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筝曲《山水》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法谈中西音乐的融合性问题

2019-06-11龚亚利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融合性创作特点演奏技法

【摘要】本文以筝曲《山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创作特点和演奏技法的分析,归纳总结现代筝曲创演时中西音乐元素的融合性问题,以期呼吁古筝界对筝文化中传统音乐元素和技法的重视,为现代筝曲的创作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筝曲;创作特点;演奏技法;融合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筝曲《山水》概述

顾冠仁先生所创作的筝曲《山水》问世于20世纪90年代,首演由上海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家罗晶老师完成。该作品一经问世,其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中西结合的定弦方式、新颖独到的创作理念,赢得了筝界内外的一致好评。顾冠仁先生作为一名高产的民族音乐作曲家所创作改编的作品已高达一百五十多首,创作体裁各异、创作风格多样。

《山水》这首作品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民族音乐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与时俱进的现代创作手法,这种既坚持走民族音乐道路,又不断运用西方音乐手法丰富民族音乐内涵的态度,正是民族音乐常青的魅力所在。

二、筝曲《山水》创作特点

筝曲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重要体裁,传统筝曲的创作惯用单三部曲式结构,追求流动的线性旋律,配合重复加花的创作手法,以韵味十足的传统演奏技法、典型且固定的五声传统调式展示中国音乐的意蕴和艺术美。

(一)旋律作画

筝曲《山水》最为重视的是旋律韵味的体现,作品以连续的级进音阶、传统的大二度与小三度滑音,配合典型的五声音阶调式展现出中国意蕴的线条性旋律,作者还运用了西方音乐中模进与级进的旋律创作手法(如1-3小节,详见谱例1)、重复与对比的旋律创作手法(如14-27小节)来展现山水的艺术形象。倚音倾向主音的下行模进旋律与八组上行级进旋律构成了以点及面、虚实相交的流动性音乐形象,营造出山水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的平淡之境,好似晕染出一副潺潺流水汇集江河的诗意中国画。

(二)节奏造型

“散”通常标注为“”,意指散拍子,是中国民族传统乐曲中最为典型的节奏类型。散拍子在旋律中无拍号、无小节线划分,演奏者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演奏習惯,自由做强、弱、快、慢等处理。这种“散而不乱”“散而不同”的表现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

节奏律动是音乐的骨架。筝曲《山水》的创作中除多次使用散板概念外,还交错使用了2/4、4/4单拍子的节奏概念,勾勒出了动静相交的山水意境,古筝声部与钢琴声部交相呼应,以多变的节奏流畅地传递出整首作品的律动。

(三)调式定色

古筝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惯用五声调式,常用D宫调式。五声调式的现代曲目时因缺少变音,在音域、调式设计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曲家顾冠仁先生将《山水》的调式设计为D宫—C宫—G宫—F宫四个非同宫调式,以D宫—D徵—D商—D羽音阶排列。这种使用不同宫调式的音阶排列既借用了西方调式理念又毫无违和地融入中国传统调式体系,令人耳目一新。

从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中不难看出,是由传统民族音乐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丰富变化而成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乐曲由引子(1-8小节)—广板(9-47小节)—快板(48-113小节)—华彩(114-126小节)广板变化再现(127-145小节)—尾声(146-150小节)构成。广板和变化再现的广板部分都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快板部分为单三部曲式结构。

三、筝曲《山水》的演奏技法

(一)花指、刮奏技法的运用

花指、刮奏为古筝中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技法,音色和音响效果通常用来表达流水的清澈和高山的巍峨,用以烘托大气磅礴的场景,二者在记谱方式上略有不同。从谱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引子部分第一小节为花指技法,每一拍由四个倚音连接一个主音组成,演奏要求手掌指关节撑住,依靠手腕手臂带动大指向下向前在琴弦上做推的动作演奏此技法。引子部分第二小节为刮奏技法,演奏中多使用双手交替演奏,通常做强、弱、快、慢等音乐变化。作曲家结合花指、刮奏技法在多种调式中自由游走,改变了传统音乐中单一调式的现状,将多种调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展现民族音响特色。

(二)颤音、滑音的运用

左手作韵是传统筝曲区别于现代筝曲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亮点,为了凸显民族性,古筝左手作韵在演奏中就显得格外得重要,作曲家在乐曲的引子、广板和再现广板中的主旋律运用了大量的颤音“﹋”、滑音“”来体现水的婉转与山的浑厚,也抒发了作曲家对鸟鸣于涧、竹秀于林的美好景象的神往。作曲家在广板多运用了古琴的音调,所以在演奏颤音、滑音时,演奏者应做到“气韵生动”,既要有刚健之质,又能行悠然之仪。这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沛的情感表现,不迟、不缓、不急、不躁。

(三)快四点、摇指的运用

筝曲《山水》快板部分大量运用了快四点,即无名指(“打”)、中指(“勾”)、食指(“抹”)、大指(“托”)快速交替演奏。快四点演奏技法的运用与花指、刮奏技法遥相呼应,形成共鸣。快四点的演奏技法常为炫技部分,是衡量演奏者技术的参数之一,越来越受到现代作曲家的重视和青睐。

上文提及乐曲快板部分是单三部的曲式结构,作曲家在B段中运用了古筝又一代表性的演奏技法——摇指。摇指的运用增强了乐曲线条的流动感,表现了作曲家乐山乐水、怡然自得的心态。

(四)从筝曲《山水》看中西音乐的融合性问题

1949年开始,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得以迅速的发展,中国民族器乐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下,出现了中国与西方音乐交融的现象,并由良好且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充分体现出中西融合的表演艺术。在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音乐的审美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已不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欣赏方式,而纯粹的西方音乐也并不能完全地被中国民众所接受,故中西音乐融合的现象则成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在体裁、风格和音乐表现上有较大的区别。西方音乐文化在他不断发展过程中以其特殊的音乐结构、风格体系、先进的理论基础、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快速的传播并被其他文化所接受。而中国音乐则是需要借助和依赖语言、方言,形成独具东方韵律的音乐结构及风格体系,传播速度较慢,并不易被其他文化所吸纳。由此可见,在处理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性的问题上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搬。

《山水》作为现代筝曲经典之作,从其创作特点与演奏技法充分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特性,是中西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渗透着作曲家对中国音乐根基的准确把握和对西方音乐风格的细致捕捉。作曲家以优美的民族音乐旋律穿梭于多种调性之间,以民族音乐调性为根基,定非常规之定弦;用简洁明了的传统演奏技法,烘磅礴大气的音乐旋律;借西方曲式结构,抒民族音乐之气节。整首作品以借鉴西方曲式结构丰富了传统筝曲的创作特点,在不打破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上建立了准确的民族音乐基调,既体现了西方的理性概念又坚持了本民族的感性思路。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习筝人队伍的壮大,现代筝曲作品大量涌現,其中有大部分作品运用西方的旋律创作手法、和声效果和音乐体裁,一味突出新、奇、炫技,使整体音乐风格脱离中国音乐基调,忽略了大众对民族器乐的审美标准和对民族器乐故有的传统观念,这显然是不妥的。

融而不同的理念是创作基础,兼容并进的音乐风格是音乐发展趋势,中西方音乐在融合中传承、创新和发展时应首先注重传统技法和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其次在把握住古筝传统韵味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丰富和创新。众所周知,创新是把双刃剑,在高度迁移下的中国音乐,终将失去它的魅力和韵味。

四、结语

中国民族器乐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直接表现,也是劳动人民自己所创作出来地能直接反应自身需求的精神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产物,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精神产物。在借鉴西方音乐元素的同时,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传承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才会在世界音乐中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伍国栋.不玩丝竹不结缘——顾冠仁新江南丝竹音乐作品赏析有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1):5-7,161.

[2]刘再生.浓妆淡抹总相宜——评“顾冠仁作品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8(10):33-36,95-96.

[3]刘黎.论现代筝曲《山水》的创作、演奏与美学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6.

[4]孟卓.在“中西融和”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科学发展[J].大舞台,2013(10):61-62.

[5]赵晶媛.中西音乐融合的典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龚亚利(1991—),女,山东菏泽,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融合性创作特点演奏技法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翻转课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施中的融合性研究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日语中授受动词所体现的日本内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