业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内。

(四)成功原因初探

综观李怀德所走过的青瓷历程,可以发现,李怀德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的成就和贡献,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的积淀。

龙泉青瓷创烧于三国两晋,南宋至元代臻于鼎盛,在龙泉连续发展了一千七百多年,是青瓷史上烧制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的青瓷窑系,龙泉是青瓷窑厂最为密集的地区,仅龙泉一地,已经发现的古代青瓷瓷窑遗址就多达三百余处。

在李怀德的居住地——龙泉市宝溪乡,留存有最为密集的古代龙窑,林立的窑厂、悠久的制瓷历史,自然创造出丰富的青瓷文化,也给予了龙泉人对于青瓷独特的情怀,养育了一代代龙泉青瓷人。虽然从清末民国以来,龙泉青瓷开始一度衰落,但正是他所生活的宝溪乡保留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火种,这里的人们以青瓷为业,是龙泉人也發展了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养育了龙泉人,龙泉大地上,到处都是烧制青瓷的青瓷人,他们或为爱好,或为生活,但是无不烧制或经营龙泉青瓷!李怀德正是在具有这样浓郁的青瓷历史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与青瓷文化的土地上走来的一位青瓷大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们,龙泉独特的山水环境、丰厚的瓷土和林业水利资源,在龙泉青瓷文化浓厚的氛围当中,李怀德传承了龙泉青瓷的文脉,使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再度在龙泉大地上恢复并得以重振。

安定的社会政治和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

时势造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安居乐业,同时也是百废待兴。共和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安心于自己的事业的社会环境,李怀德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躲避各种兵徭役而到处奔波了,终于可以专心做自己喜爱的龙泉青瓷了。

同时,党和政府重视龙泉青瓷的恢复与发展,周总理亲自指示要恢复和发展龙泉青瓷,浙江省轻工业厅和龙泉市青瓷行业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北京上海等地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倾力研究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发展的春天已然来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也随着提高,对宋元以来龙泉青瓷烧制过程中的原料配方、火候、烧制技艺等有更为接近历史的了解,加之以李怀德为代表的龙泉青瓷人的不懈努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鉴赏力与审美情趣大大增加。龙泉青瓷温碧如玉,君子的品格以及极富文化品位的文化内涵,都深深吸引着世界各民族的人们!

因此可以说,历史给予了李怀德创作龙泉青瓷的机遇,而李怀德通过自己的努力,牢牢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青瓷精品,使自己成长为龙泉青瓷一代宗师,从而更加深受人们爱戴。

个人的天赋与努力,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李怀德出身于青瓷世家,祖祖辈辈以制瓷为业,耳熏目染中,他对青瓷情有独钟。少年时不爱读书,然其对青瓷却喜爱尤甚,不管时局如何对其不利,仍继续其青瓷事业,可以说是全身心的投入。

在国家需要龙泉青瓷发展之时,无私地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视为秘方的配方贡献给国家,组织力量为龙泉国营瓷厂的建立与发展、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恢复,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发展龙泉青瓷的同时,李怀德本人的青瓷技艺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所以才有了一批批的作品走向世界、收藏在各大博物馆,为国争光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龙泉地方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国家和社会也给予了李怀德以很高的荣誉,这更加激励他奉献于青瓷事业,在自己努力进行青瓷技艺的恢复与创作的同时,将自己高超的青瓷技艺传授给下一代。此时的李怀德虽然是从1949年前的传统社会走来,但他能摒弃传统的技艺只传给自己后人的观念,不仅仅是自己的直系子孙,而且外姓子弟,如徐朝兴等后来成为国家级大师的人物,都是跟随李怀德先生学艺走上青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之路的。

青瓷如碧玉一般,体现君子的品格,而李怀德正是具备这样的品德的一代青瓷宗师!

李怀德的后人未辜负李怀德对龙泉青瓷发展的期望,长江后浪推前浪,继续着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事业。

猜你喜欢

龙泉青瓷
倾心青瓷碎片 执着修复三十载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笛
报错恩
用青瓷搭建温润小镇
幸福龙泉
绿美龙泉
每一粒金米都隐含龙泉的叮咚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