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弓弦艺术传承的贡献

2019-06-11侯少哲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传承

【摘要】2018年8月1日至8月30日,由宋飞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课程讲授、现场教学以及实训汇报阶段在北京和上海两地顺利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余个地区的30名学员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政策扶植下聆听了来自全国25位专家学者的三十余节专题讲座以及接受了不同形式的舞台演奏训练。对于个人而言,学员们在高强度、高定位、高水准的二胡艺术研修过程中,演奏技能、风格手法、演奏理念、审美鉴赏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知识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和凝练。当站在民族音乐传承的历史高度来看,此次国家艺术基金对于现有高等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补充意义、对于二胡表演艺术人才选种培育的文化传承意义以及对于姊妹民族器乐教学的影响带动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下面笔者将这个项目对于我国民族器乐弓弦艺术传承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弓弦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弥补单一院校对于专业学养供给不足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有数所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九大音乐学院都是历史悠久、专业设置齐全、师资科研力量雄厚、包括了附中、本科、研究生多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一流音乐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等音乐人才的各个院校都是辐射全国或者具有地域影响力的集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与科研的基地。这数所音乐学府现行一般都设有作曲系、指挥系、钢琴系、音乐学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系以及声乐系等等教学院系,每一个教学院系中又下辖分管的数量庞大的专业设置,学院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公共课程往往是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的。不同专业学生在学院内接受丰富音乐表演与音乐文化滋养的同时对于本专业深层次的精修与钻研上会显现出课程设置力度与强度的不足。学生在接受专业课教学以及针对自己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以外,往往需要从各种讲座、社会实践、线上教育、专业比赛以及专业艺术节中找寻给养。相对于分散的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十分难得的教育资源来说,表1这张显示了此次国家艺术基金课程的表格十分说明问题(见表1)。

此次国家艺术基金为二胡专业学员提供的“菜单”可以说是极其丰盛的,既有以阿炳、刘天华、孙文明为代表的传统作品讲授又有以刘文金、关乃忠、王建民为代表的近现代创作作品的学习,还囊括了西方经典移植作品的教学,学员们在培训期间可以饱览二胡这件乐器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甚至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作曲家的作品。对于不同年代经典作品可以以“时间轴”作为坐标来宏观的审视与掌握,在清晰的关照二胡艺术发展脉络的同时把控作品的内涵。针对不同的地域风格以及流派风格,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组专程请到了最具代表性以及发言权的几位专家为学员们传授了秦派二胡音乐、江南风格二胡音乐以及蒋派二胡艺术,学员们在研修不同地域风格以及流派演奏特点的同时更像对二胡这件最具民族代表性乐器的寻根之旅也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一次溯源。如果把针对不同年代二胡作品的学习比喻成“经”的话,那么对于不同地域风格作品的学习就可以看成是“纬”了。经纬一交叉,就形成了学习、演奏二胡作品的天与地。一代代的胡琴人除了在作品上深挖二胡的艺术表现力之外,一直致力于研究民族拉弦乐器的表现形式。项目负责人宋飞老师将她多年的舞台站奏经验以及她对于胡琴重奏与胡琴声部合奏,这些最前沿的且成果累累的学科科研经验带到了此次国家艺术基金的课程中来,宋老师最先进的教学、训练理念以及她的民族管弦乐队声部训练课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下得到更加宽泛的推广与实践。这样前沿的学科科研成果也为学员们在研习胡琴独奏之外带来了空前的音乐学习给养。对于不同族系民族弓弦乐器的掌握一直是困扰青年演奏者的“藩篱”。由于各大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区域性限制,形成了“南人不说北语”的现象。青年学子对于跨区域胡琴门类的掌握即便是可以从所在教育平台获得滋养,也很难与最道地的演奏家面对面的拿到第一手学习资源。此次国家艺术基金请到的京胡演奏家王彩云、高胡演奏家余乐夫、曲胡演奏家王中喜以及雷琴演奏家宋东安先生都是最具代表性的不同胡琴族系的演奏家,学员们对于这些演奏家往往是久闻其名,未得见其演奏。像这样的聚南北人,演南北曲,奏南北胡,讲南北话的胡琴家族大团聚式的讲解与研修,学员们几乎是打开所有的毛孔在吸收养分了。

二、传手中技、立脑中意、见心中器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脱离了思想的行动、脱离了理论的实践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艺术品鉴、人文情怀、识美鉴美的音,无法谓之乐,盲从的叠加技艺与情感自会造成炫技与炫情。具有优良文化传承力与文化诠释力的演奏者必須要重视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熏染。在此次国家艺术基金中,宋飞老师在课程设置上不局限于演奏层面,她不仅邀请到了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老师为大家安排了《二胡艺术史概论》《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美学理论——溪山琴况释论》《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美学理论——列子.汤问释论》这样的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表演美学的课程,而且亲自在自己的公开课上通过对二胡音色、二度创作、乐曲人文内涵的讲解与剖析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员们建立“乐音”之外的审美思考、演奏状态思索以及对人文情怀的关照。这正是这位“传艺隐技”的音乐大家对正在“携技逐艺”的学员们的深切期待与心灵关照,希望通过参加人才培训的学员们可以通过思想、乐思的提升达成技艺的进阶,成为兼具技术与音乐分辨能力与正确文化认知的二胡专业人才。如果说民族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课程为从事二胡演奏的学员们提供了鉴美审美、审视演奏的一把标尺的话,那么宋飞老师从演奏中延展出来的乐思、情感与审美追问就是为学员们点亮了一盏心灯。听音问情、含情送音应该就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在数十天的培训在心里埋下的思维定式与种子。这也正是此次艺术基金与一般的专项二胡演奏技艺提升培训最大的不同,一个技术难点的攻克、一首或是数首乐曲的掌握固然是很重要的学习成果,然而一个环节的填充远比不上心中格局的建立重要、宏观。长线的、点燃希望的、深入心灵的、培养文化传承者的教育才是国家艺术基金培训最有价值与意义的精髓所在。

作者简介:侯少哲(1986—),男,汉族,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研究方向:二胡演奏。

猜你喜欢

中国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