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演变路径分析

2019-06-11于佳伟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变

于佳伟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演唱方法也出现了各种变化。因此,本文将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探究其创新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演变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獻标识码】A

前言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审美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了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历史演变,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创新,实现演唱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从而为民族声乐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历史演变

(一)建立初期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建立初期指的就是1945年到1960年这一段时间,当时国家特别重视对自身文化的弘扬与推广,在这一阶段中,中国人逐渐树立起了民族、国家的责任心与自信心[1]。这也就导致许多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通过带有民族特色歌曲的演唱,来将自身喜悦、激动的心情表达出来。民族声乐演唱方法要想成型就必须具备两方面元素,一方面产出地的民族声乐比较成熟,另一方面,演唱方法和该地历史发展存在紧密联系。中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地域,这就使得每一个民族都具备独特的演唱方法。从理论上看,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在稳定国情作用下应该能够得到更好发展,但通过实际调查得知,在这一阶段,西洋音乐已经进入到了中国,并且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中国音乐界带来了影响。

部分学习西洋音乐的人认为,西洋音乐比中国民族音乐更加细腻,应该将一些西洋音乐特征添加到中国民族声乐中。当时,西洋音乐虽然在中国有所发展,但基础并不牢固,这也就使得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洋音乐长期处在抗衡阶段。中国民族音乐传承者认为,豪迈唱法与干涩声音源于中国的历史发展特征,不仅具备一定音乐审美价值,还能够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所以民族声乐应以粗糙唱法为代表。而西洋音乐学习者则认为,西洋文化的加入可以促进民族声乐艺术价值的提升。在不断争论中,一些人开始寻求二者融合共赢的方法,并逐渐建立起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演唱方法要在保留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西洋音乐艺术,对干涩声音进行改良,增强演唱效果,突出文化特征,以此来有效满足不同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一段时间内,这一体系被广泛应用,但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气息不稳、无法表达温婉情感等,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二)发展中期

民族声乐艺术在1970年后期就步入了繁荣期,并出现众多具备较高演唱能力与艺术审美的歌唱家,如女高音领域的李谷一、男高音领域的李双江等。通过分析艺术家的演唱作品可知,在这一阶段,美声技巧已经运用到了演唱中,即歌唱家们采取了真假声混合的方式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将民族声乐演唱的真实性保留下来,还能够让音色在留有审美价值的同时更加高昂。在80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作用下,国家也将音乐教育事业提上了日程,并把民族声乐作为核心内容。在严格教学下,我国出现了阎维文等大量优秀演唱家,直到今天,这些演唱家在国语乐坛仍占有重要地位。由此看来,在发展中期,民族声乐的唱法虽然没有完全成熟,但是美声的运用仍是一种重大进步,而且演唱方法也逐渐向着科学化发展。

(三)变动期

变动期指的就是1990年之后的时间。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音乐有着差异化的审美要求,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强大,民族声乐已经上升到了创作方面。创作人员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自身情绪与生长环境的影响,一旦时代格局变化,创作心态也会随之改变。在不断继承传统优秀音乐艺术的同时,创作者只有融入时代特征,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让其广泛接受民族声乐。这也就意味着演唱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演唱风格,尤其是进入到现代后,民族声乐和各种音乐风格之间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明显[2]。

当前,民族声乐的唱法逐渐向着通俗唱法发展,大部分声乐演唱人员放弃了以往的原声唱腔,并且开始采用流行歌曲形式来对民族声乐进行演唱,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以观赏态度来看,这种嗓音、布景以及编曲混搭表演形式虽然符合年轻群体审美需求,但其能否归于民族声乐演唱方法,还需要人们继续探索与思考。综上所述,在变动时期,演唱人员声音逐渐出现极度相似情况,这也就意味着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进入了低迷阶段。

二、创新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路径

(一)明确情感基调

在具体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只有做到四个充分,即充分把握主题、充分认识风格特点、充分实现艺术境界以及充分领会情绪变化,才能以演唱的方式将内容与情感鲜明呈现出来。情感基调就是演唱的灵魂,因此,要想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进行创新,就必须明确情感基调。首先,任何曲目都有自身独特的情感基调,如温暖、悲壮、亲切、雄伟等,而这些情绪也是演唱者最难把握的,但只有克服这一困难,演唱者才能真正掌握主旋律,并更好地运用演唱方法。

(二)提高吐字咬字的形象性

歌曲不同,特点与情感内容也存在差异,如果在演唱时不重视这些差异,那么演唱就会千篇一律,会让人失去兴趣;如果演唱人员重视这些差异,那么就会增强自身感染力与表现力,可以有效吸引观众。因此,必须提高咬字与吐字的形象性。演唱者还可以适当变化重音、声调以及语气,并有效衔接方言、呼吸机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清晰、真切的意境。民族歌曲本身都带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并且形成了差异化的地域情感,在这之中,语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为民族方言种类众多且语音十分复杂,演唱者只有明确语言要求,加强对普通话的练习,并保证融入的方言可以被人们理解,才能将民族声乐的演唱特色表现出来,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三)有效融合声音与情感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会把艺术家表现当做对民族声乐演唱进行评价的标准,虽然人们的见解不同,如声音好、激情澎湃等,但其主要是通过情感与声音融合的情况来判断演唱者好坏。在具体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是舞台的主体,其必须将自身能动性与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尽量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这也就意味着,演唱者必须对自身心态与情感进行调节,并在良好状态下,有效融合自身情感与音乐艺术。演唱者还应该加强语音训练,丰富自身表现手段,以此来达到声情并茂的最终目的。自起步到现在,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经过了较长时间,在文化与艺术方面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并且尽量将声音与情感有效融合在一起,这也已经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因此,要想创新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就必须实现声音和情感的完美融合。

(四)合理运用戏曲演唱气息

深呼吸在实际演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歌唱时,演唱者在吸气之后,不能快速将其呼出去,而是要让吸和呼形成一种对抗关系,给予自身一定压力,并在完成乐句演唱后再呼气。在憋气时,演唱者应该依照不同情感,对声音力度与高低进行适当调整,这样,不但可以使乐曲变得多样化,还能够将需要声音以最小气息消耗呈现出来,有利于演唱效果的提升。因此,加强对戏曲演唱气息的运用,也是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有效创新[3]。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主要经过了建立初期、发展中期以及变动期三个阶段,并且逐渐向着单一化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情感基调、提高吐字咬字形象性、有效融合声音与情感以及合理运用戏曲演唱气息等方法,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多样性与科学性,从而促进民族声乐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蔺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索[J].戏剧之家,2018(11):78.

[2]康彦龙.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应用策略[J].艺术评鉴,2018(05):65-66.

[3]李雪玲.民族声乐与美声声乐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6(09):69-71.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演变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